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親子關係,如何避免“相愛相殺”的局面?

家有兒女悅教於行


全家總動員,家務活都幫著做,不要因為學習就不要他(她)參與,這樣是最不好,學習也是沒效率的,又失去了相互溝通的機會!

再就是想要家人參與家務,需要的是技巧……

比如:老公……仔仔……這個我搬不動,肉切不了,現騰不出手,這需要加糖嗎……你來,我放不準[笑],幫我一下,麻煩你了,謝謝仔哦,總之收穫多多!

……你學了這麼久了,休息一下,吃點水果……

難得都閒下來,看電視裝傻,哎呀,美國咋那麼傻了(明知裝不懂,),就會引起他們的分析,就會達到溝通的機會,所以一個家庭,男人女人誰都無所謂,就看家裡誰話多,家務多的人就大智若愚吧,激發他(她)們的聰明才智才會掌控全局呀[笑][笑][笑]!

只要記住幸福家庭的秘訣:家是講愛的地方……我是不懂呀,就學唄,我是不會呀,你教唄,我錯了,就認錯唄,反正別人又不知道,家又不是講理的地方,是吧[笑]!





紫檀mei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目前國內教育教學形勢的影響,孩子,在一個家庭中越發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家人平時難免寵愛嬌慣孩子,助長了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氣,自然會由於孩子的問題產生一些家庭矛盾。

特別是由於目前正處於疫情期間,全民蝸居在家中,家長本來心情就很煩躁,又要面對一個處於網課學習中的孩子,親子關係難免緊張。如果又遇上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或者是青春期,就難免出現所謂的“相愛相殺”的局面。那麼如何避免呢?雖然我是一位老師,但同時我也是一位高三孩子的媽媽,我想就自己的體會,從家長的角度做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一定要有意識地調整心態,努力地保持平和樂觀的狀態去面對孩子。如果不能做到心平氣和,那麼寧可保持沉默。特別是當和孩子產生矛盾衝突的時候,一定要告訴自己冷靜,理性面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否則,衝動的話語一旦說出,就難免激化矛盾,小事也變成大事了。

第二,嘗試換位思考。作為成年人,我們的思維模式基本固化。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要求孩子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事情,忽略了他們自身的感受。孩子被迫按我們的要求去做,但在主觀意願上,他是不接受的。所以,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小的時候還比較聽話,越大就越管不了了。

一旦處於叛逆期,你要求他這樣做,他越是要那樣做,根本掌控不了。其實,這時我們只需要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我是孩子,這個時候我希望家長怎麼說?怎麼做?只要你想明白了,你就知道自己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做孩子才會接受。

第三,以身作則,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我曾經通過家長會問卷瞭解到,很多孩子說父母說話不算話並且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自己卻天天玩。因此,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須努力`首先做到。同時,孩子越大,越渴望平等和自由,這就要求家長要從以前的權威型父母轉為民主型父母,不再輕易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不再輕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勵和讚美孩子,引導孩子逐步走向優秀,走向成功。

第四,努力和孩子做朋友。別看現在的孩子整天處於家人的寵愛之中,可是現在的生活環境導致很多孩子缺少玩伴,缺少朋友。現在疫情期間,大家都被迫呆在家中就更是如此了。有句話說得好:危機也是生機!其實疫情期間,也是每個家庭改善親子關係的良好時機!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息情況,適時地介入孩子的生活,做孩子的朋友,和他一起遊戲,一起玩耍,一起閱讀,一起運動等等,在相處的過程中,你更容易聽到孩子內心真實的心聲,也更容易領悟到和孩子的相處之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有心的爸爸媽媽都能智慧地處理好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親密,永遠不再出現所謂“相愛相殺”的局面。


七月夜話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 ,各種競爭的日趨激烈化,人們對於小孩子的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那些吃過沒有學問虧的家長,更是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另一方便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未來。其次,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變好,家裡的孩子也少了,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注度也就變高了。現在為了孩子學習發愁的家長基本上都是80後的,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參與,大家生活的重點都是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對於孩子的希望也就逐漸的變大。教育的各種變革。現在的家長小時候上學完全沒有家庭作業,老師對於自己教育的方式基本上就是打罵等各種體罰。但是現在的教育對孩子不能進行任何的體罰,更不能有辱罵孩子的情況,各種家庭作業也是接踵而來,這在無形中也是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而且很多作業是需要家長參與其中的,特別是幼兒園的各種手工手抄報等等之類的,完全是要家長做的,這就加深了家長的各種抱怨。對於孩子的教養,很多家人是捨不得打捨不得罵,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孩子逆反的心理,平時的學習之中也就比較任性,對於很多作業不想寫的或是不會寫的,完全就採取了應付或是逃避的心理,很多恨鐵不成鋼的家長就會出現各種崩潰。自己輔導不了,孩子又不聽話,完全是崩潰的。現在的一朋友一出生就是各種早教啊,興趣班啊或是輔導班啊,完全沒有了快樂童年的氛圍,很多時候,小朋友也是在尋求一種突破壓力的方式,他們希望擺脫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的生活。隨著信息話的發展,各種電子產品成為了他們消遣的工具,很多小朋友甚至很沉迷於電子產品中,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就加深了家長的各種煩惱。其實,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不管多麼重視教育,瞭解孩子才是最為重要的。找到孩子的興趣愛好,按照自然規律去慢慢的教導,多站著小孩子的立場上去看待問題,或許就會少很多的抱怨。如果強制性的要求他們怎樣,反而讓他們沒有辦法接受,換位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上海華少哥


其實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就是父母。疫情期間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相殺高於相愛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外因,疫情時間真的算來不短了了,家長和孩子長期處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雙方几乎是沒有什麼距離感,距離產生美在這個形勢下實在是不好做到,加上孩子在家裡容易懶散,任性,這就造就了家長更便利的去看孩子表現不順眼,造成情緒失衡。另一個原因我們要學會歸因於自己。"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很多媽媽認為我發現的孩子毛病越多,他就進步越快。其實不然,孩子非但沒有改掉原來壞習慣,反而越來越多。再則對待孩子缺乏耐心。家長能隨口說出孩子的百般不是,但作為孩子,從來沒有對父母嫌棄挑剔過。我想家長在生活中應堅決避免對孩子大喊大叫,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要歇斯底里,儘管這很難做到。再則孩子給我們提的要求,不要不加考慮,條件反射的一律pass。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提這樣的要求?能退而求其次嗎?我想可以給出他兩個選項,比如說他給母親提要求,“媽媽我想晚飯以後玩遊戲?”你可以給出他兩個選項,第一你寫完作業,九點後你可以玩半小時遊戲。另一個選擇就是,今天你的作業沒有寫完,你不能玩遊戲。讓他去選擇,並且讓他自己承擔選擇之後的後果。儘管孩子讓我們失望很多次,但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請家長保留一點點耐心,對孩子充滿希望。我建議家長多讀書多學習,多修煉自己。你坐下來讀書了,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活成讓孩子欽佩的樣子,讀書會讓家長走出迷茫和困惑。有的家長可能說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我還用讀什麼書啊?說實在的不讀書真的是傲慢的表現,做父母沒有要求過憑證上崗,但各行各業都有資格證,我們憑什麼拒絕學習呢。如果非要一意孤行,等到領悟了,孩子已經長大了,就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與其到時候悔恨痛苦,不如現在開始,我們向書,向經典借用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



生活似錦


實話,疫情期間為了讓和孩子相處和諧,沒少做深呼吸,甚至是1,2,3,的數數。我曾經是個感性的媽媽,想到哪兒是哪兒,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隨口一提,然後到點要結果,不好意思啥都沒做。於是會立馬變得急躁起來,覺得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會安排自己的事,要自己跟屁股後面?結果可想而知,人家翻你幾個白眼,你說你的我玩我的,誰怕誰??

於是乎,改變孩子還得從改變自己開始,當然少不了一堆藉口來給自己開脫,自己養的自己沒教好唄,問題還是處在自己身上,自己不該怎麼辦?

1. 配合老師的課程計劃,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比如:上課之前必須要讓孩子吃完早飯,這樣比上課時間一到,就自己爬起來床上上課好多了;因為早飯後人精神比較足,再著做書桌前上課比被窩裡裡的狀態好。即該做的事情要在指定的地方,指定的時間精神飽滿的完成,一來知識好,二來精神好的時候彼此都好像不易生氣。

2.規則要清楚:不管大小的孩子總有大人拿捏的住的,他喜歡的事情或東西,不按時上課,該有的沒有;哭也沒用,鬧也不用,我也不說不罵(這個太難了,每次都要做深呼吸,數數);

3.陪孩子做他喜歡且他樂於讓你參與的事,偶爾其他事情上他耍耍賴,要幫忙拿東西,立馬奉上(不講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撈的了謝謝老媽,乘機加入或參與他的事;聊天,對書中主人公的看法,你上學時的趣事都拉進來;忽然覺得倆人關係近了不少;然後就兩週時間吧,竟然上道了唉。感覺你跟他關係近了,你不吹鬍子瞪眼睛,他也就不倔不犟了唉。當然也不是100%啦,偶爾還是牙癢癢,再數1,2,3。。後來即便自己復工了,自己也能在家按時上課了完成任務了。。假期數數深呼吸看來還是值得的。


青自白


疫情期間如何避免親子關係的“相愛相殺”呢?

這次疫情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後無來者”。1.全國人在家裡居家隔離,尤其是學生放了超長的假期。家長和學生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一同待在同一個空間裡啊!而且解封還沒有時間表!

2.開始的時候,全家其樂融融,珍惜在一起的時間。相親相愛一家人!全國人民開動腦筋發明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居家遊戲項目!家庭冰壺,短柄羽毛球,小號乒乓球檯,床上體操,玻璃彈珠,家裡套圈等等 。孩子和家長玩的不亦樂乎,親子關係前所未有的融洽啊!

3.隨著疫情的發展,開學時間遙遙無期,開始了線上學習!家長的任務就是嚴格監督孩子完成各項作業,打卡,線上聽課,課後輔導……,家長全天候陪著孩子完成學習任務。開始了“相愛相殺”。

筆者的鄰居,孩子初三。每天隔壁都會傳來咆哮聲,大叫聲,摔書聲,聲聲入耳。

可以想象,家長的心情肯定著急,孩子學習上肯定難免一些偷懶,懈怠。開始時,家長的話還管用,後來就不管用了。說話不管用,管理就開始升級!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時候老師體罰學生,也是無奈之舉。家長才當了2個月的“老師”就有如此之舉,老師天天面對幾十個孩子,情緒失控也就可以理解了。

4.那麼如何和孩子一起其樂融融的前行呢?

  • 首先,放低姿態,抱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態度去參與,體會當學生的感受。就能理解孩子有時候就會偷點懶,有時候就是想玩一會。
  • 其次,制定好作息時間表,計劃表。安排好時間,是非常關鍵的。放假期間是最沒有時間觀念的。如果不安排好,時間很快就沒有了,而且還什麼事都沒做!
  • 第三,每天必需有和孩子一起活動的時間。這段時間是最能增進親子感情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比賽!和孩子做隊友,做對手!

請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吧!這段時光可是能銘記一輩子的時光!


數字謎團


長假期間的親子關係本來就被大家調侃為“雞飛狗跳”,無奈疫情增加了親子相處的時間。無論是疫情帶給人們的壓抑還是網課帶來的壓力,親子關係無疑遭受了更多的挑戰。

為了生活的和睦、孩子的學習,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應做到👇:

1.調整心態,減少焦慮。疫情期間,家長難免感到一些焦慮、煩躁,難以保持耐心,脾氣因此變得急躁了些。這些負面的心理因素會加劇親子相處的緊張😰,因此,心理調適是不可缺少的。父母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管理情緒,不遷怒家人。

2.理性對待孩子的學習。網絡上課,孩子的學習方式也需要一些適應的時間。孩子可能會難以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學習不在狀態。這都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的,協助孩子做好學習規劃,課餘時間則讓孩子放鬆,給孩子多些信任!

3.與孩子多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加強與孩子的互動。在交流過程中最好要換位思考,孩子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愛。還有,快樂的親子時光很適合這段陪伴孩子的時間哦!


才智寶貝學堂


不能出門的這些日子裡,最崩潰的恐怕是老母親了吧。什麼追劇、讀書、運動、美食似乎都與媽媽們無緣,因為整天面對一個熊孩子就夠了啊!

平常要面對調皮的娃也就算了,畢竟不會24小時整天黏在一起,就算黏在一起,也可以出去溜達偷得清閒,現在好了,以往面對的問題現在全部一股腦出現在面前:

● 動不動就哭鬧;

● 吃飯磨磨蹭蹭,非要看動畫才肯吃;

● 一讓練樂器就不情不願,東張西望;

● 寫作業不專心,教了好幾遍都學不會。

屏幕前的媽媽們,應該很有同感,即使自己再脾氣好再溫柔,都有憋不住的那一刻。

想象一個場景。

一位媽媽,上了一天班,本來就已經很累了,推開家門,家裡亂作一團,丈夫翹著二郎腿在沙發上看電視,早上沒來得及洗的碗仍然擺在水池裡,再看一眼孩子,拿著手機熱火朝天地打著遊戲,根本沒注意到媽媽回來了。

其實根本不用想象,這就是很多中國媽媽每天必須面對的事實。

此情此景,作為媽媽的你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脫口而出“為什麼不寫作業!為什麼不洗碗!”,可壞情緒的閥門一旦打開,這些氣話和傷害就像洩洪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跟孩子發脾氣的父母們,有很多未必真的是脾氣多麼暴躁,也許只是負面情緒被點燃了。

拿著垃圾的手,是無法騰出來迎接禮物的,裝滿了負面情緒的內心,也無法照顧到孩子的需求。

有一位媽媽是這麼做的,她說自己的孩子很喜歡看電視,經常看動畫片怎麼都停不下來。每每孩子霸佔著電視,她的第一反應一般是衝過去把遙控器奪過來,關掉電視並狠狠數落孩子一頓,但是冷靜一點後,才會想起應該制定好規則,後悔不應該大動干戈。

後來,當孩子再次不停地看電視時,這位媽媽剋制住自己沒有發火,而是給孩子定了規則,休息日的固定時間可以看電視,孩子很珍惜這個可以理所應當看電視的機會,漸漸地,孩子做得很好,媽媽也沒有了大發脾氣的機會。

為什麼會對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真正的共情。

作為每天都在學習育兒知識的新一代父母,對“共情”兩個字一定不陌生。如果孩子不聽話,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傾聽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理解孩子,就能收穫一個通情達理、乖巧聽話的好孩子。

但是想要做到真正的共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也不是雲淡風輕地說說而已。

你有沒有過類似下面的經歷和體驗。

當孩子和我們說:

“媽媽,上學真的好累啊,我不想上學了”。

“我今天心情不好,可不可以跟老師請個假啊”。

家長的回覆通常是:

“小屁孩有什麼好累的,有本事你來上兩天班,累不死你”。

“行了行了,別磨蹭了,趕快收拾東西去學校”。

家長根本不知道孩子心情不好可能是因為生病,不想上學可能是因為這次考試沒考好,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作為大人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太矯情了,去了學校自然就好了,大家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以後他就會明白我是真的為他好了。

當孩子真正渴望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卻發現爸爸媽媽並不關心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是趁機說教。於是孩子變本加厲地不聽話、發脾氣,父母們依然不能理解,還把錯全部歸結在孩子身上。

一次兩次三次,孩子的情緒在父母這裡得不到正向反饋,孩子與父母之間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問題。

和孩子在一起的這些日子裡,當孩子哭鬧不聽話發脾氣,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

孩子為什麼會哭鬧,是在家的時間久了想出去玩兒,還是得不到父母很好的陪伴?

孩子寫作業總是出現錯誤,是粗心還是真的不懂這個知識點?

孩子不好好吃飯,是肚子不餓,還是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

搞清楚真正的原因所在,並對孩子感同身受,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就可以減少表達負面情緒的機會。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所有父母都在想,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就好。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想要的也越來越多,想要孩子聽話,想要孩子考到第一名,想要孩子成為人上人.......

想要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沒有錯,但一定要記得隨時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愛的力量裡不斷前行。


至尚學邦


其實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有點絕對!不是所有親子關係都相愛相殺!到底誰愛誰,誰殺誰?大多數這樣的家庭首先一定有一個功力心的父母,問題不在孩子身上,也不在方法上!而在父母自身的心態上,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其實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顆焦慮攀比對未來恐懼的心!其實大多數家長真的要好好修煉自己的心態,想要孩子好,自己引導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心頭,是父母寬廣通透的胸懷和眼界!

孩子的前途不是一個疫情可以決定的!當客觀因素來臨時,就客觀接受!但是,家人跟孩子相愛相殺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因為孩子長時間在家裡,父母們覺得孩子有問題?其實呢,孩子以前在學校也是如此,其實跟在家裡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很多家人自己眼裡每天都是孩子,我們眼裡有什麼就關注什麼,其實孩子並沒有什麼變化,可能受環境影響會有點惰性,但並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作為父母你也同樣受環境的影響。

一個懂事的父母,孩子也不會不懂事,一個人成才是一個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而不是一個疫情可以決定孩子的命運!更多的是家庭的教育模式!教育氛圍和模式屬於家長問題,跟孩子無關,家庭教育模式是父母的價值觀和習慣長期行成的結果!

我們說一件事能不能成功,不在一時,而在堅持!而孩子成長也是如此!教育是馬拉松長跑,不是百米賽跑,所有相愛相殺的家庭,對於教育的基本認知就是不正群的,這樣的家長都是把教育當成了百米賽跑!別說半年,就是一年對一個真正的人才也不會有什麼影響!疫情只是在家裡多一點,想學習不耽誤成績有很多種方法!焦慮的父母們,心態和方法才是你們需要正式的問題,而不是相愛相殺!把心態調整好,方法自然有,因為人有好心情,都可以按部就班的去成長自己!迴歸本該有的生活方式!

總之,從一生的成就來說,疫情根本不會影響到一個孩子的前途!各位父母還是放寬心吧!


系統管理學派創始人


個人覺得都是因為焦慮造成的,尤其是時間在一起久了會因為應激性產生衝動。最近就遇到過,家長想讓孩子按時吃飯,孩子昨晚學習累了不想吃,於是發生爭吵,孩子想盡一切辦法激怒家長,最後衝突爆發。家長呢不要太過於想的孩子這樣就以後怎麼就不行。其實有時候事情沒有預想那麼好,也沒有預想那麼壞。孩子的教育只是需要耐心,要點耐心,不能把聽話當要求,孩子多半是有了自我意識覺醒才會產生衝突,但是要讓孩子弄清邊界,比如不尊敬家長了,就應該讓他受苦,不能視而不見。其實如果是因為相愛,那還是可以從長計議的,就怕是父母單向的愛,相愛證明孩子還是愛父母的,有的孩子真是不知何為感恩。所以如果是相愛相殺,起碼還有慶幸的地方。當然這是我的觀點。這裡是博後視野,我們是一群熱愛知識傳遞知識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