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大湾村,我的家”

在永州,市委党校驻新田县龙泉镇大湾村工作队是全市唯一的女子扶贫工作队。赵娜是这个工作队的队长,也是全市唯一的一名80后女队长。

两年来,这个工作队多次在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排名靠前并受到点名表扬,2018年被市驻村办评为优秀工作队,2019年被龙泉镇评为优秀工作队,赵娜2018年被龙泉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家老小齐上阵

“妈妈,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不用去扶贫?这个周末您能回来吗……”两年多来,这样的场景已不知出现过多少次。每次离家去大湾村时,两个孩子总会抱着赵娜不放。此刻,她强忍着泪水,对孩子说:“因为那里也是妈妈的家。妈妈是工作队长、是共产党员,妈妈必须去那里完成扶贫使命!”女儿说:“那我也要跟妈妈一起去扶贫!”

去年暑假,赵娜带着母亲和女儿一块来到了大湾村,晚上带着菜来到贫困户黄柏生家。黄柏生一家因全年在外务工,只有其母一人在家,赵娜带着母亲和女儿来探望黄母并为她打扫卫生、做饭做菜、陪老人聊天,临走时老人拉着赵娜的手说:“赵队长,你们就住我家了!你和我们是一家人!”翌日,赵娜得知贫困户赵子新妻子住院了,便和母亲到医院看望,赵子新激动地对赵娜说:“赵队长你真是太好了,帮助我们太多了……”单位领导来村走访时,看到了这一幕,非常动情地说:“你们一家老小齐上阵啊,都来扶贫,这还有个小队员呢!小朋友,你可是最小的扶贫队员了。”女儿还在这大湾村结下了小帮扶对象,并为小帮扶对象送去小零食,给她们扎同样的小辫,手牵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家人不干两家活”

也许是机缘巧合,大湾村80%的村民姓赵,是一个“赵家村”。赵娜初来乍到,就亲切地对村民们说:“我也姓赵。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干两家活。”这让乡亲们倍感亲切。

今年春节期间,赵娜放弃家庭团聚,来到扶贫点连续住村,在进入村的两个路口布点设卡,并带头值班、入户摸排返乡人员,还发动村党员、村民参与关卡值班轮守。村民黄土贤妻子每年在这个时节都要在家摆上五、六桌,庆祝其生日。赵娜提前与其儿女沟通劝阻,老人开始很不理解,赵娜耐心地解释:“大妈,现在是疫防控关键时期,不能因为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奋战在一线的战斗人员功亏一篑。等疫情过后,我们再给您补上!”通过艰苦细致地做工作,工作队成功劝阻了20余起来村走亲访友的人员。赵娜和村支两委还对57名外省回村人员逐一进行摸排,掌握了他们的回乡时间、乘坐工具、有无湖北籍人员接触史等情况。

疫情防控期间,村民不能随意外出,有人家里缺菜了,有人家里没米了,怎么办?赵娜立马与村主任商量,联系好隔壁村卖肉的小贩每周专门为村民定期进村送猪肉和蔬菜,另安排一名党员采购其他日常用品。

发展产业不放松

大湾村可利用土地资源少而分散,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赵娜立足实际,动员村民充分利用山区的天然养料草、竹子发展林下土鸡、肉牛养殖,种植木耳和药材,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9万元。

“大叔,您种的白术长势很好啊。近期要赶快松土了,不然会影响药根的生长。”赵娜来到贫困户盘子华的药材种植地,告诉他相关注意事项。“赵队长!你去看看我种的药材,我给它们都盖上了草。我种的一定是最好的!”村里一位70多岁的贫困户黄加政说道。赵娜一一走进工作队直接帮扶的种植白术的10多户贫困户的田间地头,提醒相关事项。村内现有两个木耳晾晒棚,种植木耳2亩。今年计划增加5亩,可带动23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该村的新田县远红种养农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基地在施工过程中因缺少资金,基地建设没能完成而不能正常使用,她便从工作队争取到的村产业扶持资金对该项目进行帮扶,使这一基地建设顺利完工,很快即可投产。

赵娜还随时跟进各种就业信息,并转发到村里各个微信群。她从市人社局统一开发的网上招聘APP上,及时掌握就业意向,帮助3名有意向在县工业园务工村民推荐报名,为15名外出广东务工人员做好登记,指导填写居家隔离的务工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