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文丨歷史時刻錄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西漢漢武帝時期大將軍:衛青雕像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衛青一向被認為是一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我認為這是不準確的。

因為衛青相比於他軍事家、政治家的身份,他更是一名改革家。

很多人對此會表示詫異,衛青什麼時候成為了改革家呢,他改革了什麼?

衛青一生只改革了一件事:騎兵作戰戰術改革——由“騎射”改為“衝擊”。

而這一改革卻直接影響了西漢與匈奴兩個國家的命運,甚至影響了整個歷史的進程,所以說衛青是一名改革家。

今天我為您介紹不一樣的衛青——偉大的改革家。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關於騎兵最早的概念來自於遊牧民族,遊牧民族自古便有騎馬的習慣,而當遊牧民族將騎馬狩獵轉變為對外戰爭,則逐漸的形成了騎兵這一概念。

以趙武靈王學習遊牧民族的“胡服騎射”為標誌事件,在戰國中後期,騎兵正式走上中原的舞臺。

而由“胡服騎射”字面意思便可以看出,此時騎兵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騎射”。

“騎射”:即騎在馬上,憑藉弓箭消耗對方,直到將敵人徹底消滅。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古時騎兵“騎射”

司馬遷在史記中介紹過匈奴人使用的兵器以及戰術:

  • 兵器:長兵器是弓箭,短兵器有大刀、小矛
  • 戰術:形勢有利的時候就進攻,形勢不利的時候就撤退,不以逃跑為恥辱

由匈奴人的近戰兵器大刀、小矛,以及他們“利則進,不利則退”的戰術都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騎兵作戰方式只有“騎射”,而沒有“衝擊”。

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史記·匈奴列傳》

這主要在於在當時還沒有馬蹬,於馬上立足不穩,更別提拿重型兵器拼殺了,所以在騎兵剛誕生的時候,他的作戰方式只有單一的“騎射”,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匈奴人部隊近乎都是騎兵,而西漢初期卻是以步兵為主。

騎兵與步兵相比,有較強的機動性,所以兩兵種交鋒,常常出現騎兵(匈奴人)“騷擾”步兵(西漢人),步兵卻打不到騎兵的尷尬局面。

為什麼說是“騷擾”?

這主要是在於,在當時騎兵主要作戰方式是“騎射”,其殺傷性武器是弓箭。而當時的步兵已有較完善的防弓箭體系,騎兵也不能夠給步兵造成有效的殺傷。所以說是騎兵“騷擾”步兵。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騎兵vs步兵

但是總體上還是匈奴人的騎兵佔一定的優勢,西漢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國家開始大力扶持“養馬產業

”,這點在漢武帝時期為最。

當漢朝擁有了足夠的騎兵後,認為可以與匈奴人一決雌雄時,卻發現了另一尷尬問題,漢軍騎兵素質遠遠不如匈奴騎兵,漢軍還是處於下風。

遊牧民族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從小便騎羊練習射箭,長大一些則開始騎馬,騎馬射箭是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幾乎每個匈奴人都是天生的戰士。

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史記·匈奴列傳》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漢人不夠成熟的“騎馬射箭”技能。

道理很簡單,漢人通過後天被約束學習技能,自然不如人家天生的本領。

無論漢軍如何訓練部隊,都無法有效的改善這一尷尬局面。

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的出現。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衛青的出身並不好,父親是一普通小吏,母親是平陽侯的小妾,二人私通生下衛青。

衛青長大後做了平陽候家的馬奴,後來成為了騎兵,這段經歷讓衛青受益一生,因為使他與馬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他以後的改革墊下了基礎。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衛青也藉此機會,地位水漲船高,並且他也憑藉他的才能,獲得了漢武帝的賞識,被委以重用。

衛青真正走上歷史的舞臺是在元光五年。

只不過這一次的真正的主角並不是衛青,而是漢武帝。

衛青擔任車騎將軍,從上谷出兵;公孫賀擔任輕車將軍,由雲中出兵;公孫敖擔任騎將軍,由代郡出兵;李廣擔任驍騎將軍,由雁門出兵;每人各領一萬騎兵。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出擊匈奴

這一戰的結果是衛青斬殺數百匈奴,立下大功,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李廣更是被匈奴俘獲,後僥倖逃脫,公孫賀無功無過。

沒有對比沒有傷害,衛青在這一戰中脫穎而出,立下赫赫戰功,從此登上歷史的舞臺。

但是這一戰衛青雖然個人成功了,但是漢軍卻整體失敗了。這也說明,即便漢軍整體配置有所提升,到若仍以“騎射”戰術與匈奴騎兵作戰,還是行不通的。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經過元光五年的這一次會戰,使衛青知道,通過提升漢軍的“騎射”能力而與匈奴騎兵對抗是行不通的,自己必須要變通。

於是,經過衛青的反覆專研,衛青決定將步兵常用的正面衝擊戰術植入到騎兵當中。即“衝擊”戰術,尋好戰機,騎兵快速衝擊到敵軍騎兵陣營,與敵方騎兵近戰肉搏。

這一偉大的改革獲得了成功。

01.元朔五年(前124年)

衛青率領三萬騎兵,繞過匈奴軍隊前哨,趁夜黑之際合圍了匈奴右賢王部。夜黑之際,兩軍又正面交戰,匈奴人的騎射優勢再也無法發揮。

這一戰的結果是:

“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02.元狩四年(前119年)

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出擊,在與匈奴主力相遇時,發生激烈的戰鬥。

《史記》中的記載是這樣的:

“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

由“大風起,兩軍不相見”,可見,此戰雙方也都是“衝擊”作戰,而不是“騎射”。

最後漢軍統計的結果是:

“捕斬首虜萬餘級”,單于則乘夜脫逃。——《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由這兩次“衝擊”戰術應用的結果可見,這一戰術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功。而這一改革也廣泛的投入的使用。

03.元狩二年(前121年)

霍去病第七次對匈奴進行遠征。

《史記》中的記載是: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

由“合短兵”、和“殺”、“斬”、“誅”等動詞,可見此次也是採用的“衝擊”戰術。

於元朔五年,漢軍採用“衝擊”戰術對匈奴作戰後,一改以往常態,開始“勝多敗少”。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大將軍衛青共出擊匈奴七次,俘獲斬殺敵兵五萬多人。

衛青的校尉副將被封為列侯的有九人,擔任將軍的有十四人。

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公孫賀被封為南窌侯,公孫敖被封為合騎侯,李蔡被封為樂安侯……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隨衛青作戰封侯名單

如此多的人被封列侯、被封將軍,可見這靠的並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統帥的有力指揮,而是一項偉大的變革。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廣難封”,李廣最擅長的便是“騎射”,其也憑藉“騎射”與匈奴軍隊進行對抗,卻是“敗多勝少”。

可見漢軍最後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靠的是戰術變革,揚長避短,針對匈奴騎兵的短處,給予打擊。

漢朝北伐匈奴總執行——衛青;他真正的身份是一名改革家!

衛青在軍事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他靠的不是所謂的“軍神”——優秀的指揮能力。

而是他偉大的變革,相比於“軍神”能力,我認為“偉大的變革”更具實際意義,因為他影響的不是一個“朝代”,而是一個“時代”。

喜歡作者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呦!

  •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