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才能更出色,父母才會很省心

建國時期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孩子從出生到7週歲,是一個敏感時期,家長需要給孩子立規矩”,古代有句名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性格,品相關鍵時期,家長也不能疏忽,不是一味的慣著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這樣其實是害了孩子,不能讓孩子養成,不聽話,發脾氣,自私,撒謊的習慣!其實在當代社會,這句話也很有 道理。

對孩子要

孩子從出生到3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是一個不愛說話,還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都可以從性格上看出來!

1週歲的時候,寶寶各種可愛,沒有自我意識,是我們當父母心目中的乖寶寶,因為他們剛出生什麼都不懂,也不開始記事。自家寶寶而言,2歲的時候好了,各種調皮搗蛋,家裡只要他嗯呢該碰得到的,沒有他不敢碰的,挑戰我們當父母的'底線“!

對孩子要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的時候,意識清晰,性格習慣都慢慢成型,可以與我們”講道理“,但是一些不好的習慣家長要重視起來,這個年齡段孩子會撒謊,自私。不能忽視,不要讓孩子上學的時候成為老師眼中的不好學生,家長有時候也要適當的進行體罰,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話可以說。

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一味的縱容孩子,父母不要慣著,該打就要打,特別是以下三點:

對孩子要

尤其是這”3個習慣”家長不能慣著

1、亂髮脾氣摔東西

寶寶出生10個月左右,手臂也有勁了,會胡亂扔東西,胡亂打人,這個時候家長不用擔心,保證孩子的安全即可,不要碰傷孩子。

但是到了兩歲到三歲的時候,寶寶有清晰的意識,孩子在你不給他吃東西,有時太著急、情緒激動的時候還是會用打人、扔東西等方式發洩情緒。很多家庭特別是父母,會對著孩子發脾氣,從而養成孩子只要不開心,也會通過發脾氣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每當自家寶寶有這個苗頭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制止,不能讓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宣洩情緒!

對孩子要

2、不滿意、不給買就“威脅”

大部分孩子,2歲3歲的時候有了清晰的意識,他們會用自己的“哭'得到關注,比如餵奶,吃零食、玩玩具。所以孩子每當被家長忽視、拒絕的時候,就會用哭得到關注!

這個時候孩子其實意識不到這樣做法是錯誤的,如果每一次都有效,孩子會潛意識以為只要哭就可以,就可以抓住家長的“軟肋”,由無意識變成故意“威脅”:不給我買買就哭,不給吃就哭,不給玩具就哭。

對孩子要

3、“我行我素”無視規則

現在很多家庭都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每次犯錯就不痛不癢的說幾句,以為孩子懂了,其實孩子並沒有放在心裡,孩子對規矩沒有產生敬畏,依然我行我素!

這樣的孩子其實不是不懂規矩,而是從父母的態度中感覺到,規矩其實不重要。

對孩子要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家長千萬不要心慈手軟,不要不忍心教訓孩子,所有說該打就打,著名育兒教授李玫瑾就曾說過:“孩子該打就要打”。

對孩子要

那麼說了那麼多,父母要怎麼做呢?

首先想要給孩子樹立規矩,就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這句一點也沒錯,父母有什麼樣的習慣,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學習,所以說家長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以身作則,家長整天抱著手機玩耍,孩子大了也會這樣,所以孩子在學習父母的時候,父母要注意當著孩子的面什麼不能做。

對孩子要

並且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做的好,什麼事情做的是錯的,比如吃飯不好好吃,就想吃零食,不好好睡覺玩手機!

3歲半到6歲時,是孩子建立規矩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孩子形成基礎的規則意識。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當行為,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

通過規則感的建立,孩子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是從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開始教育的,必須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對孩子要

孩子生下來其實是一張白紙,想在上面寫的工整還是潦草的字體,看家長怎麼教育,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關鍵期,給孩子樹立好良好的品行。小編也為家長們推薦教育孩子的繪本,家長不妨嘗試一下!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對孩子要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對孩子要

貝塔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對孩子要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對孩子要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對孩子要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所以做家長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