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印度海軍目前現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堪稱是現役正規航母中設計最為糟糕的。由於前身是蘇聯海軍的1143.1~1143.4基輔級"大型反潛艦",航空操作能力只是作為戰力形成的部分,並未過度追求,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並非是航母,也不具有航母的基礎。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對於這款排水量高達4.5萬噸的大型戰艦失去了使用興趣,所以在一番磋商之後將其贈予印度,但是在改裝和配套的艦載機配置上,狠狠的宰了一筆印度,所以該艦從一艘反潛艦搖身一變成為了航母。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1988年狀態的基輔級大型反潛艦的四號艦"巴庫"號。可以看到該艦艦首前部巨大的導彈發射筒,那是SS-N-12/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最大射程550千米,是基輔級大型反潛艦對艦打擊的絕對主力,可掛載核彈頭,威力不容小覷。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改裝時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工作進展上舉步維艱,既要具備航母的特徵,又要考慮到艦艇重心和穩定的問題。同時,缺乏專業的現代化改進設備,也是阻擾改裝工作順利開展的攔路虎。在技術不足,經驗不夠的情況下,俄羅斯最終還是踉踉蹌蹌的完成了改裝工作。但是改裝後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只有2個起飛點,其中長起飛點長度為180米,和降落區完全重疊,戰時這個起飛點要用於戰機調度和降落,所以是無法大量使用的。而另外一個長度為160米的短起飛點則可以一直不間斷的使用。但是考慮到調度的因素在內,它的實際放飛效率也是相當有限的。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從這裡可以看出,長起飛點和降落區已經完全重疊,只剩下1號起飛點可以使用。但是由於艦島太過於靠近甲板中部,使得這個奇葩的設計對戰機調度十分不友好,其它戰機牽引至起飛點,經過降落區是必然的。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在一般情況下,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最多可以在甲板上合理調度13~14架艦載機(包括直升機),它們全都處於艦島前後部分,艦島前的空間可以容納5架,艦島後則是6~7架,短起飛點上再準備1架,那麼這就是最合理的配置。如果這一數字有所超出的話,那麼後續的降落將會成非常大的問題,以印度有限的調度經驗,是絕對做不到這一數字以上的。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艦島太大太靠近中部,使得空間雖大但卻非常侷促。而這些設計上的不足,現在已經暴露的淋漓盡致。考慮到所配備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600千米的作戰半徑,所以它的作戰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而在艦載機的選擇上,目前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所配備的艦載戰鬥機是米格-29K,未來還將擴展LCA艦載機。前者作戰半徑600千米,後者則是隻有300千米。一般的,米格-29K客串一下對艦對陸打擊戰機還是可以的,但是LCA戰機則真的是累贅了。300千米的作戰半徑還不如一枚遠程導彈的射程,說它是"艦島守衛者"一點都不過分。況且印度經常吐槽該艦載機有缺陷,機體結構不穩定,前一陣子還墜毀一架,之前副油箱也發生脫落事故,印度海軍可鬱悶了。

載機巡洋艦正統在印度,艦島中置的印度海軍獨苗,維克拉瑪蒂亞號

在搞笑領域,印度絕對是王者中的霸者。沒有任何人能夠解釋清楚,印度政府為何要將LCA這個"小短腿"塞上航母。起飛重量小不說,航程和作戰半徑都不足,頻繁的起降只會是白白浪費寶貴的甲板調度時間和效率。而它的實際作戰能力,也根本無法和米格-29K戰鬥機相提並論。當然,在這裡也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印度來說,以上陋習都是可以容忍的。目前,印度海軍所面對的對手都是海軍制海能力並不強的國家,即使是宿敵巴基斯坦,也湊不出一支可以威脅到印度海軍的艦隊。在如此微妙的優勢下,航母只是作為戰力的延伸和加強而存在。另外,印度還在提高護航戰艦的質量,這對巴基斯坦海軍來說,著實是不小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