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

原因何在?

第一、我反對為了考核而考核。

經常聽到老闆說,這樣要考核、那樣要列入考核。凡是公司看到有問題的、不順眼的、沒人願意做的,一律都說要考核,結果每月指標多達數十項。

第二、我反對只為了給員工壓力而考核。

當前非常流行的考核模式KPI,把目標訂的高高的,員工一般努力都達不到,員工疲於奔命,也是怨聲載道。

第三、我更反對為了扣員工工資的考核。

有一家制造業做KPI考核,8項指標中有五項是負指標(只扣分不加分),管理層說全年下來,只有1個月得了獎金,另外11個月都在扣錢。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思考:員工為什麼反感、牴觸績效考核?

其實,員工反感的不是考核本身,而是隻給壓力、不給動力,獎勵少扣罰多,只為公司著想不為員工謀利。

企業在推行績效考核前,必須要充分了解、遵循人性,很多員工不怕壓力、不怕高要求嚴標準,怕的是努力之後還是一地雞毛。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任正非:一切不以加工資的績效考核都是耍流氓!

優秀的企業不能沒有績效考核,但好的績效不是考出來的!

好的績效一定不是考出來的,員工不會只為站在公司的角度做好績效,而是為了自己有更好的收入、獎勵而做好績效,這就是人性的本質。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以下為任正非的講話整理: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無欲則剛。我想這個說法,第一,違揹人性;第二,無慾者很難做到所謂剛強、有力量。

慾望其實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慾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是慾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構成了人類任何組織的管理史。一家企業管理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慾望的邏輯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知識型勞動者的慾望可以被分幾個層面:

一、物質的飢餓感

絕大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最基礎層面的對物質的訴求。員工加入到企業,最直接、最樸素的訴求就是財富的自由度。企業、組織能不能給員工提供相對的物質滿足,實際上是企業人力資源最基礎的部分。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三、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性的需求,人的一生多數都處於一種不安全狀態,越是傑出人物、領袖人物,內心的不安全感越強烈。

華為正是因為擁有充滿了危機意識的優秀管理者,又擁有十幾萬內心有強大不安全感的人,大家抱團取暖,共同面對充滿了風險、未知、恐懼的世界,才有了華為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文化。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業務員是人員變動最頻繁的職業,如何有效激勵並留住優秀業務員是困擾企業及銷售管理者的一個難題?

  •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 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

工作量 = 產值 + 價值

薪酬的彈性越大,員工的創造力就越強!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業務員加薪的兩大模式:

一、建立不同等級的薪酬考核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考核指標,比如訪問量,跟蹤量,考核分值等,設置小額獎勵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40萬每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比如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3)入職一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比如說可以設置50萬元每月,主要關注毛利,回款,培訓考核等,獎勵制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一年平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級為高級業務員,薪酬可增加20%-30%,設置高值獎勵制度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和年終獎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員可以升級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則對其下屬採用不同的業績平衡點,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年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

2)高級業務經理:一年團隊人均業績達到500萬以上,不包含本人業績,第二年晉升為高級經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註釋:這種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礎上的,年終獎時可以額外獎勵優秀的員工。每年的獎勵分三年發放到位,如果員工離職,則不再發放獎金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三、建立更高級的的合夥人制度

比如說,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都可以有機會成為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利潤紅利

個人建議:

可以先做三到五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最好。合夥人就是員工自掏腰包入股,但是不擁有公司股份,並且合夥人也不享受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只需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就好了,說現實的一點,只要比員工把錢放在銀行的利潤高,那就可以。

合夥人模式分兩種

1.公司合夥人:作為合夥人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只參與具體的項目的利潤分成與責任承擔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四、建立股份制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的業務員超過10人的,就可以成為企業股東或者自己成立分公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給員工做了3-5年的合夥人以後,根據其貢獻,制定不同的合夥機制,可參考以下兩種

1.契約:測算公司的股本,簽訂股權代持合同,讓那個優秀的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讓優秀的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很多采用底薪加提成的激勵政策,所以,沒有讓公司二婚員工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就導致很多優秀的員工被挖走。而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能力。

為什麼越來越多員工反對績效考核,越來越多企業在用的薪酬模式!

五、PPV量化加薪方案

對於一些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比較難,因為業務不熟悉,銷售技巧也不熟,所以就很難賺到錢,壓力也比較大。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也比較高,所以,一些運氣不好的業務員,很難挺過這三個月。但是,如果延長考核週期,企業又容易賠錢。所以,必須要喲花薪酬模式,讓員工在開單錢,可以通過承擔其他工作來賺一些錢。

而所謂的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就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一種可以量化考核的方式進行利益分配,形成一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

PPV模式讓那個業務員可以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也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比如:

1)跟單業務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市場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

3)信息統計員,協助統計和分析市場調研的數據

4)客服,對客戶進行回訪,收集客戶反饋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進行數據分析

6)公司裡面的行政,後期,美工等工作也可以根據個人能力擔任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