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期待的年化收益是多少?


我們應該期待的年化收益是多少?


先看看投資大師的業績:

沃倫.巴菲特,1965~2014年,50年,年化複合收益率21.97%,除2001(虧損6%)、2008(虧損9%)年出現虧損外,其餘年份收益都均為正。不得不說股神就是股神!

約翰.鄧普頓,幾十年,年化複合收益率13.5%,著作《鄧普頓教你逆向投資》,不要小看人家的收益率,因為要考慮他處的年代,先看他生活的時間1912—2008。他的思想主要是要找便宜的,買入很多公司股票,很多時候是做多一個行業,PEG指標推崇者。

彼得.林奇,1977年5月—1990年5月,年化複合收益率28.9%,同期巴菲特的成績是36.1%。林奇的職業生涯處於美股牛市。

本傑明.格雷厄姆

,1936年—1956年(有記錄的時間,其他時間沒法猜),年化複合收益率大於14%

菲利普·費雪,70年,投資回報率每年基本在20%左右。

喬治.索羅斯,30年,年化複合收益率30.98%。


比較下自己和大師的差距,你覺得你能保持年化收益率多少?

我自己覺得跟大師的差距還太大,知識、閱歷、對商業的理解都差得遠。大師們也就20%的收益,我們當然希望也20%,可實際上很難達到。但是10%的收益率確實不甘心,沒動力投入這麼多精力了啊。那麼我覺得15%的預期收益對我個人來講比較能接受,努努力大概率是可以達到的。


為什麼設定投資目標很重要?

因為不切實際的目標,會導致愚蠢的行為。有人想著每年翻倍的收益率,那價值股肯定滿足不了他這個要求,所以就只能垃圾股,炒概念的,漲停的,追起來。。妄想自己成為那個幸運的中獎者,那就是賭博啊,結果可想而知。

有了投資目標,你才能從容看待市場行情的劇烈波動。就像現在,如果你很清楚,今年掙個15%就行了,手裡拿的又是優質公司,跌唄,你再跌我拿零錢再買點,我是散戶,我又沒業績壓力,也不借錢炒股,對不對,我就拿到你兌現利潤。這種心態叫平常心。

你細品,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說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文章內容僅為個人投資心得的記錄,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任何責任;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不構成交易和投資的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