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武器青銅矛的特殊之處

秦代青銅兵器在風格上遺存著濃厚的戰國風味,但在規格上更加整齊劃一。在秦始皇陵中,發掘出無數戰國至秦代兵器。

儘管戰國末期鐵製武器已經並不稀少,但秦陵中出土的絕大多數均為青銅製品,估計因銅質武器較為昂貴精美,更適合配給陵寢中的帝王儀仗。

秦人武器青銅矛的特殊之處

秦陵出土的青銅兵器製作之精良已趨極致,其中的青銅矛頭雖歷經兩千餘年仍堅固鋒利,宛如新品。

戰國末期至秦代的戰爭中,甲士比例逐漸提高,步戰逐漸顯要,使得長矛的裝備量大為提升,導致秦矛在形制上更為統一,以便於生產。

為了節約成本,秦矛矛頭短小精悍,連骹長度多在十五釐米左右,刃部銳利而寬厚,鑄有血槽,骹部短而有釘孔,整個矛體從骹部開始中孔直至鋒頂,無論是矛頭的強度還是固定水平上都更為有利於破甲傷敵。


同戰國時期北方大多數國家的產品相同,秦陵出土矛頭也都有小篆銘文,多為簡單編號,為製造年號、部門、工和監管官吏的信息代號,秦代兵器製造官吏制度之嚴密可見一斑。

在矛體長度上,因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曾遭受過破壞,殘存武器柄只能作為參考。

一號坑出土兩件矛柄殘餘長度均為兩米五左右,二號坑出土一柄殘長達到四米三的矛柲。

但在一號坑挖掘報告中提到有一柄39號柲從中間殘斷,分為250釐米和345釐米兩截,如果兩者是同一柄矛柲的話,根據其出土位置判定,其長度應不低於630釐米,已經超出了《考工記》中關於長兵莫過於三尋的看法。

秦人武器青銅矛的特殊之處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