別讓防疫卡點反成安全隱患

  53歲的王志雲死了,倒在了村口防疫卡點的鋼絲繩下。王志雲是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龍華鎮嶽王莊村的一位農民,3月12日早上,她騎著電動三輪車到隔壁青蘭鄉集市上賣菜。上午11時30分許,在離家三四里的青蘭鄉孫德廂村村口,橫在路口的一根鋼絲繩將她攔下,並導致她死亡(3月16日紅星新聞)。

  設置防疫卡點的本意,是阻斷病毒傳播途徑,保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然而,在這起事件中,村口防疫卡點反成安全隱患,導致一名農婦撞上鋼絲繩後死亡。扼腕嘆息之餘,公眾不禁追問:誰該為這起悲劇承擔責任?

  對此,孫德廂村村支書辯稱:“國家並沒有明文規定用什麼封村,也沒有規定不能用鋼絲繩。”但這顯然不能成為逃避責任的藉口。對於當事人來說,在設置防疫卡點時,應該預見到鋼絲繩不易觀察,容易導致行人一頭撞上而受傷。此前,媒體就曾報道過類似鋼絲繩奪命事件。即使如村裡所言,鋼絲繩上繫了一塊綢子和一件毛衣,並掛了一塊寫著“禁止外來人員入村”的警示牌,但對於一些安全防範意識不高的人來說,在行走或駕車行駛的過程中可能不會引起足夠警覺。

  據介紹,這個防疫卡點是正月初二設置的,過去一個多月沒有出事,實屬僥倖。但明顯的安全隱患擺在那裡,危險隨時都可能不期而至。王志雲最終以生命的代價,驗證了“墨菲定律”。外村人,不瞭解這一情況;50多歲,可能眼神不濟;騎三輪車,或許車速較快……一連串因素疊加起來,讓這位善良的農婦成為那個不幸的人。

  侵權責任法第89條規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此外,更值得拷問的是,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的當下,這條鋼絲繩緣何依舊橫亙在道路上,成為妨礙出行、影響安全的羈絆?

  在疫情發生伊始,一些地方採取挖路、堆土、拉繩等硬隔離手段,這尚可原諒。隨著防控工作的推進,硬核堵路應逐漸轉變為科學防控、精準防控。2月15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解決當前實際困難加快養殖業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明確提出對一些縣、鄉、村封村封路、一概勸返等不恰當做法,要堅決予以糾正。2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的策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在2月29日河北省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名單中,衡水市11個縣區都被列為低風險地區。但孫德廂村村支書表示,目前還未接到解除封閉式管理的通知。

  防疫卡點鋼絲繩致死,偶然背後有必然。眼下,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復工復產逐步升溫,群眾生活逐步正常,潛在的安全隱患可能隨之凸顯出來。究竟還有多少該取消的通行限制措施沒有取消,哪些設置不合理的防疫卡點存在隱患,有關部門不妨好好查一查,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