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文 | 汇知保


近期播出的《安家》中,江奶奶为了带患重病的老伴宋老师出国治病,决定出售自己在上海居住的老洋房。

但是因为她只拥有老洋房产权的三分之一,所以必须征得产权共同所有人两个外甥的同意。

江奶奶和宋老师夫妻一生恩爱,却并无子嗣,因此将两个外甥当成自己的孩子。

但是两人先后搬出老洋房后,关系逐渐变得疏远。

在江奶奶联系他们并说明卖房缘由后,利欲熏心的两个外甥居然开始打起心中的小算盘。

使尽各种手段,拖延卖房,最终宋老师不治离世,江奶奶也紧随其后离开。

悲剧故事令观者泪目,更感到愤怒。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愤怒之后,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如同至亲的关系最后只剩利益的联系?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样的悲剧?

这就需要从中国家庭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说起,发现问题的本因,再找到解决的方法。

下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并提供一套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1. 什么是中国家庭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
  2. 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中为什么会产生传承风险
  3. 巧用保险制定传承规则的好处
  4. 一套可以借鉴的方案看保单传承的技巧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01 什么中国家庭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保持着一种差序格局,是一种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格局

他说,每个人都好像是一块丢入水面的石头,会一圈圈推出波纹,这就是你社会影响所推出的波纹,而你置于中心。


一个个的你为中心推出的波纹相互联系,形成社会网络。

这其中既包括亲属关系,也包括地缘关系。

而且推出去的波纹会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代表着中国人各种社会关系的亲疏远近之别。


剧中江奶奶的人际关系中,最亲近的是宋老师,其次才是两个外甥。

同理,对于两个外甥来说,他们各自的小家庭更近,而江奶奶反而显得更远。

这种关系就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02 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中为什么会产生传承风险


上文提到的这种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存在一个特征,那就是伸缩自如,极度的不稳定

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家,当他们还住在大观园时,可以包容下所有可以拉得上的亲戚,可当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最后缩成一小团。

剧中故事背景,江奶奶与两位姐姐是由血缘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亲属关系,这个大家庭的中心是她们的父母。

当她们各自成家,小家庭成为她们各自的中心,父母、姊妹的联系变弱。

随着两位姐姐离开,外甥成家相继搬出老洋房后,联系进一步松散,关系也由亲走向疏。

这时候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另一个概念自我主义的矛盾开始显现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那由一个个小家庭为中心搭建而成的社会关系,存在无数个自成中心的“己”。

一切以“己”为中心的价值,即为自我主义。

自我主义正是产生家产资产传承风险的本因。

因为每个“己”的自我主义秉承的价值并不统一,而且大部分时候存在矛盾。

当矛盾足够大时,就容易产生纠纷。

比如,书中说:“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 对于圈外的人,认为这是私,但对于圈内的人,这则是公,其根本原因就是价值的不统一。

所以孔夫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即指我们要约束自己,按照统一的价值行事,才可以天下和睦。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可以做到约束自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常在报端看到遗产争夺风波。

所以为了规避资产传承风波,就应该提前制定规则。

而制定规则就需要用到工具,这其中之一,就是后面提到的保险。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保险这种工具,它有什么优势?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03 巧用保险制定传承规则的好处

在当今社会,家庭资产存在多种形式,特别是富裕家庭,多品类的资产,使传承难度加大。

又由于夫妻关系、赡养关系、债务关系、经营关系间的矛盾,更让传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而保险因为某些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认可。

具体来看,可以归纳为5个优势:

1)具有确定性

保险的确定性主要指受益权的确定,只有保单指定的受益人可以申请理赔。

所以保险合同有效的前提下,确定的受益权能够得到保证,它的效力甚至比普通遗嘱更强。

2)相对的资产隔离

不以有意损害善意第三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保单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相对的资产隔离。

使资产能够从婚姻财产、经营财产中隔离出来,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3)隐私的保护

以死亡为前提的保险,保单只需要投保人、被保险人签属即可生效。

如果投、被保险人为同一人,同时搭配保单托管服务,保单就可以成为一份秘不外宣的身后嘱托,是当事人不受干扰的资产分配意愿体现。

4)税收的优势

死亡理赔金不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因此不产生相关税赋。

与房地产继承后出售,需缴纳20%的高额遗产税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5)杠杆的效果

指参保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选择某些产品还具有一定的杠杆效果。

即用很少的一部分钱就可能实现很大金额的传承。

当然这种杠杆效果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存在。


虽然保险具有这些优势,在具体执行时,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才能达到传承效果。

下面提供一套可以借鉴的传承方案,看保单传承的关键技巧。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04 一套可以借鉴的方案看保单传承关键技巧

基本情况:龚女士有一个女儿,今年35岁,与前夫离婚未离家的生活,两人婚内育有一子。

近日女儿告知,双方正在考虑复婚,但女儿的复婚决定令龚女士有些担忧。


一年前,龚女士名下一套房产拆迁,手上突然有了150万现金。

本来准备重新购买房产,但由于房市不景气,所以一直存在银行做理财。


如今的经济环境下,龚女士打消了重新购买房产的计划,准备逐渐把钱传给女儿。

但考虑女儿不善打理钱财,同时也对她复婚决定的担心,因此准备以保单的形式传承这笔资产。

对于购买的保险,龚女士提出三点要求:

1、将150万资产顺利传承给女儿,要特别注意与婚姻财产的隔离;

2、资产能够保值,同时保持一定灵活性。如果有需求,可以取出来,不受损失;

3、分5期支付保费。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保险经纪人与龚女士多翻沟通后,最终敲定了一款增额终身寿。

增额终身寿是寿险中的一种,产品杠杆率不高,但保额会每年按约定比例复利递增,且具有部分减保功能。


产品亮点现金价值高,缴费期结束,现金价值已等于累积所缴保费,满足龚女士对灵活性的需求。

同时,现金价值按比例增长,实现保值需求。

在敲定具体产品后,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保单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1)投保人

此保单投保人为龚女士,尚未缴纳的保费以及保险合同产生的现金价值仍然存在传承风险

因此,需要配合一份公证的赠与协议,并注明尚未缴清的款项赠与给女儿,且仅用于支付本保单的保费。

同时,将保单现金价值一同赠与女儿。

2)被保附人

本案例中被保险人指定为其女儿,而不是其外孙,是为了

预防特殊原因导致合同终止,影响传承效果

比如,将被保险人指定为外孙,如果其孙早丧,保险合同被迫终止,传承效果将打折。

3)受益人

龚女士敲定的是一款寿险,因此主要考虑的是女儿离开后,钱的再次传承问题。

为了预防特殊原因导致资产实际控制权旁落,保单按顺序安排了两层受益人。

第一顺位受益人为龚女士本人,受益比例为100%。

第二顺位受益人为其外孙,受益比例为100%。

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预防女儿如果过早离开,外孙尚未成年,因为赔偿金监管权影响传承效果。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由这个案例总结出巧用保险传承资产的关键技巧:

1)用保单传承宜早不宜迟

案例中的龚女士家庭情况简单,不存在债务风险和经营资产隔离需要。

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解决购买保险资金的合法性。

所以尽早进行规划,才不会因为不确定的风险影响传承效果。

2)不同家庭选择适合产品

目前可以用做资产传承的保险主要有寿险和年金险。

从产品的性质和法律相关规定来看,寿险合同的执行过程更不容易被打断。

但追求远期收益更高,又不存在债务风险的家庭则可以选择年金险做为传承工具。

3)全盘考虑设计保单关系人

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设计考虑需全面,尽可能规避可能的风险。

必要时还需要其它工具配合,使传承能够顺利实现




《安家》的警示,房产不是最佳传承工具,巧用保险,助力资产传承


结束语

在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中,由于各自为中心的自我主义会存在价值上的矛盾。

因此,越是复杂的家庭关系,越容易产生资产传承的风险。

巧用保险,可以让资产按照自己的意愿传承下去。

减少身后的家庭纠纷,让以血脉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个小家庭能够更长久的和睦相处。

但是保单的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缺少全盘的考虑,很有可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所以用保单传承资产也需要技巧。


—— END ——

我是汇知保,一个爱思考的保险人,关注我,带给你养老金、医保、商保的新鲜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