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京華煙雲》是我國作家林語堂用英文寫出的一部傳世名作,

《亂世佳人》是同一背景下,同一歷史時期,與之相對應的一部美國文學作品。而這兩部著作當中的女主人公,姚木蘭和斯佳麗,有著中西文化史上的兩種典型女性特徵和形象。將兩者進行對比之後發現,這兩者既有著相似之處,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徵。出生在中國的姚木蘭,和出生在美國的斯佳麗,體現著兩個國家不同的文化精神,表現出中西文化之間的融合與分流。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趙薇扮演的姚木蘭

一、 中西不同文化觀下的姚木蘭與斯佳麗形象的相同點

雖說是出生在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完全不同的社會背景之下,但是這兩部著作當中的女主人公,卻仍然有著一些相似的地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面,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

(一) 家庭背景:出生家庭比較富裕

首先,第一個相似之處,可以從她們各自成長的家庭背景來說,兩者都出生在相對富庶的家庭之中,從這一點來看,這是她們的相同點。

姚木蘭,作為中國富人家庭家的女兒,從小就以美貌出名。木蘭的父親是當時城裡有名的藥材商和茶商,家裡十分富裕,資產豐厚。而且在木蘭出嫁的時候,請的客的包括袁世凱等這樣的重要人物。深受父親喜愛的木蘭,與父親的關係極好。所以即使在她的婚姻遭遇第三者之後,她也有資本能夠去解決問題。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斯佳麗,同樣出身富裕,其父親是美國一個種植園的主人。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斯佳麗從小就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參加各種舞會活動。與姚木蘭一樣,斯佳麗和父親的關係也是非常好的,她和父親之間有著別人無法介入進來的秘密。繼承了父親的性格的斯佳麗,也是同樣的倔強任性,也是有資本的象徵。

(二) 生活環境:在戰爭中成長

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來,姚木蘭和斯佳麗,其實都是在戰火中成長的。這種生活環境,也就直接導致了這兩者在少女時代和後期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形成。

《京華煙雲》中的姚木蘭在全家躲避戰亂而進行南遷的時候,就被人販子拐賣了,之後被曾家救下。她是戰爭環境下,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的代表。在被人販子拐走的時候,僅僅只有10歲的她,表現的機智沉著,一直在尋找逃跑的機會,不露出任何破綻。這場童年經歷,也使得後期長期生存在戰亂環境之下的木蘭,擁有了一定的堅韌的品質,她的思想境界,也是其他在如此環境下的女性,所無法達到的。

斯佳麗同樣成長於戰爭環境當中,而且她經歷了一整個美國內戰,生活跌宕起伏。她的丈夫在戰爭中死去,她的莊園被戰火波及,但是她仍然沒有放棄。而是選擇白手起家,重建狀元,自己和戰爭後的社會做起了艱苦卓絕的一種鬥爭。斯佳麗與其他身處於戰爭中的女性完全不一樣,她能夠正視現實,並且敢於和現實鬥爭,一直堅守著她的信念,不惜一切代價去保住莊園。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京華煙雲劇照

(三) 精神寄託:以各自信仰為寄託

在經歷苦難,經歷戰爭的木蘭和斯佳麗面前,她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不被現實打敗,堅持與現實抗爭,是因為她們都擁有著各自的信仰和寄託。她們在遭遇如此多的苦難之後,還能繼續前進,也是因為她們各自的精神依託。

木蘭的父親信仰道家,木蘭則也是“道家的女兒”,道家的思想也支撐了木蘭一直走下去。在失去女兒、失去父親和失去閨蜜的一系列創傷之中,木蘭卻能夠從她信仰的道家哲學當中獲得一定的安慰。她把道家思想當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她都選擇“順應天命”。遇到了挫折,她也始終以一種自我超脫的精神去面對。

斯佳麗的精神寄託,則是她的莊園。她在即將失去莊園之後,所做的所有事情,不過都是為了保住她內心的淨土。在她的莊園即將落入旁人之手時,她拋棄了作為一個女性的驕傲,勇敢的去承擔一切,莊園也成為了斯佳麗自己的精神寄託。正是因為對莊園的信仰,所以斯佳麗百折不饒,永遠不向現實求饒,而是選擇抗爭,選擇不服輸。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二、 “道家的女兒”的姚木蘭與“現代美”女性形象的斯佳麗的不同之處

姚木蘭和斯佳麗,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其實自然也會有著很多的不同點。不論是說她們作為女性的基本特徵也好,還是在不同環境下養成的不同點性格性情也好,還是說她們不同的婚姻觀和愛情觀也好。她們身上的確有著各自的不同的閃光點。

(一) 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女性特徵不同

姚木蘭生活在中國社會,不是現代社會,而是對女子有著眾多束縛的時期;斯佳麗一直生活在崇尚自由的美國。她們兩者身上的女性特質是截然不同的。

木蘭生活在對女性有著眾多束縛的禮制社會,在嫁入信仰儒家思想的夫家之後,其實木蘭保留了一種賢良淑德、相夫教子的一種傳統的婦女形象。雖然她在戰爭中堅忍不拔,但是從各種細節中,也可以看出她實際上是一種具備中國傳統婦女形象的人物。木蘭可以把持家事,她尊重婆婆,女紅手藝非常棒,連給孩子取的一個名字,都是為了給婆婆顯示敬意,對待下人,木蘭都是十分溫柔理性的。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斯佳麗生活在,女權思想早已經發展起來的西方社會。在她的身上,也顯示出了追求自由的一種西方的女性精神。斯佳麗是最具有一種“現代美”的女性形象,她獨立、堅強和樂觀,並且渴望自由,在同樣崇尚自由的父親的帶領下,她成為了一個不像“大家小姐”的一種現代女性。甚至說,斯佳麗因為崇尚自由,所以不喜歡與孩子相處,這與以孩子為中心的木蘭完全不同。

(二) 不同社會環境下的性格性情不同

作為中西方的文學作品的代表,其實《京華煙雲》和《亂世佳人》體現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女性審美形象,因此姚木蘭和斯佳麗身上的性格特徵也有著一定的差異。

在中國的文學作品當中,對女性的審美品格,主要停留在溫柔、節儉、孝敬、內向、堅毅等等一系列的傳統女性特徵上面。

姚木蘭就是一種這樣的形象,她生活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前面是新思想新潮流,而身後是傳統文化品德。所以她的性格,其實是以傳統為主,但是又帶有那麼一點現代,這也是她和其他女性所不同的地方。她的思想深度,遠遠高於其他婦女形象,她身上也有著一定的藝術性特徵。

而斯佳麗,則是現實的,以自己為中心的這樣一種女性代表。她為了守住莊園,不惜一切代價,在她身上,除了自由、開放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一切傳統女性品德的特質。她自私自利,她崇愛錢財,她的個性非常現實。“隱忍”這個詞語,在她身上幾乎沒有出現過。斯佳麗是不同於傳統社會的女性定位的一種女性形象,她甚至超越了身邊的男性,她永遠不可能作為一個附屬品存在。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亂世佳人劇照

(三) 不同的文化信仰下各自的婚姻觀、愛情觀不同

姚木蘭和斯佳麗,其實有著不同的文化信仰,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她們擁有著完全不同的婚姻觀和愛情觀。

姚木蘭信仰道教,因此她一直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婚姻的。她做著她應該做的事情,與自己應該結婚的對象蓀亞結婚,在這麼一種完全客觀的角度下,她完全忽視了讓她心動的孔立夫,這是因為她相信自己的婚姻是天註定的,因此她可以完全忽視自己的感受。她在婚姻上,甚至都沒有反抗的去錯,因為道家天性讓她順應自然。

斯佳麗,則是一種完全反對封建婚姻,支持婚姻自由的一種女性代表。這是西方人的普遍的一種婚姻觀,崇尚梓瑤。斯佳麗執著的追求自己的愛情,甚至可以挑戰傳統婚姻觀念,反對父親給她安排的婚姻,不肯被動的去接受婚姻。因此她可以提出和阿希禮私奔的想法,她主動出擊,去尋求自己的愛情,這和姚木蘭是完全不同的,她的婚姻觀以自己的愛情為中心。

中西方女性的反抗:一個是“道家的女兒”,一個是“現代美”女性

受眾人喜愛的斯佳麗

總結:

總而言之,姚木蘭和斯佳麗作為中西文化下的兩種女性形象的代表,既同樣生活在家庭富庶的環境下,同樣成長於戰亂環境之中,但是也有著很多的不同點。姚木蘭堅持道家的“順應天命”思想,在與現實抗爭的同時,也順應著現實;

斯佳麗則完全以反抗精神為主,以自我為中心。這也就形成了她們兩者完全不同的性格特質、愛情觀婚姻觀,也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體現了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女性審美品格。

參考文獻:

1.《京華煙雲》

2.《亂世佳人》

3.《中國人之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