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雖然通俗,卻又發人深思。它們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的總結,一般都是經過口口相傳而來,這些俗語也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古代由於科技落後,在現代社會看來幾個小時就能到的地方,古代赴京趕考的學子,行腳的商人等在路上要走上幾個月。身上盤纏充足的人可以在晚上選擇住客棧旅店,但是一些下層的窮人們沒錢住宿,只好選擇露宿街頭了,可是即使這樣,為什麼還有“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的說法呢?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寺廟是古代出家人修行和居住的場所,由於封建帝王出於統治及教化子民的需要,佛教和道教在歷史上都有過鼎盛的時期。全國各地都建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寺廟,人們也會經常去裡面燒香拜神。但是有一些寺廟由於地方偏僻,再加上廟裡的道士有時候也會外出雲遊,常年不在廟裡,因此一些寺廟就逐漸變得破敗,成為了一座荒廟。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我們都知道,既然是寺廟,裡面肯定會供奉著神明。我們在參觀道教的宮觀時,會發現很多大殿都會供奉不同的神仙,如三清殿裡供奉的三清尊神形象莊嚴肅穆;靈官殿裡的王靈官三目怒視,讓人畏懼;慈航殿裡的慈航真人慈眉善目,令人親近……這些神仙代表著大道的本源,同時也在護佑著萬民,因此我們才會為他們塑神像用香火供奉。而一般的荒廟一般只有一間房間,如果晚上在神像面前住宿的話,這是對神明的不尊重。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道教的神像一般是由木雕或者泥塑而成,道教認為,工匠製作出來的神像只是一件藝術品,並不具備神識和靈性,不可以隨便供奉。只有經過裝藏、開光等道教的科儀之後方可供奉。我們在寺廟見到的那些神像都是經過高功法師開光之後才供奉的,然後出家人每天會給這些神明上香供奉,有時也會有花、燈、水、果等供品。然而道教認為,如果破敗的荒廟裡長期無人供奉時,蘊藏在神像裡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會離開原本的身軀,變成一尊工藝品。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很多古人會認為一些遊蕩在人間的孤魂野鬼會依附到這些神像上面,如果有人夜宿荒廟,恐怕會受到他們的侵擾。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當然還有最主要的一點是,由於古代的法律不是很健全,許多朝廷欽犯在犯事之後會躲到廟裡,寺廟除了出家人清修以外也成為這些江湖人士的法外之地。像《水滸傳》裡的魯智深在殺了鎮關西之後跑到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宋江被江州都頭帶人追得著急時,逃到還道村的玄女廟內,得到了九天玄女賜予的三卷天書。許多江洋大盜、山賊路匪躲在寺廟裡,專門等待過往的路人進去之後搶奪錢財。所以此時如果在荒廟裡夜宿,一不小心就會遇到這些歹人,恐有性命之憂。此外一些破敗的荒廟由於年久失修,晚上在裡面睡覺時很有可能會坍塌,房梁掉下來被砸到會非常危險的。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比起破廟,人們寧願選擇在荒墳邊上露宿。古人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對於逝去的人也是非常尊重,因此即便是那些山賊路匪一般也不會去墳地裡劫財行兇。雖然在荒墳邊睡覺讓人覺得害怕,但是正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只要自己積德行善,就會問心無愧。

俗語:為什麼說“寧睡荒墳,不宿破廟”?真實原因令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