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3月17日,萬科發佈2019全年業績報告。


2019年萬科實現銷售面積4112.2萬㎡,銷售金額人民幣6308.4億元,分別增長1.8%和3.9%。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萬科實現經營性現金淨流入456.9億元,連續實現11年經營性現金流為正。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今晚9點,萬科2019年度業績推介會通過線上視頻和電話同步直播,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祝九勝,董事王文金,董事張旭,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韓慧華、董秘朱旭等高管在線答疑。@深圳買房計劃持續關注。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直擊業績會


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提問:疫情對整體市場的影響?萬科如何應對?


鬱亮:疫情之下我們都是考生,無法置身事外,也無法獨善其身。我們從未體會到彼此之間如此息息相關。


我的3點體會:


第一,要有勇氣。國家能夠取得抗疫的成績,就是靠醫護人員的勇氣,萬科能做的,是照顧好自己的客戶、員工、投資者。這份責任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這份責任,我們都沒有退路。


第二,我們都要有免疫力。對企業來說,強大的免疫力和健康的基礎,才能度過危機。


第三,照顧好自己的衣食父母,才有未來。這次疫情中,萬科物業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們的敬業和付出得到了認可。萬科物業有今天並不是偶然。


企業的免疫力還表現在,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到今天為止,萬科現金流非常安全。


一方面要有準備,另一方面,不能只看到危,沒看到機。老人在線上買菜,孩子上網課,如果自己沒有倉儲物流,救援物資都沒法發放。疫情過後,物流會有比較大的發展機會。萬科5年前就開始了物流佈局。


萬科始終是一家危機驅動感公司,2018年萬科喊出“活下去”,沒想到現在活下去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萬科將一如既往保持警醒。


祝九勝:需求不會簡單的自動消失,疫情之後會有節奏的釋放


提問:會不會降價促銷?


祝九勝:疫情整體上對公司影響非常大。


銷售2到3月份,同比降低510億,1月基本沒有影響。湖北進入3個城市,1月23日基本上就沒有新的銷售,雖然佔比3.1%-3.2%之間,但影響很大。


疫情讓我們對1萬戶有交付延緩,全年3.9萬戶交付延緩。今年比往年晚了40天,一年的1/9。


銷售回款減少,疫情增加了防禦的成本,每天5.3萬人在抗疫一線,增加了加班支出。

銷售回款下降也給未來一兩年增加了結算壓力。


目前有改善跡象,客戶來訪量恢復到1月5成左右,南方更好,6成,北方3成左右。復工率8成左右,工友人數72%。感謝總包公司,合作方的支持。


需求不會簡單的自動消失,疫情之後會有節奏的釋放。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定價不是它的權利,是消費者的權利,企業只能標價,客戶用現金來投票,我們沒有定價權的。


從過往很多年來看,集團不會對一線管理提出干預,具體到每個項目,也都是一線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和訪談進行價格管理。這也是我們長期堅持市場化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含義。


鬱亮:要為環衛工人、物業人員、物流人員提供房子


當好農民種好地,對萬科來說,我們始終需要心無旁騖的種好糧食,是我們的本分。萬科不會預測政策。我們非常希望,房地產長效機制儘快落地。


有3點建議:


1.在人口流入城市,增加各類用房。不僅要為城市的高科技人才提供房子,也要為城市的環衛工人、物業、物流人員提供他們需要的房子。


2.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凡是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防疫工作相對好做,沒有物業的小區,壓力比較大。


3.疫情後,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需求非常強烈,希望萬科能夠為市場做出這份貢獻。


張旭:無論疫情怎樣,中國房地產中長期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提問:疫情影響下,經濟下行壓力大,拿地策略怎樣?會不會逆週期操作?在別人恐懼的時候多去拿地。


張旭:疫情給經濟和行業帶來巨大挑戰。


無論疫情怎樣,中國房地產中長期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城市化還在繼續,人和產業的聚集還會繼續,投資策略還會繼續。


1、始終關心客戶。客戶在哪,我們就在哪。萬科圍繞有人住、有人用的項目定位。持續關注:產業聚集口導入、軌道交通、地鐵上蓋,我們都會更多去尋找這樣的機會。


2、保證現金流。


3、投資是一個開始,開發的全過程才是我們的全目的,最終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是投資最具有能力的時候。服務好客戶,給客戶提供好的產品,才是基本理念。


為了確保企業持續發展,每年都會有個倉位,無論週期怎樣運轉,市場怎麼恐慌,我們評判標準都是以項目為準。


祝九勝:LPR改革對房地產行業不直接不明顯


提問:融資環境會不會放鬆?萬科會有什麼變化?


祝九勝:全球降息,央行降準 ,LPR也在降低。


從全球降息來看,的確是應對經濟問題的一種手段,單純分析降息影響,也要綜合大環境、國別來考慮,超出了我們的能力。


國內央行也在降準,準備金降低,增加貨幣市場流動性。


對降低融資成本有好處,LPR改革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些都是針對實體經濟來的,對於我們行業影響不直接不明顯。


對房地產,央行維持了一致性、穩定性,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一致性穩定性,對於這些政策對行業的直接影響,我們不敢有預期。


萬科一直保持信用評級領先水平,合理安排投融資結構,靈活運用多渠道融資渠道,不會設融資目標,體現了動態調適策略。萬科會像維護眼睛一樣,維護好信用評級,合理安排融資成本。


張旭:6年跟投860個項目


提問:跟投制度修改、收益依據調整的原因是什麼?現在行情不好,業內很多高管不願跟投,萬科如何保障跟投機制依舊有效?


張旭:跟投6年多,到2019年大概有860個項目,2019年有140多個。


跟投有效提高了拿地質量,施工進度,節約了成本,也是萬科合夥人最基本的制度,過去已經迭代了4次。


現在區域員工集合跟投。看到有很多項目,業態日趨多元,為了簡化流程。


區域更加實體化之後,確定了各個區域的骨幹合夥人和核心合夥人。強制跟投反應了組織的變化。


沿用了2018年跟投制度的原則和思路,會邀請獨立第三方去評估,調整每年的WACC(待定)今年還沒定,以後會公開。


朱旭:保留現金在手,應對不確定性


提問:2019年分紅派息率下降,為什麼?


朱旭:萬科上市以來一直堅持分紅政策,至今累計分紅692億。


疫情當前,萬科希望多保留現金在手,應對不確定性。分紅總額不變,總額118.1億。


祝九勝:服從戰略,不單一比拼規模


提問:營收上升,歸母淨利下降5個點,怎麼看?


祝九勝:營收增長方面,在整個行業尤其是TOP10,都是一個很理想的水平。


3年前,我們給自己定位,做法是首先服從戰略,不是單一的規模比拼。


圍繞城市發展和客戶需求佈局業務。從2014年就開始了。


從營收和銷售規模來看,哪怕以開發業務來看,我們內部給自己的要求,要重視銷售規模,開發的市場份額,找到一個指標是回款率。


不僅關注到增長還有毛利率的下降,整個行業,毛利率下降是長期的趨勢,我們在3點應對:


1、為客戶創造真實價值。


2、提供管理效率和效益。


3、毛利率下降是趨勢,但不等於ROE下降,投資人更關注盈利能力和投資分紅的能力。


毛利率只起到1/3的作用。


我們要師從於優秀的企業,不斷提升對利益相關方回報的能力。


祝九勝:城市面向好,挑戰也大


提問:南方區域變第四名,一二線城市銷售會不會有壓力?


祝九勝:一二線城市佈局會多些。首先是要滿足符合發展需求,用內部的話說,就是城市公司參與這個城市的濃度怎麼樣?


一般城市面向好,面臨的挑戰也會比較大。


南方區域以沿海城市為主,比如深圳、廣州、珠海、廈門等。


從2014年開始,政府在出讓土地時,要求建設越來越多的綜合體,純住宅比例越來越少,這樣的項目,全週期的運營能力要提高。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孫嘉去了南方區域後,符合我們的用人傳統,用更年輕的人去開拓市場。


鬱亮:萬科4個區域像4個兄弟,你追我趕。跟每個城市發展階段也有關聯,4個兄弟誰也不服輸,憋著勁使勁幹活,都想做出好成績,不平衡的情況,長期看,反而形成一種均衡。


鬱亮:萬科物業暫時沒有上市計劃


鬱亮:萬科物業發展很快。


關於物業上市問題,大家都很關心,在這裡再次表明看法:萬科物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上市計劃。


等到大家都認可萬科物業“城市服務商”時,再考慮上市。


業績亮點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

人民幣3678.9億元,同比增長23.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人民幣388.7億元,同比增長15.1%;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幣3.47元,同比增長13.3%;全面攤薄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67%,較2018年減少1.01個百分點。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淨利潤人民幣551.3億元,同比增長11.9%;實現權益淨利潤人民幣388.7億元,同比增長15.1%。


本集團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6.9%,較2018年減少2.3個百分點。本集團全面攤薄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7%,較2018年減少1.0個百分點。


2019年本集團實現投資收益人民幣49.8億元,同比減少26.6%。其中,來自聯營、合營公司實現的公司權益利潤為人民幣37.9億元。


2019年本集團實現銷售面積4112.2萬㎡,銷售金額人民幣6308.4億元,分別增長1.8%和3.9%。所銷售的產品中,住宅佔86.4%,商辦佔10.0%,其它配套佔3.6%。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本集團實現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面積2460.3萬㎡,同比增長12.3%;實現房地產開發業務結算收入人民幣3340.4億元,同比增長22.1%;房地產開發業務的結算均價為人民幣13577元/㎡(2018年:人民幣12489元/㎡)。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2020年,本集團現有項目預計新開工面積2921.2萬㎡;預計項目竣工面積3319.3萬㎡。


2019年本集團開發項目新開工面積約4241.1萬㎡,同比下降15.1%,完成年初計劃的118%;開發項目實現竣工面積約3007.9萬㎡,同比增長9.1%,完成年初計劃的98%。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報告期內,租賃住宅業務繼續堅持圍繞核心城市佈局,積極提高項目經營與服務質量。2019年租賃住宅業務新增開業5.6萬間,截止報告期末,累計開業11萬間,已開業房間中81%位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成都、廈門、青島、南京、蘇州、武漢、西安、濟南等14個核心城市,成熟期項目(開業半年及以上)的平均出租率約90%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坦陳,2020年春節前後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突變因素,危機面前挑戰很大,對各個領域、每個企業都是一次大考,大家都是考生,無法置身事外,也無法獨善其身。


他認為,企業的健康和免疫力是企業活下去的基礎,如何讓企業更健康,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改變自身、構築更強大的抗衝擊能力,是企業在現階段必須完成的課題。“紮紮實實鍛鍊產品和服務的內功,以及敏銳把握住疫情帶來的客戶需求的變化,是培養未來競爭力的重要起點,也是創新動力的來源,是危機帶給我們的機會,也是企業能活得好、活得久的前提。”


在致股東信中,萬科表示,2018年萬科提出了戰略檢討、業務梳理、組織重建、事人匹配的經營管理提升主線。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長期連貫過程。其中,明確組織重建、事人匹配的基本邏輯,並使其成為組織自我更新的常態, 是2019年的管理工作重點。


這一工作,具體來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減脂、增肌、活血”。


減脂”不等於減人,而是把 組織、流程當中冗餘的結構、環節去除掉,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資源。


增肌”是指在實踐中強化組織的能力,通過有挑戰性的實踐,走出舒適區,提升個人、鍛鍊隊伍、增強力量。


活血”是提高組織和人的流動性,打破原有職能、崗位對人的侷限,打通與社會人才資源的連接,為每個任務匹配其所需要的能力資 源,也為每個人找到更豐富的發展機會。


第二階段是打造矢量組織、冠軍組織、韌性組織。目標一致、任務自洽、力出一孔的組織,是矢量組織;分工得當、相互補位、能上能下,讓場上隊員處於最佳狀態、發揮各自優勢的組織,是冠軍組織;百折不撓、健康強健、敏銳應變的組織,是韌性組織。


2020年萬科將在吸收過往轉型升級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對市場環境變化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回到基本商業邏輯,探尋在多變環境中可以保持不變的應變方法。第二是聚焦產品力和服務力,做好精益運營,提升競爭能力和經營效益。第三是深化組織重建,在實踐中檢驗組織能力與效能,完成事人匹配。


券商評價


◎華泰證券


2020年3月12日,華泰證券評價萬科《戰略先為不可勝,轉型聚焦向遠征 》,認為萬科從2004年開始明確追求有質量的增長,運營上呈現如下內核標籤:


1、 堅持高質量佈局,一二線城市貨值佔比達86%,平均單城市銷售額逾70億元,均列行業首位,三大特色構築萬科品牌效應,利潤率在頭部房企中突出;


萬科鬱亮:“活下去”現在成了特別真實的存在


2、不囤地,土儲可售週期2.7年為主流房企中最短,由此有息槓桿率低,無息槓桿運作能力強,近年擴張權益層面呈現逆週期;


3、融資優勢顯著,是過去10年A股唯一現金流為持續為正的企業;


4、構建立體管理機制,通過事業合夥人、股權激勵、跟投機制綁定企業和員工形成共同體。


預計萬科2020年銷售規模有望邁進7000億人民幣的新門檻。


◎天風證券


1、銷售增速創歷史新低、銷售均價穩中有升;


2、拿地依舊謹慎,但權益比例明顯提升


萬科2019全年拿地面積3872萬方、拿地金額2318億,同比分別-23.63%、-21.7%,拿地依舊相對謹慎。土地權益比例約為75%,相對於2017、2018年的69.1%、56.1%都明顯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