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在陝西合陽縣的洽川鎮,有著這樣一座名山。這裡是俯瞰洽川大地的極佳位置,站在山頂,如果天氣好的話,能夠清晰的看見黃河對岸山西的村落,甚至是正在山上耕作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合陽洽川天柱山

《洽陽記略》中曾有這樣的記載載,“天柱山,在王村鎮西北。拔地百餘丈,亭然孤立,望之如柱。上有三清諸神廟廟旁多古柏,後建浮圖。東顧黃河如帶。侍御雷學謙建。進士盧醇有記。今乾隆年間主持道人趙和陽闢地重修。名人題詠最多。”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由這段記載可知,天柱山先是道家的領地,後來又增添了佛教,發展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名山。山為“侍御雷學謙建” ,這是雷察院(名學謙,字六吉,號來石)為故鄉辦的又一件好事。關於天柱山之名,山上原有清順治十六年( 1659)十二月所立《天柱峰記》石碑一通,由夏陽人辛卯科(順治八年,1651)中式舉人盧際明(即盧醇,字怡黃)撰文。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碑文載“夏陽川,古無天柱峰也。有之,自王堡始。王堡古非天柱峰也,名之,自六吉公始。六吉何為名峰也?蓋自百粵內召,適讀禮家居,遂舉桑梓利病,悉謀惟焉。縱觀吾邑形勢,築連城,開水道,其創造未可更僕,吾邑之形勢由斯全,吾邑之風氣由斯闢矣。因縱觀吾川之形勢,大河東環,連巒西峙,惟王堡適當南北之中,惟王堡迸出群山之外。是堡也,吾川之主峰也。六吉齊父漢之浮圖焉。人士絡繹道中,翹首西望,峴然秀出。拔地倚天,其峻峭也。如壁,其高騫也,如龍。其巍峨聳翠也,如金身。時有輪雲擁護其上,瑞煙繚繞其旁,大河之汪洋澎湃,此其砥柱也。天柱峰所由名也。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天柱峰之所以名人題詠最多,是因為此處“實當南北之中”,“揮臂堪指雷首月,舉目能識禹門船”,“拔地峰如柱,穿雲廟接天”,是俯瞰洽川風景的最佳位置,因之遊客甚眾。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天柱山上原來有兩株高大的白皮松樹,大河上南來北往的船工把它視作燈塔,遠遠地望見這白皮古松,便知道又到洽川了。可惜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山上的建築盡被拆毀,珍貴的白皮松樹也遭到砍伐。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從2002年開始,以原新疆自治區人事廳副廳長顏順孝同志為首的一批退休幹部,他們發動群眾投工獻料,不避風霜,經過幾年間的不斷努力,山上建築群已經逐漸的恢復起來。佈局合理, 錯落有致。浮圖也將於2008年重建。明萬曆十三年( 1585 )所立《重修王村招福寺碑記》和在山下發現的古代石佛,均已移至山頂。天柱山山門口修成牌坊一座 ,山腰建起了小碑林。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廿五日的古廟會已經恢復,並且熱闊非凡,天柱山將建成一座觀景山、花果山、文化山,成為了洽川風景名勝區的一個新亮點。

合陽洽川有座天柱山


天柱山上看洽川

如今的洽川天柱山,已經成為了洽川風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年四季遊人如織,人們站在山巔,展望著洽川的秀麗風光。當然您如果來洽川觀景,建議您一定要登頂天柱山,只有在這裡,洽川的無限風光才能盡收眼底。站在這裡,您可以吹著涼爽的河風,站在高處,一眼盡覽洽川景區的秀麗風景,同時也可以看看這做天柱山上的古老建築,感受感受那昔日天柱山建築的雄偉與壯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