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近期基建相關指數漲勢迅猛,數據顯示,傳統基建中機械設備、建築指數3月來漲幅均超過4%,而新基建概念中特高壓指數、5G指數漲幅分別為25.51%、11.09%,遙遙領先。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01. 新基建為什麼火了?

週期風格里,核心的兩個字是“基建”。但基建可以分為老基建和新基建,在市場當中,先表現的是老基建,後表現的是新基建。可能多數人都對老基建較為熟悉,主要指與傳統交運、環保以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板塊,特點在於佔國家投資比重大,覆蓋上中下游產業鏈

可近期火爆的“新基建”也不是個新概念,早在2018 年 12 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就首次定義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緊密相關,對傳統基建的“補短板”也應被納入新基建範疇。總結來說,新基建的內涵不僅包括對新興產業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了對傳統基建領域的補短板,重點關注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七大領域,特點聚焦於科技創新、智能製造。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那麼回到標題內容,新基建為什麼火了?

第一,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

“新基建”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兼顧保增長和調結構。疫情衝擊,無疑對宏觀經濟造成顯著影響。3月7日,海關總署發佈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4.12萬億元,下降9.6%,加之海外疫情2月初至今的不斷擴散,預計之後全球需求大概率或將減弱,使得出口繼續承壓。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那麼此時,兼顧保增長和調結構的新基建成為目前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的較優政策。因為綜合其特點來說,新基建更契合調結構的發展方向,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同時,疫情期間的線上需求爆發,也為其提供了額外催化。

第二,新基建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2019年,消費/投資/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80%/31.20%/11.00%。然而,在全球疫情影響下,消費與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受限。以史為鑑,據興業證券研報顯示,2003年“非典”疫情中,投資的GDP增長貢獻率高達70%,可以預見,投資將成為當下穩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基礎設施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大下游之一,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佔比長期保持在20%以上,因此,基建投資將起到穩定託底經濟的作用。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同時在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在線課堂、遠程護理等新興產業嶄露頭角,而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支撐,因此新基建能夠為新興產業賦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第三,新基建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新時代,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大國之間競爭的“武器“,新基建的社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舉個例子,未來5G網絡建設將有助於培育繁榮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十幾萬億產值的新經濟,為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的基礎,疫情下,新基建”挺身而出“,身負使命。

02. 科技啞火,市場風格變了嗎?

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科技股便已走出一輪行情,2020年春節過後科技股估值更是震盪中節節走高。可風格輪動總是在市場中悄然發生,新基建火了,科技看似 “中場休息“。不少投資者有此疑問——市場風格從科技切換為週期了麼?科技行情還能走多久?

其實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科技近期啞火的原因:

首先,漲得太急。2020年一季度還未結束,科技領域的申萬通信、計算機、電子指數年內漲幅已經居於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前3名,漲得太急、太猛,讓市場中的投資者有恐高情緒,想要獲利了結,從申萬計算機指數近期的成交額看,3月10日至12日,成交額呈現下降趨勢。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其次,外圍影響。疫情蔓延下,全球股市震盪,美股暴跌,A股跟隨外圍的波動更多的是市場情緒傳導下的避險需求,A股主流指數短期震盪,代表創新成長力量的創業板指也在回調,所以科技股受挫在所難免。

03. 長期看,科技行情還能延續嗎?

針對這個疑問,姐也請教了基金經理們:

光大行業輪動基金經理董偉煒認為:短期受海外疫情爆發影響,科技可能需要階段性調整,風格的極致分化會有短期的收斂,但中長期風格不具備大幅切換的條件。

光大新增長基金經理魏曉雪表示:從上半年(中期)來看,科技股的表現仍然可期。當然, 風格切換也可能會發生,我們在注重偏科技和成長的投資策略的同時,已經開始關注一些可能受益的資產。

中國製造2025基金經理何奇也表示“中長期的市場風格目前看不到明顯的切換跡象”。

梳理原因,姐也發現,首先對於新基建來說,其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徵和科技導向。從前文我們可以看出,新基建中5G基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其實是屬於大科技領域的,國家政策影響下,科技為核心的新基建必定穩步發展。且從國家發展基調看,對企業科技經費向來是“大手筆”。2018年各類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52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從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結構來看,企業科技經費投入佔比高達77.4 %。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其次,科技風格景氣度趨勢不減。天風證券最新研報觀點表示:在內生動力不足且刺激政策無法長期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產業週期大概率在Q2、Q3短暫反彈後,繼續回到中長期不斷“L型”下臺階的趨勢中。四大全球科技產業週期的確定性趨勢,疊加“內部擴散化”的邏輯,會使得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加確定,這也決定了長期風格趨勢站在科技風格一邊。

第三,資本持續關注。從歷史經驗可知,新興產業離不開資本支持,高端製造類公司能夠獲得PE/VC(風險投資)的多輪融資資本支持。2015年6月以來,在以PE/VC為代表的一級市場領域上,資本對技術創新方向的關注度依然不減,截至2019年11月,PE/VC投資金額居前的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醫療保健、金融、工業,信息技術佔比最高,資本的持續注入,也是利於科技行業長期發展的。

第四,科技龍頭股盈利能力強。科技行業具有高技術門檻,龍頭企業不易被取代,盈利能力強,統計過去10年漲幅超過1000%的A股,姐發現,屬於科技細分領域電子、計算機、通信的個股佔比最高,達35%,科技行業堪稱“ten-baggar”誕生地。

新基建火爆,科技啞火?未來科技行情能否延續?


綜上總結,姐認為不用擔心市場的短期風格切換,因為長期來說科技行情依舊是今年最重要的主線之一。還是那就話,投資切忌短視,科技長期依舊是條好賽道,佈局相關機會並堅持持有,或許是明智選擇。另外,短暫回調或許也是逢低佈局的好機會。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