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文|王呈祥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中庸致和”,甭管是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當然書法也不例外。下面,開始今天的文章——《書譜》第二十三講:書法無“筋骨”則是魷魚,無“血肉”則是骷髏,缺一不可!

《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01

《書譜》:“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孫過庭(以下簡稱老孫)說,假如能將所有技法歸納在一起,一定要先致力於骨氣;骨氣樹立後,還需融合遒勁圓潤的特質。

所謂“骨氣”筆者理解是筋骨,而“遒潤”則為血肉。先存筋骨,再添加血肉,就好像一個人,有才好看,要骨肉相連有骨有肉才好看一樣;倘若只有筋骨沒有血肉,骷髏也,只有血肉沒有筋骨,魷魚也。其實,老孫的形容要比筆者我說得文雅,我們來看。

《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亦猶枝幹扶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雲日而相暉。”老孫說,好比枝幹繁衍的樹木,經過了風吹霜打才會顯得愈加堅挺;鮮豔茂盛的花朵,與白雪紅日相映,才會顯得更加嬌豔。人家說的就是這麼高端文雅,不服都不行。

02

既然是要骨肉相連(突然想吃烤串了),那麼就有兩個問題:一是筋骨多了會怎樣?二是血肉多了會怎樣?

《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1)“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雲闕,而體質存焉。”老孫是說,如果筋骨多,血肉少,就像枯木架設在險要處,或巨石擋在路當中,雖然缺乏妍媚,體質卻還存在。

2)“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託。”老孫說,倘若血肉多,筋骨少,就如百花叢中折落的花蕊,空顯芬美而毫無依託;又如池塘飄蕩的浮萍,徒有青翠而沒有根基。

《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筋骨多的是骷髏,血肉多的是魷魚,我說的沒錯吧?接老孫的話說,即便是皮包骨頭,人的基本輪廓依然還在,反之沒有筋骨,就是一攤爛肉,毫無美感可言(要是豬肉也可以,現在比較貴)。

03

書法的審美其實和人的審美是一樣的,無論是太胖或太瘦都會不招喜歡,人們大抵都喜歡不胖不瘦的。記得七八年前,我大概有80多公斤,身體略胖,媒婆安排我去相親,見到女孩人家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不合適”,後來從媒婆口中得知,原來人家嫌我胖,尷尬不?打那以後,我開始減肥,近幾年來一直保持在65公斤左右。

《書譜》:書法缺“筋骨”是魷魚,缺“血肉”是骷髏!

至於書法中筋骨和血肉的比例,沒有具體數字,要因人而異。偏好血肉多一點兒的,顏真卿、蘇軾約六四開(血肉六筋骨四)。偏好筋骨多一點兒的,柳公權、宋徽宗約四六開(筋骨六血肉四)。相較而言,比例適中者當屬王羲之,幾乎做到了五五開。

不管六四還是四六和五五,都可以,但絕對不能只走一條道,因為只追筋骨則成骷髏,只追血肉則成魷魚,需要二者和諧才可以,這便是我對書法“中庸致和”的理解。

好了,《書譜》第二十三講就到這裡,我們下一講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