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家們發狠做起直播,李佳琦們會害怕麼

當企業家們發狠做起直播,李佳琦們會害怕麼


01 疫情期間,創業者上演直播潮


最近,被幾家電商創始人的直播刷屏了。

因為直播,醫學界裡有了網紅張文宏,另一邊,電商界也誕生了不少新晉網紅。

比如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就成為這段時間最有名的“創始人主播”,有數據顯示,直播2個小時帶貨40萬元,銷量達到了同期的145%。

此外還有珠寶品牌、水果品牌等,紛紛通過創始人直播繼續營業,還可以結合直播的一些玩法,比如企業家之間相互連麥互動,直接在線上互相打氣。

當然,企業家自己親自上陣,背後還是各種算盤。一方面是為了拯救業績停滯的線下生意,一方面親自掛帥,也是給員工展現共度難關的態度,體現老闆的責任感。

畢竟,因為疫情影響,企業如果不轉型線上,更容易受到全面牽連。比如林清軒有75%的業績來自於線下實體店,原本是銷售黃金期的春節期間,157家門店歇業,業績暴跌90%。

所以與其說是直播,不如說是被逼上陣,估計連創業者都沒想到,很多品牌的直播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今,抖音快手上還出現了“縣長直播”,一些縣長如果實在不懂直播,怕冷場,還有平臺的網紅幫著解圍,在解除尷尬的同時,介紹產品、上鍊接、抽獎發福利,樣樣不落。

其實企業家帶頭作為企業的IP甚至是PR已不鮮見,早有董小姐的格力手機屏保,還有更多知名企業家的發言、精神滲透則也成為企業的意義代表。

再進一步,如果企業家由於性格原因,更喜歡拋頭露面,也容易在公眾面前成為企業的代表,那麼他也適合直播。

而且企業家親自為企業代言的好處在於,由於人們天生會對“人”更敏感,所以,一想到企業總會反射性想到企業家,也會對企業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當然,劣勢也有,一旦企業家犯了錯,人們也會更容易聯想到企業,產生連帶效應,最終對企業進行反噬。

所以,作為企業家,謹慎選擇代言企業,直播時謹慎說話也很重要。如今完全不同於電視、紙媒時代,企業家、創業者面對公眾的方式,代表公司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越來越多元。

其中,直播無疑是最適合的形式。


當企業家們發狠做起直播,李佳琦們會害怕麼

02 企業家做主播,容易麼?


說回直播,其實從2016年的直播元年開始,對於大眾而言,直播幾乎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內容形態了。畢竟,都2020年了,誰還沒看過一場直播呢?

據QuestMobile去年12月發佈的報告顯示,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經突破4.33億,滲透率達50.7%,換言之,一半的互聯網用戶都是直播用戶。

主播也是唯一一個看起來門檻極低的工作。面對鏡頭,很多話術、表情都可以練習,但實際上,對於一個主播來說,檢驗其是否是一個合格的主播的標準,已經不再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把貨賣出去了,畢竟,任何一個幾萬粉絲的主播,也能順利銷售。

重點在於,在賣貨的過程中,到底能展示多少“嘴技”,換言之,也就是信息量。

目前的直播來看,單拿口才這一點,東北主播更有優勢,東北人天然的幽默感,也自帶熱場效果,雖然口吐蓮花倒不至於,但說是一級段子手絕對是有的,再加以時日練習,很多人的嘴技,甚至也不輸李佳琦。

對於企業家而言,語言表達早已不是什麼難事,平時在各種行業論壇、內部企業大會上說得一套一套等演講能力,同樣可以複製到直播上。

此外,企業家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對產品的瞭解,研發背後的故事、團隊經歷等更為熟悉,這些對於觀眾而言,也是一種具備新鮮感的內容,同時也更具信服力,是大部分主播無法具備的一種內容優勢。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直播很容易。

直播作為一個密集傳遞產品信息、同時又密集接收用戶反饋的渠道,好與壞的反饋,基本上是平行出現的。

一個正常非典型的主播總會遇到各種負面反饋,不是質疑顏值,就是在質疑話術,像討價還價這種線下就常見的操作更是屢見不鮮。

所以,若要直播,創業者們也要做好相關的心理建設。

實際上,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企業被迫轉入線上,也有企業靠之前線上的積累,比如自建或入駐線上商城、利用第三方機構技術進行小程序導流等......靠各種線上轉型的方法僥倖度過一劫。

那回過頭來看,企業家到底有沒有做直播的必要?

其實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認識到一個趨勢,如果是與大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那麼用喜聞樂見的表現方式,相比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更容易宣傳出產品的痛點。

而且,直播的人情化、互動化的方式,也更有助於企業宣傳。

另一方面,直播某種程度上也等於在一線市場,更直觀的面對消費者,對反饋的接收也更直接,而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更快地收集消費者反饋,比如對價格、對質量的態度,更好的完善公司產品。

畢竟,主播也是打工者,只在乎帶貨的提成,基本不會關心產品、用戶反饋等問題,但創業者們不一樣,他們會對用戶的反饋更加敏感,也能從用戶角度,有更大的話語權去改變產品甚至是行業上下游。

比如日本著名品牌松下電器就非常善於聽從用戶意見,在還沒有網絡直播的年代,他們貼近用戶的方式是舉辦運動會,會邀請消費者參與,在整個過程中,公司也會收到很多消費者當面對公司的評論與反饋,一些松下產品在研發時的創新,都是從用戶的反饋中得到的啟發。


當企業家們發狠做起直播,李佳琦們會害怕麼

03 萬物可直播


在過去,直播在大家的印象裡還停留在秀場,但如今的直播,隨著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不斷加入,也延伸出更多的泛意義。

你可以直播聊天、直播學習,甚至還可以直播睡覺,萬物皆可直播。同時,不光是線下零售品牌等轉向電商,還有更多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向直播延伸或深入業務。

比如B站近年來就發力直播,以去年簽下馮提莫為標誌,B站也在同時探索提升直播收入比例的可能性,知乎也在最近上線了直播功能,畢志飛與知乎大V王瑞恩進行直播辯論,在知乎上直接登上熱榜。

不過一般的內容社區,直播要麼是剛起步,要麼是淺嘗輒止,一直以來,在直播方面更為成熟,且體現出更強變現能力的,還要數快手。

快手的普惠原則,以及主播與粉絲平等交流的氣氛,都能讓賣貨主播能夠進一步的展示空間,也是快手80%的營收都在於直播的原因。

現如今,快手更是開始了直播賣車風潮,雖然會有人質疑是否為曇花一現,但對於平臺而言,也是多了一個內容直播的新賽道。

畢竟,對於內容社區來說,直播是重要的內容展現形態,而且直播也能帶有明顯的平臺烙印,比如B站的彈幕,快手的人情,知乎的專業,微博的媒體化,相應的直播也具有不同的風格。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我們所談的任何直播場景,一旦離開商業變現能力都變得無意義,畢竟,一場直播再小,也需要時間、人力以及設備等成本。縱觀看來,基本上兩種直播內容最具變現潛力:

一種是內容極為新穎,一種則是直奔賣貨主題。

前者能夠勾起大眾好奇心,滿足新鮮感,容易引起用戶打賞,為“人”變現;後者則更加開門見山,以商品展示為主,直接刺激用戶消費下單,為“貨”變現。

但總而言之,也不必過分誇大直播的價值,短視頻、直播必然能夠填補線上轉型的某些問題,但不代表就能夠完全替代其他的表達形式。

此外,也有很多企業家自己承認,主播這個帽子不會戴很久,畢竟,企業家們都很忙,還是要去做更專業的事。

但這次的疫情,或許會給更多企業帶來新思路,也許將來會有更多創業者會更加主動的去嘗試線上直播、短視頻等形式。

據筆者瞭解,目前就有不少中小企業創始人甚至在內部表示,將會開發一個新的線上部門,專門負責產品的直播業務。很多過去不重視直播的人,因為這次疫情,思想也都逐漸改變。直播或將成為新一個流量戰地。

可以預見的是,這背後,又會為一些視頻平臺增加更多流量和日活。

畢竟,在商業社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跟得上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