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紅杏野鳧圖》軸,明,陸治繪,紙本設色,縱120釐米,橫43釐米,安徽省博物院。

《紅杏野鳧圖》中杏花盛開、野鳧戲遊、水草挺秀,一派自然界安寧、雅靜、自由、活潑的和諧景象,令人神往。這幅花鳥寫意畫中的“鳧”,即是野鴨。古代時這種水鳥,是甚有聲望的。《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曾以禽鳥定官號,因野鴨飛之迅疾,故將“諸曹走使謂之鳧鴨”。畫壇也就將這幅寫意花鳥畫,名之為《紅杏野鳧圖》。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此幅描繪一隻野鴨遊於水面之上,偏首翹望處,一株杏樹從畫面頂端垂下,又分為兩枝從右至左橫穿畫面,枝頭簇簇粉紅的杏花很是惹人憐愛。野鴨的用筆極其簡潔靈動,但卻描寫畢肖,無論是鴨嘴和羽毛的結構,還是雙掌撥水的動態,以及歪頭時向上仰望的眼神,都相當精彩,活靈活現。筆墨簡澹,逸趣橫生,看似隨意的點染皴擦,實則顯示出作者高超的技法和細膩的觀察。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畫面的左側文嘉題:

“臨水花枝淡淡春,水光花影兩無塵;簫問青羨波間鴨,彈射無猜浴晚津。文嘉”

下鈐“文嘉印”、“方休承印”。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畫面右側陸治自題:

“二月吳淞水上灘,柳絲風亂絮漫漫;陸機些人閒憑處,花滿春池尋鴨欄。包山陸治”

下鈐“陸氏叔平”、“包山子”兩方白文印。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畫面的左上部文彭題:

“熙熙花鳥綠波中,更有杏花相映紅;曾在閨問塘上住,至今人說陸龜蒙。文彭”

鈐“文彭”、“文壽承氏”二印 。

春江水暖鴨先知——明,陸治《紅杏野鳧圖》

陸治(1496—1576年),字叔平,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因居太湖之包山,號包山子,後隱居支硎山中。文徵明弟子,詩、文、書、畫都有相當造詣,擅長畫山水、花鳥,為“吳門畫派”後期重要畫家。花鳥畫兼工能寫,風格清秀。山水畫筆墨勁峭,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響而又創立了自己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