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日本六大財閥,幾乎壟斷了日本的GDP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日本企業上榜52家佔十分之一。而在這52家上榜企業中,有40多家都屬於日本赫赫有名的六大財團,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富士財團、三和財團以及第一勸銀財團。

揭秘日本六大財閥,幾乎壟斷了日本的GDP

作為20世紀壟斷經濟的產物,今天的日本財團控制著全日本60%的總資產55%總資本,60%的銷售渠道和20%的就業人員。財富世界500強上榜的52家日本企業中的40多家掌握在日本六大財團手中,再加上沒有上榜的企業,日本財團的能力足以左右日本經濟,隱藏在企業背後日本財團是真正的經濟霸主,財團將光鮮亮麗的公司推到舞臺中央,自己卻藏身幕後悶聲發大財。

以三菱財團為例,2019年的財富500強中隸屬三菱集團的公司有8家,利潤總和為277.4億美元。排名第一的沃爾瑪利潤僅有66.7億美元,一個三菱集團的利潤比沃爾瑪足足多出了四倍還要多,無愧“隱形霸主”的稱號。

再如三井財團,由25家大型企業組成,核心企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索尼、豐田汽車、三井不動產等,在化工、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工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超強的壟斷能力。像三菱、三井這樣的“巨無霸”日本還有四個:

住友財團,旗下的松下電器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另外,還包括日本電器(NEC)、三洋電機。富士財團(稱芙蓉集團),包括日產汽車、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都在該財團旗下。

三和財團,旗下擁有夏普、日本電信電話(NTT)、日棉、科斯莫石油、神戶制鋼所。

第一勸銀財團,旗下則有富士康、兼松、清水建設、川崎制鐵、旭化成工業、富士電機、橫濱橡膠。

日本六大財團的生命力極其旺盛,歷經4次經濟大蕭條,仍然屹立不倒。日本現代財團形成於戰後日本經濟復甦時期,在六十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分別經歷了4次經濟蕭條。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經濟從奧運之前的假象繁榮墜入了急性蕭條之中。1970年代受石油危機影響,日本經濟出現了4年的GDP負增長。1985年7月,簽署廣場協定後,日元兩週內升值了100%,國內經濟泡沫放大,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長期停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波及日本,日本財團的根基銀行不良債權增多,壞賬總額曾高達73萬億日元。每一次的經濟大蕭條都兇險萬分,日本財團不僅沒有倒下,反而不斷強盛,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一方諸侯。

三井財團的發家史是日本財團發展壯大的縮影,創始人三井高利於1673年在江戶(今東京)和京都都開辦綢緞莊,以後兼營錢莊。從18世紀20年代起開設了以經辯銀錢區分業務為主的三井兌換店,成為商業資本加高利貸資本,並資助封建諸侯,替德川幕府包辯匯兌,作為御用特權商人而成為富商巨賈。

明治維新時,三井家族轉到朝廷方面,資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調度兵糧軍餉發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顧,把持了全國的金融業。在此基礎上,1876年開設了日本第一傢俬人銀行-三井銀行,創設了三井物產公司,開始多元化經營,從經營和服店到兼管外匯兌換所,商資本不斷膨大。其後,不斷收購以三池炭礦為主的新街紡織所,福岡制線廠等政府產業的同時,進一步控制鍾紡、芝浦製作所、王子製紙等公司的經營權,推進工業化步驟。

1910年建立了總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財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井財團成為日本最大的壟斷資本財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三井財團所屬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達273家,三淨財團在此之後曾一度被解散。

50年代初,由三井銀行發起成立了月曜會,接著以促進三井物產公司的合併為目的而成立了總經理一級的五日會,1960年改名為二木會,逐漸成為三井財團的統籌領導機構。50年代末,原三井財團直系旁系公司以財團的新形式集結而恢復成為大財團,三井財團的經理會成員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連帶公司共達150多家。

但是近年三井財團日漸衰落,三井財團的衰落並不僅僅限於規模上的劣勢,作為財團的凝聚力也遠遠遜色於三菱財團和住友財團。另外,三井財團的金融能力較差,戰後大都市銀行成為財團的核心。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勸銀業銀行、三和銀行都分別成為各財團的核心銀行並分別列於日本銀行的前五位,而合作的三井財團的核心三井銀行僅排在第八位,資金融通能力的欠缺成為戰後三井財團沒落的重要原因。衡量財團的金融能力不僅要考慮核心的都市銀行,還要考慮到信託銀行、生命保險公司,損害保險會社一系列同一系統的金融機構。但是三井財團的三井信託銀行、三井海上火災、三井生命並沒有很強的資金能力。

從產業機構方面來看,三井財團的另一大特點是重工業環節薄弱。三井財團雖然擁有三井造船公司,但在實力上任然不能與擁有三菱重工這樣綜合性的重工業公司的三菱財團同日而語。另一方面住友財團在綜合重工業方面雖然只有住友重機械一家公司,但是在金屬工業方面卻擁有實力強大的鋼鐵製造廠,另外在化學工業方面擁有三井重壓、三井石油化學的三井可以說並不遜色於三菱、住友。但是在其他的重工業領域,他的劣勢是不容爭辯的。

如果說戰前三井是最大的財團,那三菱就是現在最大的財團。三菱財團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舊三菱商事公司”該公司於1947年下半年被美國責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了具有血緣關係的財團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控股主從關係隨之瓦解,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強,從而使得員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資本和經營相對分離的新體制,對促進公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該財團主要經營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主,在日本的六大財團中,三菱財團實力最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菱制鋼、三菱化工、三菱電機等都是全國同行業一流企業,在世界同行業中也名列前茅。三菱財團的總經理會議即星期五會議的成員目前有29家公司,它們是三菱財團的直系企業。此外,三菱財團也包括三菱廣告委員會這個組織,但是它的成員是星期五會議成員以外的十七家公司,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財團的成員。此外,也存著許多三菱系統或者被看作是準三菱系統的公司。

三菱財團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根據明治政府的增產興業政策,三菱財團收購了政府管轄的碳業、造船業,進一步擴大了經營範圍。彌太郎過世後,彌之助、久彌接手三菱財團,進一步的擴大了經營範圍,實現了由政治

商人向財團的轉化。

從1917年至1921年三菱合資公司直接經營的產業逐漸分離,進一步確立了財團的壟斷體制。此後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假借財團轉向的名義,更加推進了重工業化、軍事化的進展,縮小和當時最大的財團(三井)的差距。三菱財團從相關的產業逐漸入手,實現了連續的發展,從海洋運輸業到進行海洋運輸業不可缺少的燃料,碳業的發展以及造船業的發展,此後轉型為三菱重工業。與此同時也開始著手於重化學工業領域,以1950年朝鮮戰爭為契機,日本的大企業在戰爭的破壞與戰後的混亂當中重整旗鼓,分別進行合併。

70年代,日本產業的重化學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三菱財團的成員得益於重化學工業的基礎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耐久消費品產業方面並沒有什麼起色。80年代,一方面石油資源開發以及都市開發等大型項目工程發展起來;另一方面,既存領域的系統化成為了流行趨勢,擁有強大綜合能力的三菱動員強化其組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資本,領導日本經濟。財團對經濟的貢獻不可否認,但更值得思考的是,沒有財團,日本經濟會不會發展的更好?

在日本,無法做這樣的假設,但現在真實存在的情況是,日本的工資水平在世界範圍內大幅落後,最近數年仍然同步提高工資得到恢復,但觀察過去20年的時薪,日本下降9%,在主要國家中是唯一出現下滑的。日本國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也在增加,與之相對得是日本財團令人咋舌的高利潤,將財團收斂社會財富的事實暴露無遺。

“大到不能倒”就是現在財團的代名詞,控制經濟、影響政治毛細血管深入各個領域,這就是財團的力量。財團一旦壯大就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利潤實體,這個實體有思想、有利益驅動,會想方設法來鞏固和擴大自身的利益,對此,我們應該引以為戒、保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