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某品牌推出的15L桶裝奶茶上線半天即被搶光;某網紅茶飲店復工當天大排百米長隊;網友吐槽買杯奶茶竟然拿起秒殺的勁頭拼手速才能搶到……茶飲行業似是迎來了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

在《咖門》聯動飲品行業發起的“疫情期茶飲門店生存狀況調查”結果中顯示,在2000份問卷調查中,疫情期間超9成茶飲店停業,其中,65.56%的門店全部停業,25.38%門店剩幾家店堅持營業,全部營業的門店佔9.06%。按照預估,擁有1-10家門店的品牌,損失幾乎在百萬以內,擁有300家以上門店的品牌,損失則大多過億。但是,相對於品牌規模,這些損失大多可控。

那麼,與其他餐飲板塊板塊相比,茶飲行業無論是在復工態勢,還是在損失控制能力方面,都更加樂觀。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復工期的積極自救

目前,全國餐飲業進入“緊張”的復工期。之所以“緊張”,大多不是因為忙碌,而是因為要積極開展自救行動,以挽回疫情停業期間的損失。以喜茶與奈雪的茶為例,它們的門店總量均在400家左右,員工數量超過1萬人。疫情期間,門店雖歇業,成本卻猶在。

所以,復工的號角一經吹響,很多茶飲品牌便火力全開。

1、產品革新圍繞“健康”而動

疫情之下,人們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是健康。圍繞著健康主題,各大茶飲品牌也是各出奇招。

1828王老吉接連推出清感茶、人參紅棗枸杞茶、羅漢金銀菊花飲等“功效性”茶飲,主攻預防流感,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功效”。

7分甜、悸動燒仙草、樂樂茶、桂源鋪等茶飲品牌爭先恐後地推出“VC”系列茶飲,突出VC茶飲對提升人體免疫力的幫助。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椿風養生茶推出的“肺玉清”系列產品更是刷爆了朋友圈,桑菊金銀花水、金銀花枇杷雪梨水、金銀花奶綠等,瞄向了與抗擊疫情更為貼合的清熱解毒、清肺、平肝等產品功效。

對於健康飲品的開發,並不只是對於當前“疫情熱點”的迎合。受疫情的影響,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度都會有增無減。“健康類”飲品也將是未來茶飲新品開發的一大方向。

2、銷售重心線上轉移

目前,喜茶、貢茶、CoCo、瑞幸、星巴克等飲品品牌均已推出了“無接觸外賣”服務。自2月3日起,喜茶就宣佈在喜茶GO小程序以及美團外賣下單均支持“無接觸配送”。以喜茶GO小程序為主要點單場景,喜茶在全國門店同步開展無接觸點單、取茶櫃與無接觸配送等多項工作。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圖源:喜茶GO截圖​

依託於微信小程序,奈雪的茶在2月初也推出了“無接觸配送”,開放“宅家點單”與“門店自取”兩種渠道,併為此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比如,“宅家點單,小程序下單免費配送”等。

線上銷售已成重點。在人們對堂食安全存疑的時期中,線上消費正在成茶飲行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的重點。

3、營銷動作連連

疫情期間,奈雪的茶、喜茶、樂樂茶等茶飲品牌“不約而同”通過微博等渠道向廣大網友分享爆款飲品製作流程,在網上引發奶茶製作熱潮。當時,幾乎全國的門店均處在歇業狀態,但是,它們卻在消費者中間“刷足了存在感”。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復工後,喜茶與盒馬的跨界合作也引起多方關注。3月11日,盒馬在上海地區正式預售與喜茶聯名推出的青團,上線一個小時便宣告售罄。相關負責人透露,喜茶與盒馬在未來還將尋求更多合作方式。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營銷是一種持續行為,營銷是品牌與消費者產生溝通與互動的有效入口。一旦停止營銷行動,品牌信息便很容易被信息流所淹沒。

所以,“共享家庭版”奶茶、跨界營銷、新聞發佈……近日,幾乎所有品牌都在積極提升“曝光率”,以保持與強化粉絲粘性。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未來的競爭焦點

在《咖門》的2000份問卷調查中,72.21%的門店最擔憂線下人流量難以快速恢復,68.58%與62.34%的門店分別擔憂倒閉潮與現金流癱瘓。

疫情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茶飲業將經歷“冰火兩重天”,一方面,還將有大波門店在各種壓力下倒下;另一方面,在持續的洗牌中,大量機遇也隨之而來。

“危”與“機”並存之下,茶飲行業的未來也將風雲變幻。

1、重新思考盈利結構

自疫情發生以來,茶飲業的堂食板塊持續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外賣、自提等消費場景。茶飲行業售賣渠道的比重正在發生變化,且這種變化還將持續一定的時間,直至趨於穩定。

這就要求企業與商家去重新思考盈利結構,根據消費需求去調整商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外賣平臺、saas軟件,以及各種小程序等等,將更多地被運用於茶飲運營中。

2、頭部效應持續強化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預測:預情結束後,或有近萬家茶飲受到強烈衝擊,其中有門店將面臨倒閉或解散。

跟隨復工潮而來的還有一股“轉讓潮”。大量茶飲店在復工的同時貼出“轉讓告示”,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名不傳經傳的小品牌或是單體小店。相對於這些小品牌與小店,大型連鎖品牌的情況則相對樂觀。

煮葉創始人劉芳表示:雖然對未來3年決策會有一定影響,但長期投入不會變化;

書亦創始人王斌表示:疫情不會影響我們的未來規劃與決策;

7分甜創始人謝煥城表示:未來的市場空間並不會因疫情而萎縮,仍會持續增長。

疫情為行業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企力與門店,茶飲行業的頭部效應將愈發明顯,驅動著各大品牌不斷加強品牌建設。

3、拓寬賽道

喜茶的掃碼自提櫃,奈雪的茶的“宅家計劃”,瑞幸加速無人零售智能終端佈局……在疫情的倒逼下,“無接觸配送”成為茶飲行業的新賽道。

未來,當競爭持續升級,也必將“逼迫”茶飲品牌尋找更多賽道,以持續提升抗風險能力。

不談影響談機會,疫情後時代茶飲行業的“危”與“機”?

4、差異化產品是決勝的關鍵

復工伊始,便有大量茶飲品牌在“健康飲品”上大下功夫,這意味著無論何時,產品都是競爭的焦點。

包括品質、創新,以及產品包裝在內的產品差異化標籤,依然是茶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各大品牌還將在新品研發能力、優質原材料供應能力等維度展開激烈競爭。

5、為新品牌釋放空間

受疫情的影響,市場上的一部分門店接連倒閉。即便是針對有著100%“存活率”的一些大品牌,也有一部分不得不在現金流的限制下放慢擴張的腳步。

那麼,這就意味著,茶飲行業將釋放出一定的市場空間,這樣的空間將為新品牌的成長提供沃土。那麼,在新舊交替中,茶飲行業也或將組成新的品牌梯隊。

飲Sir說

隨著全國復工的全面推進,各地的茶飲行業終將再現如火如荼的熱鬧景象。但已然元氣大傷的茶飲行業終究需要一定的恢復時間,此時,“堅持”或許比以往更為艱難,但“堅持”後的收穫也往往更為豐厚。

今年的茶飲行業,一邊“療傷自救”,一邊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註定成為“主旋律”,每一個品牌與商家,都在等待著“危機”倒逼下的騰飛!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飲Sir,由飲品報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