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李玫瑾教授著名的教育心理學領域專家,她在教育訪談中曾說過這樣子的一句話:“

4、5歲是人格教育的關鍵期,所以家庭教育要重視人格教育。"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李玫瑾教授曾經也說過這樣一句話:家裡面有孩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由父母“寵出來”的。

“慣子如殺子”,時間長了,他們只會養成自私的性格。而絕大部分的成功者,被人們敬佩和記住的人都是有著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他們會擁有責任心,辛勤付出,會與人合作。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比如有些父母,孩子這次考60分,就開始期望下次考90分,如果達不到,孩子很容易洩氣。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當家長髮現孩子並沒有按照要求達到一定的期望時,家長就會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孩子身上,時常會對孩子說出"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太讓我失望了"這些話來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家長卻很少會反思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教育孩子,凡事要講究一個度,可是家長卻始終沒有認真的思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否是因為自身的原因。

今天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樣的情況會導致孩子"沒出息",而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1、 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因為各種生活誘惑,從而導致在學習和興趣上產生了失衡。在幼兒時期,孩子喜歡零食和玩耍,而當家長想要讓孩子學習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時,孩子就會開始排斥。即使家長嚴厲的要求孩子這樣做,但往往會發現,孩子會變得心不在焉起來了。因此,家長會把這種不認真的行為歸結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來。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明白以上的做法是不恰當的。真正想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變強,就要做到分配有度。家長可以適當規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比如在下午幾點可以吃零食,在上午幾點陪孩子一起閱讀。家長的參與性也是很重要的。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2、 喜歡看電視

看電視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愛好,一看到電視裡面的動畫片就停不下來。隨著長時間的坐在電視機前,家長很多時候因為忙而無法顧及。

時間長了後,孩子的身體機能會發生下降,並且會不願意聽從家長的意見。

久而久之,孩子更加潛移默化的不愛學習,從而導致未來可能會出現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從而導致"沒出息"狀態。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面臨這種情況,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對電視的關注度,可以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來降低孩子對電視的興趣。

偶爾也可以陪孩子去戶外多做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游戲,讓孩子不要過於依賴電視機。

3、 自控能力較差

孩子需要家長良好的引導才會擁有正確的行動觀念,當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會表現的很認真。當家長一去忙別的事情,孩子就開始放飛自我,並不是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了。孩子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認知很低,並且內容的缺乏趣味性會導致孩子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不用費力的事情上來。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這是孩子出現的普遍情況,可以通過讓孩子做某件事來獲得的成就感,幫助孩子做提升做事的積極性。比如當他成功的做完一件自己並不是很情願的事情,但是獲得了該有的學習成果。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毫不吝嗇的誇讚孩子,讓孩子對這種行為產生積極反應,增加這種現象的產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自己該做什麼有了基礎,就會憑藉自己的意願去做事了。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模樣,更多的在於父母如何引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和性格養成有很好的效果。

此套全綵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智商的提高和情商的發展。

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基本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