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劉天所:吃水不忘挖井人 脫貧不忘黨的恩

貧困戶劉天所:吃水不忘挖井人 脫貧不忘黨的恩

有一種生活,叫勤以養家;有一種追求,叫脫貧致富;有一種情愫,叫感恩奮進。

贫困户刘天所:吃水不忘挖井人 脱贫不忘党的恩

在宣威市東山鎮安迪村,有這樣一位老人:衣著樸素步履蹣跚,每天穿梭於安迪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內為花草澆水、撿拾垃圾,被當地群眾稱讚為“一位閒不住的人”,就是這樣一位老人,一直以來,他始終銘記黨的恩情,用力所能及的行動譜寫著感恩奮進的故事。他常常說:“我原來住的是又矮又小的舊房子,而黨卻讓我住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子,還提供就業機會帶動我增加了收入,黨的恩情不是父母恩情勝似父母恩情。”

這位老人就是劉天所,一位67歲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安迪村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建成後,他如願以償地住進了夢寐以求的平房裡。入住後的他每年都親自書寫感黨恩跟黨走的對聯張貼在自家門上,自己還主動承擔起小區裡的環衛工作,不論早晚不分晝夜,只要哪個角落不乾淨他總會第一時間去清掃。

贫困户刘天所:吃水不忘挖井人 脱贫不忘党的恩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註定了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國各地,各條戰線的同志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劉天所老人雖不是奔赴一線的戰士,卻是心裡裝滿感恩、隨時準備為國家貢獻力量的積極分子。在得知東山鎮婦聯倡議婦聯幹部捐款的消息後,他再也坐不住了,立馬抱著2000元找到村婦聯主席,他說“黨的扶貧政策好,在我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幫助我,讓我們全家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現在國家有困難了,我想是我報答黨的恩情的時候了,我要把錢捐出來,我每天看新聞、聽廣播,全國都在全力抗擊疫情,守護我們的健康,習主席為疫情的事情那麼辛苦,我心疼……,我現在是將近70歲的人了,我不知道明年和後年的事,請你們幫我達成這個心願。”考慮到老人生活不容易,在多次做工作後,老人意志堅定的還是把1000元的現金和親自書寫並加工好的“團結友愛,堅強起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字幅交到工作人員手裡。

正是這樣一位老人,他用汗水和心血在平凡中書寫感恩,把自己的餘光餘熱融進祖國的江河,用生命不息報恩不止的精神造就了一面知恩圖報的旗幟,為貧困群眾樹立了標杆,使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凝聚了貧困戶知黨恩感黨恩、講團結愛祖國的共識。(文/圖 呂超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