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雲端發力“溫度”科研助醫成“主命題”

智慧醫療雲端發力“溫度”科研助醫成“主命題”

濱醫謝書陽團隊研發檢測試劑盒

水母網3月1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徐峰 攝影報道)“疫情過後,我們都要好好活著。”一句網絡流行語,道明瞭疫情下人們對健康認識的改變。

醫療健康產業未來征途何方,疫情影響力又將持續幾時,關於醫、藥、健康的那些“苗頭”正在這個春天萌發。昨日,這些問題被“裝”進這輛“未來醫療健康產業”的列車,YMG全媒體記者帶著它們向各路專家求解。

醫療企業

疫情長期影響醫療流通 本地藥企或面臨轉型

疫情突發,衛生、醫療領域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賠了幾年的口罩廠一夜被救活”“煙臺知名服裝企業緊急轉做隔離服”“醫療器械企業生產出遠程醫療CT設備”……這些被寫進報道大標題的內容中透露出因疫情而變化的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軌跡。

“在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開工不足,就會產生企業間的優勝劣汰,部分企業面臨倒閉和轉型。”煙臺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崔佔峰教授“對題”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時說,醫療流通、醫療研發領域以及部分醫療產品零售行業面臨的長期影響將更大。

“比如藥店的分佈、買藥的方式等等,互聯網快速發展後帶來圈群時代,用於交流的平臺被附加了銷售功能,商業化趨勢增強。在這次疫情影響下,給足不出戶的人們帶來更多便利。”崔佔峰認為,這次疫情將會藉此促發醫藥流通的新模式,“非接觸式”流通銷售已被多數人所接受,醫藥企業也應考慮轉型,來迎合消費者就醫消費習慣的改變。

而在此前,記者從煙臺發改委瞭解到,圍繞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重點領域,煙臺新謀劃了77個規模較大、引領性較強、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重點項目,總投資2126億元。針對疫情催生的新模式、新產業開展研究謀劃工作。

智慧醫療

醫療信息“雲搭建”

煙臺“雲診療”加速推進

2019年,我省確定濟南、青島、淄博、煙臺、威海、日照、臨沂、聊城市和省本級等9個統籌區為醫保電子憑證和移動支付工作試點地區。智慧醫療的大網正在搭建中。

受疫情影響,社會對醫療資源的思考又進一步加深。“我們看到,在疫情之初,許多人在網上求助尋求醫療資源。在疫情中期,確診病人及其家屬等也在網上尋求心理指導。雲診療一定是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通過雲診療能更多的消除患者的心理問題,也因此能看出疫情對醫療信息搭建的影響也將是長遠的。”崔佔峰說,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正加速醫療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創新,帶動家庭醫生分診等多模式的思考。

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煙臺毓璜頂醫院、煙臺山醫院、濱州醫學院煙臺附院、煙臺業達醫院、煙臺市北海醫院、煙臺市奇山醫院等等許多醫院已開通在線診療服務。智慧醫療的步子正逐漸邁開。

基因檢測

駐煙高校研發檢測試劑盒

“診療關口前移”概念受關注

在此次疫情中,駐煙高校頻頻曝出研發檢測試劑盒的相關消息,基因檢測進入大眾視野,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在疫情中,魯東大學團隊研製出環介導等溫擴增檢測試劑盒,可用於病人的臨床初次篩查,也可以用於環境監測。在基層醫院社區乃至家庭均可使用,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支持空氣樣本檢測並可區分流感、SARS、MERS等病毒,時效性強,20分鐘內即可出具結果。

駐煙高校濱州醫學院謝書陽“泰山學者”團隊經過科研攻關,成功研製“一種快速檢測2019-nCoV複製試劑盒”和“一種新的快速檢測2019-nCoV核酸試劑盒”,大大縮短檢測週期,有助於疑似病例的排查、診斷等,尤其對病毒核酸檢測陰性但攜帶病毒或仍有潛在病毒複製的患者檢測,具有很好的臨床指導價值,在煙臺市奇山醫院(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等醫療單位檢測驗證,確實有效。

煙臺大學藥學院許卉團隊十多年校企合作研究的中藥注射劑喜炎平,成為此次國家衛健委第四版推薦診療方案推薦的中藥成方製劑。

目前,診療關口前移的概念在疫情中被關注,通過“早篩”技術能降低整個醫療環境中的風險。“基因檢測是診斷病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也對腫瘤精準治療及藥物敏感性判斷等有很大幫助。”

濱州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謝書陽說,“針對目前疫情發展情況,就病毒預後來看有兩種可能,或經過一段時間完全消亡,或病毒變異長期與人共存,仍有許多人要進行檢測,國外也需要大量的檢測試劑,基因檢測仍具有發展前景。此外,基因檢測能幫助個體化用藥,在其他疾病診療方面也有一定市場。”

健康理念

衛生習慣健康觀念在改變

口罩或成居家必備

身在疫情中的每一天,大眾觀念都在隨之改變。疫情之初,人們用行動在剖析著各自因口罩和消毒用品而恐慌的心理。不僅僅是在煙臺,全國各地都曾出現過“一罩難求”的現象。排隊買口罩、鄰里互助送消毒液成為2020年春節的熱搜話題。

崔佔峰教授認為,即使疫情結束,其在各方面產生的慣性也不會馬上消除,雖然診療設備等耗材不會對家庭產生過多影響,不會引發以家庭為單位的大量囤積,但口罩等消毒防護用品或將成為家庭常備物。“以前我們看到部分年輕人喜歡戴口罩,這是一個不同年齡層、閱歷層的習慣問題。但這次疫情後,可能會改變許多人的衛生習慣,有可能是長期的,但也是人們健康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而在看待醫藥市場時,崔佔峰則認為,疫情對傳統醫藥行業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由於藥品的特殊性,疫情對大部分藥品的影響是短期的,很少會出現過量的增加需求,但對恢復類藥品則可能出現長期需求。”崔佔峰說,應對疫情影響,藥企或將對部分藥品產品結構做出相應改變,新冠肺炎後遺症類藥物可能會出現需求增加的現象。

科研加速

煙臺研發智慧醫療機器人

將“溫度”帶進救治

“智慧醫療是我們在疫情發生後討論的重點內容,通過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可以有效減少醫療實踐中的人人接觸,提升人工智能板塊,避免交叉感染,我們想到了‘智能醫療輔助機器人’。”駐煙高校濱州醫學院康復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李古強說,許多ICU病房的設備和監控儀器都可以通過智能程序操縱,但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均為“注入”固定程序,無法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實時個性化智能調節。所以我們將眼光放在“溫度”二字上,讓機器人根據每個人的特點智能感知服務治療,增加人文關懷,做一個“有溫度的機器人”。

“我們已經初步製造成型的踝足智能醫療輔助康復機器人就是智能的代表,可以根據不同人的身體情況自主調節康復治療動作的幅度、力度,而不是通過人工來選擇模式。若進入市場,將能夠為助推煙臺乃至我國產學研支撐的康復裝備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而注入極大的動力。”李古強說,在疫情中,團隊再次著眼“聊天機器人”,設計出通過掃描人眼球震動頻次、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等來判斷人心情的機器人圖紙,繼而研發能夠根據人心情而“會聊天”的智能情感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未來計劃面向普通家庭推送。

“我們也發現,在疫情中,人們被隔離在家,產生許多心理問題,無處排解也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醫療資源有限,這種‘知你懂你會聊天的機器人’,在疫情過後或將佔有一定市場。”李古強說,受疫情影響,智能機器人在醫療領域和普通家庭中將更受歡迎。

同時,崔佔峰教授在關注疫情後醫療科研領域時說:“對於研發機構和企業科研,國家會大量投入財政資金,也會導致科研人員需求增加,帶動高校醫學專業就業,公共管理專業需求增多。”

多位專家學者表示,科研推動智慧醫療,為疫情後的醫療健康產業插上智能的翅膀,這將帶動新型醫療環境的創建,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和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