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萧太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萧绰是契丹贵族出身,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族侄,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因此萧绰出身高贵。

萧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从小就表现不俗。她聪明伶俐,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反而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萧思温没有儿子,看到萧绰的表现后,认为萧绰是个能荣耀门楣的人。于是不光教她识文断字,还教她兵法和骑射。

(萧绰剧照)

当时的辽国政局不稳,再加上辽穆宗继位后,残酷暴虐,滥杀无辜,因此朝野上下一片惶惶。

969年,辽穆宗带着侍中萧思温等重臣前往黑山狩猎,结果被近侍所杀。事情发生后,萧思温利用手中的权威密不发丧。在他的操作下,与他交情深厚的耶律贤得以第一个抵达,登基称帝,是为辽景宗。

耶律贤感念萧思温的拥立之功,在给他加官进爵的同时,还把他那16岁的女儿萧绰召入后宫,封为贵妃。

萧绰原本就容貌娇艳,仪态万方。再加上又很有才干,因此深得耶律贤的器重。很快就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又将她封为皇后。

萧思温一跃成为最为显赫的皇亲外戚,在朝中更是权势熏天。不过,好日子还不到一年,他就在次年陪耶律贤去阊山狩猎时,被山贼所杀。

当然了,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萧思温的死绝非意外。不过目前还没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他是死于谋杀。

遭遇大不幸的萧绰,很快就成熟和坚强起来。她看到朝廷内部互相倾轧,耶律贤又因体弱多病,对政治没有兴趣。为了巩固皇权,萧绰决定仿效开国皇后述律平的做法,积极参与军政事务。

对于萧绰的决定,耶律贤并不反对。特别是当他看到萧绰在短时间内,就将朝廷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而朝臣也很臣服她的时候,便默许了她的行为。

萧绰并不独断专行,她经常鼓励大臣谏言。在重要的事务上,她一定会召集大臣共同商议,才做出最终的决定。

耶律贤从不干涉萧绰的决定,就算萧绰向他通报,他也只说“知道了”。

(耶律贤剧照)

后来,耶律贤干脆招来负责史馆的学士,命他在发布文书和记录皇后言行时,一概也以“朕”称呼。自此,萧绰和耶律贤在地位上平起平坐,在朝中发号政令时,也更有威严。

公元982年,耶律贤在狩猎的途中突发疾病而卒。他在临终时,立遗诏命皇长子耶律隆绪继承帝位。同时他考虑到耶律隆绪还不具备执政的能力,所以又命萧绰代为摄政。

这一年,耶律隆绪10岁,萧绰也才29岁。

在古代,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外戚干政的局面。再加上辽国的宗室亲王素来对帝位虎视眈眈,谁也保不定他们不会颠覆朝廷,夺取王位。

内外交困之际,萧召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和枢密使韩德让,摆出一副孤苦无依的样子,流着眼泪问他们:“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哪里见得女人哭,于是双双向萧绰起誓:“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萧绰听闻,这才止住眼泪,随后她又将军权交付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让他留守南京,统管南方军务和治理地方事务等。

至于耶律斜轸,则负责总管宗亲贵族和内政事务。

随后,萧绰又下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

就这样,萧绰借机夺了这些王亲贵族手中的兵权,轻易解决了内部隐患。

据《辽史》记载,萧绰年幼时便和韩德让订有婚约。后来,由于被召入后宫,做了皇帝的女人,因此她和韩德让的婚约,也就不了了之了。

(韩德让剧照)

萧绰新寡之后,为了能在处理政事上有个可以信任的帮手,便仿效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私下对韩德让表示,你我本就有婚约,我愿和你重修旧好,我的儿子亦是你的儿子。

韩德让此时已有夫人,对萧绰这番大胆表白,一时顾虑重重。

萧绰猜透韩德让的心思,暗中遣人秘密除掉了韩德让的夫人。

这样一来,两人都恢复了单身。韩德让最终拜倒在萧绰石榴裙下,从此两人同车同帐,形如夫妻。萧绰不仅让耶律绪隆事他如父,还将他提拔为禁军总司令,让他负责皇宫的戍卫工作。

有了这层关系,韩德让在政务上鞠躬尽瘁,提出了许多有益于辽国发展的计策,辽国也呈现出自建国以来最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直和辽国对峙的北宋,听说萧绰和韩德让的风流韵事后,认为萧绰这样不守妇道,一定会让辽国百姓为她不齿,甚至异想天开地认为,此时的辽国一定乱成了一团。所以,北宋认为应该借这个机会,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于是经过一番准备,北宋向辽国发起了“雍熙北伐”。

起初,对于北宋的进攻,萧绰故意不予理睬。只等宋军再入辽国腹地一些,她便来个瓮中捉鳖。

宋军见辽军稀稀拉拉,也不恋战,因此他们更加坚信辽国内部一定出了大问题,所以士气高涨,一路疾行。

(宋真宗剧照)

萧绰见时机成熟,兵分三路,朝宋军合围过来。

同时,她亦披甲上阵,与宋军正面交锋。又命耶律休哥绕到宋军背后,切断宋军的水源和粮食。

如此一来,宋军腹部背受敌。再加上粮草不济,很快便被辽军打得四散而逃。

宋军见大势已去,只得班师回朝。他们先前攻占的领地,又被辽军收回。

公元1004年,萧绰见皇权稳固,国家昌盛,于是决定向北宋报仇。

她率20万大军亲征,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便攻到与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的澶州。

宋军在寇准的带领下,个个视死如归,打死辽国先锋萧挞凛。

萧绰见此,明白和宋军作战难有胜算,所以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派使者到宋军阵营,表示愿意议和。

宋真宗本来就畏战,听说后大喜过望,积极响应,于是和辽国签下“澶渊之盟”。辽国获得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好处。辽国因此“反败为胜”。

1009年,萧绰见耶律绪隆已37岁,在政务处理上也日趋成熟。于是,她将皇权还给耶律绪隆,准备退休到南京去安度晚年。遗憾的是,在途中,萧绰突发疾病,卒于行宫,卒年57岁。

(参考史料:《宋史》《辽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父亲是大辽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萧思温。萧家祖辈为契丹人,后仰慕汉丞相萧何威名而改汉姓萧氏。萧太后是辽国中期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可以狂甩慈禧太后十八条街。

萧太后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早熟,16岁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第二年就封为皇后。萧太后陪伴了辽景宗十四年,为其生四子三女,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由萧太后掌握,但是萧太后从没有僭越之心。


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幼子耶律隆绪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国孤儿寡母执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夺取幽云十六州。萧太后率奋起抵抗,宋军大败,辽军还俘获老将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亡。

1004年,大辽国兵锋正盛,萧太后挥师千里,直趋澶州。尽管后来受挫,但宋真宗急于求和,两国签订《澶渊之盟》,萧太后平安撤军。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向辽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萧太后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税,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宋朝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对外军事强盛,对内政局稳固,使辽朝迈入鼎盛时期。



萧太后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对待感情从不将就敷衍,也不委屈求全。萧太后在嫁辽景宗之前就与汉臣韩德让订有婚约,但是皇命不可违,二人虽彼此相爱,无奈被棒打鸳鸯。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就公开示爱韩德让,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喜宴,庆祝二人旧梦重圆。面对契丹贵族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甚至还抛出“非我异类”危言耸听的言论,萧太后不为所动,仍然对韩德让始终如一,爱的无怨无悔。

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之后,辽圣宗非但不反感,而且对韩德让非常尊敬。儿女孝顺,妇唱夫随,萧太后功成名就,想到了激流勇退。1009年,萧太后将皇权交给了耶律隆绪,从此结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儿子担起了责任,萧太后一身轻松,于是她决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个月后病死行宫,终年57岁,葬于乾陵。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太后,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因此,萧太后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一位值得让后人敬佩的女人。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辽国很有意思,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之外,每个皇帝的后妃都姓箫。萧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名字叫箫绰,也叫箫燕燕。这是个名门出身的女人,爹是北府宰相萧思温,娘是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她还有二个姐姐,没有兄弟。

因为他们家没有男孩,所以对三姐们的教育除了按后妃的标准学习管理后宫,参与政治,统御臣下之外,还教她们行军布阵,带兵打仗。三姐妹中,萧太后的“学习成绩”最好。


萧思温为了让女儿当皇后,就把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三个人,长女萧胡辇嫁给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撒葛, 次女嫁给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 箫燕燕呢,他爹给她安排的夫婿是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后来辽穆宗意外去世,这个时候萧思温先通知或者说他保谁,谁就能当皇帝,这个时候也就看出了他对三女儿的偏爱,他派人秘密通知晋王耶律贤立刻飞马到灵前即位,为辽景宗。


就这样,箫燕燕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景宗的皇后,萧太后很能生养,一共生了三子三女,景宗只有8个孩子,萧皇后一人占了6个,这就使她的势力越来越大。

萧太后能成为萧太后和景宗耶律贤的身体有关,耶律贤身体不好,还有癫痫,弄不好就抽,当时不叫癫痫,叫“风症”。耶律贤明显不相信他的兄弟那些人,但是他担心自己一旦犯病,处理朝政会是个问题。所以他就有意加强萧太后的权利,把她有意识的推向前台。让朝臣习惯这个皇后的存在。


景宗保定8年,公元976年,耶律贤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并“著为定式” 。这就正式宣告天下,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和他具有同等地位的皇后所发表的命令,等同于他的命令。


萧太后执政之后,重用汉臣,兴利除弊,辽国的国力有所增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宋太宗率大军灭了辽的一个属国北汉,虽然辽也派大军援北汉,可是北汉还是被宋灭了。


宋太宗灭了北汉之后,就想继续进攻,收复燕云十六州,攻击的目标就是辽的“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这个时候辽景宗不在南京,去黑山了,守城的只有韩德让,这个韩德让呢是萧太后没有出嫁时候的恋人。他家本来是汉人。他爷爷本来是辽国的俘虏,但是后来才能出众,受到了契丹耶律阿保机的重用,做了高官,然后他们家就契丹化了。


韩德让坚守南京等待援军,然后又筹集粮草,准备开战,简短言说就是萧太后派援军耶律休哥在高粱河伏击宋军,大胜,宋太宗在王承恩的保护下抢了一匹驴车逃走。

这一战之后的三年,辽景宗耶律贤死,

遗诏令“梁王隆绪嗣位, 军国大事听皇后命 ”就这样辽国的统治权,正式交于萧太后。

然后萧太后就召见韩德让和他说:“你我曾有婚姻之约,今愿偕前盟,我儿即你儿,望辅佐之。”韩德让当然没话说,唯有全力辅助萧太后。


之后就是又和宋打了俩仗,但是宋太宗的北伐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潘美和杨业俩员大将。另一方面成就了萧太后的威名,让萧太后对辽的统治更加稳固。


通过战争胜利、宗教仪式和政治改革,在韩德让的辅助策划之下, 萧绰在辽国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萧太后不仅仅将韩德让视为臣下和情人,还和他同进同出,同饮同寝,同坐议事,同受臣下参拜,甚至接见外国使臣,也是两人同坐, 而皇帝耶律隆反而坐在俩人下手,一句话,萧太后把韩德让当成了丈夫。

萧太后的俩个姐姐本来也被父母安排嫁了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所以辽景宗即位后,她二姐和二姐夫就策划谋反,第一次没成功,萧太后放过了他们,接着又谋反,这次她把她二姐杀了。


大姐不但没有谋反,而且以“皇太妃” 的身份率三万兵马镇守西北,替妹妹安定后方。 兵马所至,处处大捷,但是死了丈夫的大姐被一个叫挞览阿钵的马奴迷上了,要嫁“番奴为妻”。萧太后说你疯了,这可不行,把那个马奴痛打一顿撵跑了。


可是大姐不干了,就要马奴,一年后萧太后只好让步,但是这个马奴是有野心的人,鼓动大姐造反,结果造反被平定,马奴被杀,大姐被赐死。


之后萧太后和宋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萧太后还政给了儿子,之后,生病,死了,终年56岁。


总之一下:萧太后出身贵族,小时候受了很好的而且是内容广泛的教育,按父母的安排顺利成为皇后,赶上丈夫身体不好,机缘之下走上前台,成为一个政治女强人。丈夫死后,原来的情人又辅佐自己稳固里政权,打败了大宋。一句话,爱情事业双丰收。就是这么个各种机缘都被她赶上的有能力又幸运的女人。


暖历史


先来看看问题,说的是辽国萧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般评价一个人,都是从各个方面来评价的,有些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个辽国太后。

萧太后,萧绰,契丹族,小字燕燕,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的统治期间,辽国进入鼎盛时期。



背景

辽景宗的皇后。因为辽景宗常年卧病不起,r然而辽景宗又是一个明君,因此想找一个人帮助自己进行处理政务,掌管国家。于是乎,萧皇后就出现在辽景宗的面前。萧皇后头脑清楚,而且也善于处理一些政务。为了感谢皇后,也是为了共同治理国家。辽景宗还下令,凡是皇后之言,一律使用朕暨予,以此提升皇后的地位,后人称为宫中二圣。



政治上

辽景宗时期就非常宠爱韩德让。在辽景宗去世后,萧皇后非常信任韩德让。韩德让是汉人,信奉儒家之道,因此萧皇后在韩德让的帮助下,在辽国上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使辽国贵族与汉人官员和平相处。并且还推行了科举选人的政策。

军事上

在辽国兴起的时候,南面的大宋王朝也逐渐平定了南方一代。于是两国之间的战争就不免的会发生了。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带领韩德让和耶律隆绪宣布亲政,抵御住了宋太宗的北伐。胜利之后,萧太后主动发动战争,意图收复关南十县。后来宋国派人请和,与是签订澶渊之盟,致使两国成为兄弟之国,互不攻打。萧太后以主动战争的名义换取两国的长治久安。



统和二十七年,萧太后去世。结束了她的一生。纵览萧太后的一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在奋斗,知道自己民族不谦虚大面积的治理国家,于是就保持两国的长治久安。


蛏子历史


你好,我是史事君,为您解答!

与武则天、慈禧一样,萧太后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历史上的萧太后被称为“承天太后”,是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太后,名绰,小名燕燕,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的生母。

▲ 萧太后

辽景宗时期,萧皇后的的政治、军事才能已崭露头角。当时,辽景宗身体不好,萧皇后参与军国要事决策,“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当时萧皇后倾向汉化,主张革新。

到了辽圣宗时,萧皇后荣升为萧太后,因儿子才12岁,她奉遗诏摄政,辽圣宗继位之初,辽朝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因此,萧太后整顿吏治,提拔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萧太后注重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她还经常出入疆场,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

▲ 辽圣宗和萧燕燕

经过萧太后的治理,辽朝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辽朝盛世奠定了基础。景爱先生给她的评价是“她是一位古代少见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大家对萧太后活捉杨业一事也是误读,公元986年,宋军三路大举攻辽,战争初期,辽军获胜,辽将耶律奚达捉住宋军大将杨业。萧太后曾密令统帅耶律斜切勿用暗箭伤害杨业,必须活捉。耶律奚达正是用暗箭射伤杨业而捉住的为此,受到了萧太后的处分。由此可见萧太后对杨业的钦佩和重视。

此外,真实的萧太后并没有与汉官韩德让有君臣之恋,是有人制造了他们的绯闻以丑化萧太后,这些都在景爱先生的《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加以考证澄清。

▲ 韩德让

(参考史料:《宋史》、《辽史》、《杨家将》)


本文作者/史事春秋: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


史事春秋


萧太后是中国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历史上,她曾两度登上政治舞台,在辽景宗和辽圣宗两朝期间,参与政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她励精图治,选贤任能。

经济上,她轻徭薄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她纲纪严明,对外修和。

萧太后(953-1009),本名萧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

保宁元年(969),十七岁的萧绰被立为皇后,然而辽景宗自幼体弱多病,不能正常主政,后来便下诏让萧绰临朝参政,长达14年之久。乾亨四年(982),辽景帝驾崩,辽圣宗耶律隆绪随即即位,由于圣宗年仅十二岁,遂由萧绰奉诏摄政。统和元年(983),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临朝称制,开始了她的"承天后摄政"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10),萧绰把权力转交给辽圣宗,随后不久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辽史》中记载的萧太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又"神机智略,善驭左右",是一个极具才干的女强人。然而由于历史小说、评书和戏剧等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影响,萧太后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

尤其是《杨家将》等历史小说,为了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的事迹,更是将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和以宋朝潘仁美为代表的宋朝奸臣,设定为陪衬的反面形象,虚构甚至丑化了萧太后的形象。例如小说中将萧太后描写成"胆小怕事、愚昧无知的蠢人",又虚构了九龙飞虎谷大战,宋朝代表辽国,萧太后最终自杀身亡的情节,更是模糊了萧太后的真实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在参与朝政近40年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利民的政策,巩固了辽王朝的统治,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辽朝的中兴和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上,萧绰在辅政和摄政期间,积极推行"惟在得人"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启用大量人才。例如他任用在管理政务、戍边治军等方面能力较强的耶律休哥总管南面军务,以便以从事,历史上记载他"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戍兵,力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足见萧太后识人、用人的眼光。又任用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委北院枢密使参决大政,甚至大胆启用有才智的汉人,韩德让、马德臣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汉官。

在经济上,萧绰采取改革赋税,减免租赋的措施,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业,使辽代的农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此外,她还在灾年中,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辽史·圣宗纪》中记载道:"统和元年,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振之。",据统计,在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这样诏令赈济灾民多达三十多次。除了轻徭薄赋,鼓励农业发展,她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实施了一系列利民强国措施。

在军事上,萧太后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辽史》中记载她"亲御戎车,指挥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最能体现她军事家谋略的,该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史》中记载道"习知军政,澶渊之役""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澶渊之盟"创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发展时期,辽国坐收岁币之利,更促进了辽国经济发展。

此外,在法律上,摄政后的萧太后还参考《唐律》重新修订辽律,改变当时法律紊乱,不平等的现象,以至出现了"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甚至"囹圄空虚"的现象。

她还大量释放奴隶,将他们设置成新的部族,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在大量启用汉人的同时,随着汉族官僚集团势力的增长,萧太后也开始开科取士,采用唐代的进士法,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就连考试后,人才的录用,也是参照唐代的制度进行,可见她对于汉族文化的重视。


煮酒君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这个问题让我来!

题主所言萧太后应该是萧绰吧,

她是兴盛契丹的太后,在她摄政期间任用汉族官吏,同时也提拔契丹族人才,逐步废除契丹落后风俗。

事业上,让契丹兴盛达到顶峰。家庭上,和儿子的关系还不错。不和在辽朝的另一位萧太后(耶律宗真的母亲)一样,母子失和,严重到宗真联合其弟一起把她给抓起来了。

个人生活上,在她二十九岁老公死了以后,和韩德让结成伉俪。她的儿子,辽圣宗,在韩德让葬礼上的礼像对待父亲。他对他母亲和韩德让的关系,应该是赞同多于抵触。

所以,萧太后是一个事业上,家庭上,爱情上的三方面赢家。

辽景宗去世后,萧太后治理国家之余,与韩德让产生了暧昧关系,但韩德让虽然只能算是男朋友,但萧太后能把辽朝治理的如此有规有矩,韩德让也有着很大一部分功劳。

那么她把辽国治理的有多好呢?我们都知道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如果不是辽军的军事首长萧挞凛在澶渊战场前线视察时意外被宋军狙击手击毙的话,那辽朝极有可能在签订澶渊之盟的那一年统一全中国了。
而在这之前,宋朝还主动出击攻打过辽国,他们觉得辽朝当家的孤儿寡母的,萧太后又忙于女上位,此时出兵应该能一举收复失地,甚至打垮辽朝。没想到事实却是,宋军不仅没有讨到一点便宜,而且大将杨业被俘,不肯投降,绝食而死。所以萧太后是杨家将的死敌,杨家将那么惨烈,萧太后是幕后黑手。

要说萧太后完全没有动一点做皇帝的心思,我看也未必,武则天的光辉事迹就在那摆着,为什么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后来的人有样学样,前人怎么做,后人怎么学。
萧太后虽然没有现学现卖,但不排除她有贪恋权力的可能,她儿子辽圣宗十岁多就即位了,但是直到三十七岁,她才把皇帝的权力还给儿子。武则天也把皇帝还给儿子了,虽然说改了朝换了代之后才还的,但这样反而更加难能可贵呢

历史上,萧太后也是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物,而评价萧太后一生,能在其身上找出的黑点也少之又少。所以,如何评价萧太后这个人,看其生平便也一目了然。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历史长河缓缓淌


辽国的萧太后,又叫做萧绰(953-1009年),别名又叫做萧燕燕,契丹族。她不仅是辽国辽景宗的皇后,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有着武则天一样的雄才大略。尤其在辽景宗去世之后,萧绰就被分封为“承天皇太后”,然后以太后的身份当朝管理国家。在萧太后的统治下,辽国进入历史上统治中原两百年鼎盛辉煌的时代。萧太后的死去,是在1009年在南行途中患上疾病,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七岁,尊号承天皇太后,葬于乾陵。现在,就听小编介绍这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早年人生经历

  • 童年

北京平谷区王辛庄镇有一个太后村,那里群山环抱,形如宅院,流行特色小吃“太后煎饼”。相传,萧太后就出生在这个村里萧家院的龙潭泉边。父亲萧思温家族在辽国世代为官,自然也出身在显贵的官僚贵族之中。萧思温不仅善于心计、足智多谋,在辽太宗乃至辽穆宗的时候,曾经担任南京(今天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以密威预政”。可以看到,萧思温一家与其他契丹贵族相比较,是受着汉族文化影响很重的家族。

小时候萧绰一直都是聪明伶俐,美貌出众,办事情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在一些生活琐粹小事情也是一样。这一种精神也获得了父亲萧思温的赞许。就有一则故事,就是萧太绰和几个姐姐一起干家务活,其他几个姐姐很早就收场了。只有她一个人还在执著擦家具,把家里一切东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着这一股认真劲和执着劲,萧思温用赞许眼光表扬着:“此女必成一番大事业!”

  • 封为皇后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一起去黑山(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一带打猎。这些平日受辽穆宗虐待的亲信大臣就想谋杀他。于是,就趁着辽穆宗深夜喝醉酒,这些亲信大臣就刺杀了他。

在刺杀成功之后,辽国的权臣萧思温就封锁消息,然后协助平日与自己交往甚密的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登上皇位,这就是辽景宗。辽景宗也就晋封扶持自己登基的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等一系列官职。权高位重的萧思温,也把自己小女儿萧绰(之后的萧太后)嫁给当时二十二岁的皇帝辽景宗。当时,年仅十六岁的萧绰三月进宫被封为贵妃。在两个月之后,就在父亲萧思温帮助下,被正式册封为皇后。萧绰就这样成了一国之母,母仪天下。

政治上成就

  • 步入政坛

萧太后步入政坛,也就是从父亲萧思温被刺杀开始。在保宁二年(公元9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阊山(今天辽宁阜新)这一带行猎,萧思温也跟随着前行。高勋和女里两人合谋把萧思温刺杀了。父亲的死,也使年仅十七岁的萧绰渐渐成熟起来了。她开始发挥自己杰出的才干,帮助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政事。

说起辽景宗耶律贤的体弱多病,还得来源于他是辽世宗儿子,在父亲辽世宗“火神淀之乱”被刺杀的时候。当时,四岁的耶律贤被裹在毛毡子里躲在柴垛里,才免遭叛逆大臣的毒手。但是,辽景宗耶律贤也受到惊吓,使他小时候就遭遇到了风疾。当时,萧绰在嫁给辽景宗时候,满腹才情的她不甘心只做一个贤淑的缤妃,下决心是要做一番大事业,于是就插手管理夫君辽景宗的国事。

  • 当权亲政

当时,辽国的局势是比较混乱,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辽景宗是想做一番大事业。可惜身体不好,经常发作风疾。每到犯病的时候,就由皇后萧绰代替他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扭转辽国契丹王朝的国运任务就交到了有着政治抱负的萧绰身上。萧皇后的精明能干,处理国家政事都是决策高明,辽景宗觉得欣慰又快乐。伴随着时间推移,在辽景宗的默认下,辽国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一个人独自裁定。所以,萧绰贵为皇后,名为辅助实质也是一种当政。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决策政事告诉躺在病床上的辽景宗,辽景宗表示只是“知道”,不会有任何意见和干预。在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萧皇后就召集群臣,一起商议解决办法,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决定。

这样,在萧绰的励精图治下,辽国军事逐渐强盛,政治经济走向了繁荣的正规道路。在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正值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的路途中,经过云州(山西大同)一点,在焦山行宫病逝。临终之前,辽景宗下了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就直接指明了萧皇后决定军国大事。在年仅十二岁的儿子梁王隆绪,也就是耶律隆绪继承皇位之后,史为辽圣宗,第二年改年号为统合。由于“母以子贵”,在983年(统合元年)萧绰被封为“承天皇太后”。这样,萧绰就由皇后一举变为太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管理政事,更好辅助辽圣宗的统治。

  • 与青梅竹马汉臣韩德让联姻,建功立业

萧绰在成为皇太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小时的青梅竹马——汉臣韩德让结婚。实质上,萧太后在嫁给辽景宗之前,与汉臣韩德让一直都是青梅竹马,私下订有婚姻。但是,由于皇命不可违,萧绰被选为贵妃,这一对彼此相爱的鸳鸯也只能就此被扯散。

在辽景宗死后,

萧太后此时三十岁,也正是女人成熟丰艳的年龄。此时的她,就流露自己敢爱敢恨的性格,公开表达对汉臣韩德让的爱慕之情。如她说的:“我从前与你就一直有婚约。现在皇上去世,愿意与你再续前缘,重谐旧好。我的儿子现在当了皇帝,他也就是等同于你的儿子,愿你这一生照看好他!”

面对萧太后的表白,韩德让也是感动不已,没想到当年的小女孩在经历这么多年后,对自己依然旧情缱绻。面对契丹贵族“非我异类”一类危言耸听的攻击言语,以及旁人的指指点点和流言蜚语,萧太后不为所动,依然无怨无悔去追求自己儿时的恋情。这也令韩德让有莫名地感动,对萧太后更是忠心耿耿。

之后,韩德让与萧太后同为夫妻,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时候也不做任何避忌。这个治国下手无情不手软的萧太后,对韩德让身份特殊的股肱之臣却表达缱绻的儿女情长。为了回报萧太后的爱情,韩德让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太后与幼主更是忠心耿耿。他先为太后与幼主献出了一个管辖宗室的绝佳良策,并且自己担任“领宿卫事”,直接负责两人的人身安全。

(汉臣韩德让)

萧太后也出于回报,给予韩德让高官厚禄。如在统合十八年(公元994年),韩德让被封为赐姓为辽国的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出宫籍。官职为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进齐王。除了这些头衔,韩德让也获得一套规制与皇宫同等的文忠王府,享受与帝王级别一样的随从队伍。这样,韩氏家族过去在辽国以述律平皇后奴隶身份出现,也正式被封为皇族。

相传萧太后知道韩德让有妻子之后,派人秘密毒杀了他的妻子,这也为她下嫁给韩德让清扫了障碍。在统合六年九月一天,萧太后一改过去在皇宫宴请朝廷群臣的惯例,却在韩德让的帐室宴请群臣,对群臣施予重赏。这一场以萧太后和韩德让为宴会主人的酒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是萧太后下嫁给韩德让的婚礼喜宴,两人也是名义上的夫妻。之后,韩德让就是大辽国的太上皇帝了。也有谣言,就说辽圣宗耶律隆祐实质就是韩德让与萧太后生的儿子。

  • 大兴政治改革,繁荣辽国

韩德让也没有辜负萧太后对自己的爱慕与信任,一生都对萧太后忠心不二,从不利用她授予给自己的特权,做出任何危害辽国朝政的事情,更没有篡位的念头,为辽国的振兴和繁荣可谓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

在汉臣韩德让的辅助之下,萧太后对辽国的风俗和制度做了一番深刻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奖励农耕、减轻农民的赋税、提倡官吏廉洁、治理冤假错案、解放一部分奴隶、重新组建部族。萧太后在执政辽国的时候,虚心依靠汉人将领,任用汉人不做任何怀疑。她也教育儿子辽宋宗学习中原文化,写出“乐天(诗人)诗集是吾师”的汉语诗句。在汉族文化普及上,她积极利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的文集和群臣共同欣赏。辽宋宗也喜欢读《贞观政要》这一本书,从中积极汲取治理国家的经验。

通过改革,使辽国由奴隶制国家变为封建制国家,也改善了契丹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

(萧太后的辽国银元)

在《辽史·刑法志》中也记载,在萧太后萧绰改革之后,辽国

“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

可以看到,改革之后,辽国一片欣欣向荣和兴旺的景象,国力是十分强大了。

在辽宋宗耶律隆绪这一方看来,萧太后的下嫁和韩德让的“继父”身份,他没有任何反感,对韩德让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父子一般情感。他如父亲一样对待韩德让,每天让自己两个弟弟隆庆和隆祐每天去继父韩德让身边起居问候,让他们在距离韩德让寝帐二里以外的地方就应该下车步行。当韩德让离开京外出返回的时候,这两位亲王也要去站守迎接和问安拜见。辽宋宗自己贵为辽国的皇帝,在会见韩德让的时候,礼节也不含糊。在距离五十步之外的地方下车步行。韩德让虽然从帐篷出来迎接,辽宋宗却先对他行礼。在入帐篷之后,更是让韩德让高居在上座,自己对他执行父子之礼。

军事上杰出成就

北宋由于一直想收回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当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和其父亲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辽国孤儿寡母和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就进言:

“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

当时,宋太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与雍煕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一场“雍煕北伐”。当时,宋军兵分三路进攻辽国,先获得一些小胜利。

萧太后也不甘示弱,以大将耶律休哥抵御曹彬率领的宋军东路,也以大将耶律斜轸抵御宋军杨业率领的西路,自己也御驾亲征,亲自率领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助作战。在五月,萧太后亲自披上盔甲上阵,一面率兵与曹彬在正面对阵,一面派大将耶律休哥包抄宋军的后路,阻断水源和粮食的通道,曹彬的军队大败。

之后,萧太后抽出兵力,转而对抗西路的宋军。由于前两仗的胜利,很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命令西路军全部撤退。西路宋军在一路吃败仗情况下,士气低落,再加上杨业也得不到后方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在内所有部署都全部战死沙场殉国,杨业本人也被辽军活捉,悲愤之下也殉国。

当萧太后把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在边关各地时候,辽军受着鼓舞士气大振。宋朝的守军士气也受着打击,失去了战斗的自信心,无法守住已获得的土地。这样,辽国顺利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在辽宋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深秋闰九月,萧太后率领辽圣宗耶律隆绪和韩德让,率领二十万辽国的精锐部队南征伐大宋。一路上,辽国的军队势如破竹,才两个月功夫就攻打到檀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就是隔着黄河。

当时,北宋的宰相寇准坚持皇帝宋眞宗亲自御驾亲征,借此激励士气。当宋眞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的战斗前线时候,士兵情绪高涨,高呼“万岁”声音连绵不断,士气高涨,人人同仇敌忾和视死如归,很快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和辽军直接对抗,战场形势对宋军是非常有益处的。

接下来一个噩耗,对辽军是巨大打击。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射中身亡,这也很大影响了辽军的士气。这时候,萧太后审时度势,再加上对韩德让建议一番权衡,考虑辽国国力并不足以撼动宋朝,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还是幼主,决定阵前议和。这样,辽宋就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檀渊之盟。

澶渊之盟中,宋辽乃是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眞宗赵恒为兄长,赵恒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两国固有的旧疆界。宋国每年进贡辽国三十万金帛。这样,两国结束了多年的战争,进入了长达一百年相对和平的阶段。

萧太后的逝世和历史的评价

萧太后萧绰晚年时候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在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十一月为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举办了传统的契丹礼仪“柴册礼”之后,把皇权还给儿子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和辽圣宗年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摄政统治生活,去南京(今天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在南行途中,萧太后患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萧太后的死使辽圣宗耶律隆绪悲伤不已,寝食俱废,哭到一直呕血为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他给母亲加尊号,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且隆重安葬在辽乾陵。萧太后的死也给晚年的韩德让带来沉重打击。韩德让为此郁郁寡欢,重病不起。虽然耶律隆绪和皇后萧菩萨哥依照儿子与媳妇的礼节伺候着他,每天为他端汤送药却回天乏术。在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三月初,韩德让也跟着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一岁。辽圣宗耶律隆绪也为韩德让这个继父举办葬礼,一切规制如同母亲。并且,辽宋宗亲自为他服丧,拉着继父韩德让的灵车送出百步之远,把他葬在自己母亲的身边。

萧太后由于铁腕强硬的政治手段,以及对政敌冷血无情地残杀,使后人对她评价一直是两极化。如在元版的《辽史》评价非常简单,书中就写着“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就是说她善于治理国政,使群臣对国家忠心耿耿,乃是正面评价。但是,宋人著的《契丹国史》就是负面评价,有了人身攻击。如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指责萧太后:

“(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就是负面评价,说萧太后这个人阴毒邪恶,善于勾心斗角与权谋。

从一个妃子与女人角度来说,中国历史上后妃虽然数不胜数。但是,这些贵妃也只有萧绰萧太后,能够建构立业,彪炳史册,也能拥有一个女人事业成功、爱情美满、儿孙绕膝的幸福人生。这一点,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也难以媲美的。

参考文献:

辽国武则天:萧绰皇后.中国古籍出版社【M】2015.9.1


七彩飞扬


导语: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953~1009年),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不同的是,她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影视剧中的萧太后和历史中的萧太后



看过《杨家将》的小伙伴们应该对萧太后很熟悉,杨家满门忠烈大多数都死在了萧太后的手上,影视剧中对杨家将的定为是忠君爱国的英雄,萧太后的形象自然就被丝毫没有底线的丑化。抛开影视剧的影响,完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的话,萧太后和杨家将不过是各为其主。

如果影视剧把萧太后塑造成英雄,那么杨家将就会被无限丑化,总要有一个正派一个反派。

不过从现在看来,萧太后一个人陆陆续续干掉了杨家那么多英雄,也算得上是一个厉害人物。但萧太后终究是一个女人,她也不是从小就学习政治和军事上的事情,她的丈夫辽景宗在外出打猎时突然病逝,临死之前留下遗诏,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让萧太后辅佐国家大事。萧太后受到丈夫的临终嘱托,只能收起刚刚失去丈夫的悲痛心情,扛起一个一国之主的责任。

因为她的儿子才十二岁,对政治上的事情不了解。萧太后到底是个女儿身,尽管草原上的女儿并不娇弱,但因为性别原因,她从前对政务也没有过多参与,把国家交给她是因为她是小皇帝的亲生母亲,是母亲,就不会伤害自己的儿子,用心辅佐几年最后自然会把政权还给自己的儿子。

萧太后一个后宫的女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朝堂,她站在朝堂上,举目望去,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真心信任的大臣。

萧太后的铁腕主政


萧燕燕一直以北魏的冯太后为楷模,对于冯太后叱咤风云的功绩,十分钦佩,但也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冯太后贪恋权位而导致内部危机的激化。


虽说萧燕燕对后妃预政有清醒的认识,但当她实现朝纲独断,当她的意志可以主宰国家的命运之后,面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虽然不会像冯太后那样不择手段,但总是运用各种借口不肯归政,以致辽圣宗亲政遥遥无期,从“冠礼”之年等到“而立”之年,权力依旧握在萧燕燕的手中……

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女强人,萧燕燕的内心应该是比较矛盾的,

一方面在治理国家,在宋辽对抗中占据明显的上风,令世人瞩目;

一方面必须考虑归政的问题。


历史提供给女性的舞台是狭小的,生为女人应该是萧燕燕最大的不幸!


直到五十七岁归政的时候,她终于理解了北魏冯太后弑杀子嗣、荼毒嫡孙等不近人情的做法,实际上正是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的一种报复性挑战。


整顿吏治: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


承天太后摄政长达二十七年之久,从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就整顿吏治,诏谕各地官员办事“当执公方,勿得阿顺”,把政绩好坏作为考核和升迁官吏的主要标准,其次是修订法律。过去以契丹族为贵、歧视汉族,民族待遇不平等,同罪不同罚。为了解决民族矛盾,调解民族关系,下诏“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削弱了契丹人的特权。


为适应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化,诏令天下从建国以来被胁从为奴隶的人,编入州县户籍,恢复他们向国家纳税的平民身份,多次下达释放奴隶的诏令以及不准擅杀奴隶的诏令,使契丹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契丹民族,是一个勇于进取、“长袖善舞”的民族,其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体制,给后来的金、元王朝留下了不少丰富而宝贵的“遗产”,提供了最直接的榜样。


“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源于契丹人的“因俗而治”。

萧太后的军事阅历十分丰富


《辽史》的编纂者认为“澶渊之役”是她军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页。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南十县为名,萧太后和辽圣宗发兵南下。辽军避实击虚,绕过宋军固守的城邑,长驱直进。


十一月,破德清军(近河南清丰)、通利军(今河南浚县),抵达黄河之滨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一时北宋帝国朝野震动。有的大臣主张迁都升州(今江苏南京),有的大臣主张迁都益州(今四川成都),丞相寇准则力请宋真宗亲征。在寇准一再催促下,宋真宗亲自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宋军士气为之一振。

于是出现两军对峙的局面。最终双方合议休战,宋王朝每年向辽输绢20万匹,银10万两。


萧太后能够“亲御戎车,指麾三军”,率领数十万大军攻城野战,是历史上少见的女中豪杰。

    辽国萧太后历史评价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总结:正是因为萧绰用一生给辽带去了极大的利益,她的封号才从“承天皇太后”一路加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仁洪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因为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所以中原习惯称她为萧太后,把她描述成一个凶残阴狠的上位者。但就她一生功绩而言,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政治家和爱国者。


    路之意


    我们当代很多人对古代朝代史的评价还是基于对外战争的胜负上,比如汉武帝和唐太宗,都因为开疆拓土而备受推崇,大概只有宋朝最为屈辱,屈辱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在经济和文化上方面的,而是因为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吃瘪,靖康之难中差点团灭,成为了教科书式的耻辱史。

    后世的文人大概实在看不过去,以宋朝为基础,编纂了很多振奋人心的作品,比如《杨家将》《岳飞传》,向世人展示,其实宋朝还是很能打的,只不过是奸臣当道。

    在我看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尤其是《杨家将》,更是表达一种男人不行,巾帼不让须眉的社会价值观,寡妇救国,何其悲壮!

    如果要说《杨家将》中的女将有原型,我倒是认为是以辽国的萧太后作为基础刻画的!

    长期以来,一些历史学者的狭义史学观导致很多人认为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并非是我国的历史,再加上契丹民族在辽朝灭亡后神秘消失等种种复杂的历史因素,导致人们对曾经强大的辽朝感到陌生和不屑。

    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人们可以接受大理,接受西夏,接受吐蕃,唯独无法接受辽朝,一度到了“谈辽色变”的地步。

    其实以契丹为主体的辽朝政权比宋朝建立的还要早,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已经向契丹称臣,契丹还一度攻占开封,并在开封建立了辽朝,只不过由于缺乏统治中原的经验,最终退出中原。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一个特点,就是能打,但是不能守,退出中原的大辽陷入内讧,逐渐衰弱。

    等到宋朝建立,武力统一南方之后,当时正赶上辽国皇帝耶律贤意外去世,临终前让年幼的耶律隆绪继位,并且让他的皇后萧绰临朝执政,是为萧太后。

    萧太后,名叫萧绰,是辽国北院枢密使兼宰相萧思温的女儿,16岁嫁给了耶律贤,因为耶律贤身体不好,在其生前萧皇后就帮着他处理朝政,耶律贤对萧皇后的政治能力是足够认可的,所以才能放心在百年之后将辽国与幼子交到了萧皇后手中。

    可宋太宗赵光义对此并不知晓,他觉得孤儿寡母,必定软弱可欺,便决定趁机北上伐辽,暴打辽朝孤儿寡母,按理来说,剧本都写好了,就差演员就位了,奈何雄才大略的赵光义,两次北伐都惨败而归,输给了曾经根本不放在眼里的孤儿寡母手上,赵光义伐辽的雄心壮志被浇灭,此后,大宋士兵整体感染“谈辽色变”病,一提契丹就瑟瑟发抖,宋朝对辽朝的进攻态势也转变为防守。

    一个按照历史规律理应衰亡的政权,在萧太后的带领下,不但没有继续衰亡,反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越战越勇,达到一个巅峰状态。

    公元1004年,萧太后携辽圣宗率领大军南下,由于太宗赵光义已死,当时的宋真宗虽然拥有百万大军,却想要避其锋芒,向南逃窜,最后在北宋名臣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才亲征澶州。

    当时辽太后意识到,辽军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很多人都认为澶渊之盟是宋朝的耻辱,其实,我倒是认为这是宋朝外交上的一个巅峰,北宋之前与之后,中原政权都向游牧政权称臣,只有北宋与辽朝以“兄弟之国”相称。

    双方互不侵犯,但是大宋每年要向辽朝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在这样的协议下,双方保持了长达一百二十年的和平。

    萧太后执掌大辽政权四十多年,以一个寡妇的身份震慑大宋近百年,直到金国崛起,宋朝的那些文人士大夫才又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

    历史上的萧太后有多强悍,想必大家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吧!我深度怀疑,后来的杨门女将,压根就是以萧太后为原型,再加工创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