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選擇躲在家裡“一宅到底”的我使出渾身解數,翻看各種居家必備飯菜來犒勞自己每日都嗷嗷待哺的胃。在嘗試完五光十色的“饕餮盛宴”之後,最能討好我味蕾的菜不是別的,恰恰是小火鍋,特別的食材、簡約的儀式感、別緻的小趣味,都讓我面對它的時候垂涎三尺。我把這道火鍋稱為“新冠式小火鍋”。

“大火鍋”與“小火鍋”

“小火鍋”的構成其實並不複雜,它是由香菇、杏鮑菇或是油麥菜、茼蒿、大白菜為“前菜”,“主菜”可以是牛羊肉,也可以是魚塊、肉丸、墨魚,“尾餐”可配以麵條、水晶包。飲料可選用榨汁機攪拌均勻的橙子+葡萄+草莓鮮榨果汁,在冰箱裡冷凍一段時間拿出來口感甚佳。白啤、氣泡葡萄酒、冰鎮紅茶也可以充當搭配小火鍋的“網紅飲品”。不知為何緣故,看上去不算太多的火鍋原料硬是讓自己的肚子鼓囊起來,酒足飯飽之後,再睡個令人滿血復活的午覺,簡單的火鍋時光完成了一種自鳴得意的“任務”。

火鍋底料自然可自由調配:番茄鍋為凸顯酸甜口的味覺基調,可以選用西紅柿和小番茄作為兩種相同又互補的底料食材。滋補鍋,可以在小火鍋裡放一些蔥段、蒜末、桂圓/龍眼、枸杞,甚至還可以將煮好的雞湯融入到滋補鍋底中。以此類推,如果喜歡酸辣的、麻辣的、香辣的、海鮮的、菌菇的湯鍋,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偏好的口味來自主地調製。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素菜類“小火鍋”


熱氣騰騰的小火鍋一般會在陰天、下雪天或者氣溫稍冷的日子捧上餐桌。2020年初,北京空中上演了多次飄雪的景觀,這時候擺一小桌,放上精心烹製的小火鍋,聽著音響裡或城市調頻裡的散裝樂曲,再看著窗外銀裝素裹的世界,心頭才意識到生活之美,原本可以如此演繹。除了陰霾天,在任何肚子牽掛火鍋的片刻中,我都可以按照以上樸實無華的程序唾手獲取屬於自己的“火鍋時光”。在漫漫居家生活的日子裡,小火鍋像是一個有靈性的使者,用它獨有的簡單、熱忱和篤實感化著孤寂和不安的心。

和火爆整條“Gai”的海底撈、東來順、呷哺呷哺等店的火鍋相比,“新冠式小火鍋”的首要特點就是“化繁為簡”。無疑地,居家期間的小火鍋更加簡潔。在都市棲居年輕人的火鍋,一般都是“小體量”,“大盤吃肉,大碗喝酒”的狂野蛻變為“小份吃肉,小酌一杯”的精緻。而且,這種“簡單”並不是“寒酸”,火鍋的肉質可以脫離人們圍坐在一桌時“普通羊肉”的大眾口味,反倒有機會選用小眾的、精美的土耳其或是阿富汗的精選羔羊肉。因此,化繁為簡的“小火鍋”也許變得不那麼隆重、那麼喧囂,卻一定是更具指向性、更有生活品位了。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肉菜類火鍋


這種“小火鍋”因其簡潔而精美的魅力,又成就了居家期間個人由公共屬性向私人屬性的轉變。在大多數人們的眼裡,火鍋具有一種社會性,它有聚集散居於四面八方故友摯交的力量。眾朋親友齊聚於一起吃火鍋、侃大山,由繁雜食材所組成的“大火鍋”像一個應有盡有的聚寶盆,熱氣騰騰、雍容華貴。但是在“大火鍋”的場景中,私人性的情緒和意志似乎一直是隱藏起來的,火鍋成為個體融入到社會的“美食交際”的一種符碼、一種形式。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海底撈機器人店(作者攝)


“大火鍋”場景下所選用的酒,主要以白酒、啤酒為首選,而“小火鍋”則更多地偏向香檳酒、葡萄酒,即使是啤酒,有些人也情願選擇白啤或果啤等更具個人口味的種類。以大眾口味為導向的“大火鍋”需要人們在推杯換盞之間談笑風生或是洽談業務,至於酒為何味、何時釀造並不顯重要。但是,以小眾審美為指引的“小火鍋”就不需要那麼喧譁的氣氛,它只需一杯酒、一些音樂、一點情調,就可以點燃生活的火焰,它在於個體的自省,它是自己對自己的“社交”。

完美公式

當一個人沉浸在自己親切的環境中吃飯,和他在充滿社交禮儀的氣氛中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後者會讓一個人不停地考慮一會兒該和誰聊天、該說什麼樣的話、怎樣的話題可以快速地達到和對方親密無間的程度。但是,當一個人私自面對自己的時候,他就會試圖用更個性、更有意思的方式來消遣自己的“小火鍋時光”。

在沒有復工的晚上,一個人可在萬籟俱寂的片刻,掃蕩冰箱裡剩餘的食材,然後將它們統統投放到火鍋中。當沸騰的火鍋湯料擺到餐桌上時,在火鍋一旁所擺放著的小小燭臺竟可以憑其微弱的力量,支撐起一整夜的孤冷。慢慢地,燭火的暖焰點燃了火鍋的溫度,兩者在一瞬間神奇地交融在一起,共同向他們的主人迸發出冬夜中鮮有的喧鬧。寒夜中的火鍋,暖意融融,浪漫溫馨。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火鍋配紅酒


小火鍋雖然不是屬於個人的,但它還是具有儀式感的。最近,人們經常說“生活不能沒有儀式感”,其中的“儀式感”實則特指那些人們約定俗成的“必做的事情”。比如,畢業典禮的時候,不管條件如何簡陋都要高調地穿一身畢業服,找一張畢業照。吃西餐的時候,哪怕在一箇中餐廳,也要“倔強地”使用刀叉。

這種生活之中不能少有的“儀式感”,雖然看起來是精緻的、人為的,但其背後是建立在一種必不可少的對社交慣例的遵循上,和“私人火鍋”中的“儀式感”不甚相同。“私人火鍋”中的儀式感不是基於社交性的需求,而是純粹從個人興趣和愛好出發的“小儀式”。這種儀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主觀性和靈活性,它不一定要必須遵循約定俗成的慣例,更具有刻意為之的主觀屬性。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大火鍋”的熱鬧場面


尤其在疫情居家期間,每個人居住的環境、心情和周遭的景緻是完全不同的,每個人在品咂自己小火鍋時所側重的“儀式感”就不可能和社會中大多數人所界定的“標準”相吻合。有的人可以選擇在雪天吃火鍋,有的人就可以在午夜中品嚐專屬於深夜的火鍋味道,還有的人也許看到一個什麼畫面一言不合就開吃了。至於在吃火鍋的時候,看什麼視頻、聽什麼音樂、放什麼道具,這些極具儀式感的環節都完全依照吃家當時最為真切的心境了。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溫泉火鍋


“新冠式火鍋”逐漸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饈珍饕餮都是人間至味。真正好吃的東西,不僅需要一應俱全的食材、包羅萬象的排場,還少不了專屬於個人心緒的環境,需要一種令人愉悅的氣氛。“精緻食材+個性儀式+優雅環境+美麗心情”,當所有的要素都齊備,才是一頓讓人記憶猶新的美食盛宴的“完美公式”。

剋制和舍取

在居家吃火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些“化繁為簡”的火鍋往往更讓自己心動不已。與此相反,“化簡為繁”的饕餮大餐反倒不會讓人有太多“可圈可點”的記憶。因為,宅家時期的火鍋更貼近生活,而且它在有限的時空中極為精準地詮釋出一個人真正想要的東西。

這種基於“小火鍋”所衍生的排除餘冗、優選精粹的吃客文化,看上去像是“斷舍離”消費心理的具體訴求。《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居家生活類書目,於2009年首次出版。2019年的新版,再次颳起了一陣“文化旋風”。這本書主要傳遞出一個觀點:一個人應該通過不收攬自己不需要東西的“斷”、割棄家中沒用東西的“舍”、摒除對物質過度依戀的“離”,來獲取一個相對自在、令人舒心的居住空間。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斷舍離》新版新書發佈會現場(作者攝)


一個吃貨最終確定下來的火鍋食材,基本都是經過節儉剋制意念篩濾過的“精華”,也是最能滿足自己當時心理需求的“精品”。在一個短缺食材隨時有可能被秒搶光、超市“危險空氣”無時無刻不籠罩的緊急狀態下,人們由不得太多考慮的時間,他們像是完成一個艱鉅的任務一樣,小心翼翼而又雷厲風行地挑選出囊中之物。

對於選擇外賣APP來購買火鍋食材的人們來說,如何能爭分奪秒地搶到自己的心儀之物,如何在貨比三家精選最合適的物品,如何比較普通超市和精品超市所賣食品的區別,都成為營造“火鍋時光”之前的重要準備,這些準備看上去充滿了過多斤斤計較的算計,卻也反襯出消費者在某種特殊階段所懷揣的情緒:對美好食物的剋制和舍取。

“新冠式火鍋”告訴我們,在一個人日常的生活中,同樣是“捨棄”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著不同的心理動機。有的人捨棄一種東西是因為自己知道喜歡什麼東西,所以排他地拒絕了其他食材的誘惑,這是“先取後舍”。有的人則是採用了“先舍後取”的排除法,他意識到自己想要一種東西了,但不知道在有限的備選資源中選擇什麼,於是他先排除自己最不想要的。最終選擇的東西固然是“大浪淘沙”後“倖存者”,但很難說,這一“倖存者”就是一個人最想要的東西。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一個經過“斷舍離”的房間


毋庸置疑,一個人在緊急情形下所選取的火鍋食材實質上是一種“斷舍離”行為。只是這種“斷舍離”是建立在自己最想要東西的基礎之上,它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斷舍離”。相較而言,日本人山下英子所提出來的“斷舍離”最為原始的命題是:當一個人意識到他的私人空間被更多物品佔據時,而產生的“不適感”。這種斷舍離顯然是被動的、消極的。

消極地捨棄一種東西,固然是一種極簡生活的極致表達,也與一些專家所提倡的“斷舍離”理念相一致。但是,正如“新冠式火鍋”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所張揚的那樣,一種真正有品質的生活是建立在“積極地捨棄”的文化心理之上的。一個人應該在涉及“想要什麼”的命題上,抱有更大的興趣和野心,方可更為真切地擁抱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火鍋兩難

在一段時間內,一個人會瘋狂地以娃娃菜作為其“小火鍋”的主要食料,這或許因為火鍋中的湯料和娃娃菜上半部分的“穗葉”被吞掉的時候,口腔有種特別的快意之感。但更為重要的是,這類“純素菜火鍋”反映了一個人日常生活中攝取肉類過多,想要通過盡食娃娃菜來平衡自己的飲食習慣。進而也“委婉地”說明了,這個常吃肉的食客——他過往的生活壓力也許是巨大的,所以更願意通過多吃肉來平填生活中的艱難。現如今宅在家裡,往日得到喧囂暫時地放下了,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穗葉”反倒是心情清新怡然的展露。

在一種特定的時期中、特定的場合下,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所選火鍋食材的傾向,窺探這個人心理變動和心境狀態,這是一種新的文化心理現象——“火鍋兩難”。在各方條件相對有限和緊迫的時候,一個人選擇了A,就往往不得不忽略到B。既然兩者不能同時得到,那麼“不得不選擇”的食材,才是一個人潛意識中最想要的。在魚和熊掌無法得兼的情況下,一個人最想要的東西往往反映了他近來最缺乏的東西,也恰恰是其心理狀態的另一種參照。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素菜類火鍋食材


在經濟相對緊縮的時期,人們不會考慮太多奢華的消費,那些日用品像“小火鍋”所選的食材一樣,深刻地反映了一個個體、一個國家的心理需求。人們細緻地發現了,同樣都是應對疫情,中國人和美國人在相對緊縮的時段下所選的日用品就各有區分。

中國人更需要方便麵、米麵油、口罩洗手液等與疫情相關的必備品來度過艱難時刻,但美國人似乎更鐘情在生活用紙以及自保器具方面的選用。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公共衛生較為緊急的情形下,中國人主要考慮的是更多食品和水的囤積,以用現有更為富足的儲備來應對困境,並對疫情時刻保持著警戒重重的社會心態。


“新冠式火鍋”,就是不一樣

疫情期間的美國超市


但對於“不講究吃”和“不迷信口罩”的美國人而言,在自帶庭園的宅邸裡隔離最重要的不是品美食,也不是害怕被傳染,而是他們自身最低的生活需求該如何得以保障,他們的安全心理又該怎樣來被滿足。同時,大多數美國人對於“新冠肺炎”危害性基於各種社會、政治、社會心理等原因,都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他們不太願意這種“小病毒”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於是就“大而化之”地跟風搶搶東西、裝裝樣子。

這種選A還是選B的“火鍋心理”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社會心理,它反射著一個人、一個國家在緊急情勢下的不同選擇背後的不同動機、不同心理和不同文化,對於探析日常生活之餘的萬物百態和人情世故,具有新穎而深刻的意味。



<code>視野 · 深度 · 新識/<code>

時尚版、文化版、國際版、人物版、旅行版、傳媒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