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其實,李玫瑾的這句話,真實的反映了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

孩子小的時候,發現孩子的一些小毛病、小錯誤,卻不以為然,抱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的態度,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了很多的壞習慣、壞毛病;

等孩子長大了,發現孩子的學業、事業、婚姻等受到了阻礙,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放縱,但是這時候開始管,明顯已經遲了,且你也已經管不了了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一年有四季,春種秋收。教養孩子也是四季,一旦錯過春天這個播種的季節,那很可能在秋天的時候,顆粒無收。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關鍵期,抓住這些關鍵期,對孩子施行科學、有效的教育,那定能幫助孩子成大器,一旦錯過,那隻能後悔莫及。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其實家長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兩不管

1. 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穿衣服、疊被子、收拾玩具……這些2、3歲的孩子就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卻被父母大包大攬,生怕累著孩子

家長這種自以為是的愛,只會打擊孩子獨立自主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懶於獨立完成事情,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啃老族"、“巨嬰”學會放手,那些孩子本來可以完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們瞎操心!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2. 孩子能夠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對家長有著天生的依賴感,因此最開始的時候,孩子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尋求父母的幫助。當家長拒絕了以後,他們習慣於用哭鬧、撒嬌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這恰恰是很多家長不能承受的,孩子一哭一鬧立馬就繳械投降,第一時間就會安慰孩子,讓孩子獨立、嘗試什麼的,統統丟到腦後。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得越來越脆弱,遇到困難就會逃避退縮,難以有出息。所以,當自己要心軟的時候,問自己一句:你能幫孩子一次,還能幫孩子一生嗎?

三不慣

1. 破壞規矩不慣

規則意識,是小時候必須強調給孩子的,一個沒有規則意識,經常破壞規則、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很難有出息。

比如:明明知道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依舊這樣做,家長髮現了以後,打罵這種嚴厲的教訓都不為過,畢竟如果我們放縱,很可能把孩子推進了深淵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2. 不尊重別人不慣

對著同齡人破口大罵、欺負同齡人跟父母頂嘴、滿口髒話;對長輩沒大沒小、毫不客氣,這些孩子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一定不能慣!花多大的力氣也必須把孩子擰回來

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往往會變得自私自利,將來走進學校、走向社會,也很容易吃虧,也不招人待見。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3. 撒謊推卸責任的行為不慣

一個滿口謊話,犯錯了以後,面對別人的詢問,第一反應就是撒謊、推卸責任的孩子,堅決不能慣著!

這種壞習慣,一旦不加以糾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今後撒謊成癮,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今後也很難取得很大的作為。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教育孩子講究適度,我們上面所說的“兩不管、三不慣”,不管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還是改掉孩子的壞習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把握其中的力度,溫和還是堅定

教育孩子也講究方法,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給孩子喘口氣的時間,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誠意,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愛意,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但是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翠娥er家的兩個孩子,小時候都看了不少的繪本,其中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用手機就能實現有聲伴讀,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3歲之前

,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幫助孩子認可自己、發掘自身潛力、提高情商,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的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教養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精美的插畫、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沉浸其中,輕鬆學到很多知識。10冊只需要38.5元,平均下來一本也就是4元不到,不過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

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家長不妨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