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父母需要花費全部的精力和時間在照顧孩子上,當看到孩子臉上的笑容時,想必每位父母的心裡肯定是相當欣慰的。

小李在半個月前生下了自己的寶寶,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小李總是陪伴在孩子的身旁。就在不久前,小李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已經過去半個月了,可卻從未看到孩子睜開過眼睛,這讓小李有些心慌,擔心孩子以後會沒有眼睛。小李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丈夫,兩人連忙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

等檢查結束後,醫生哭笑不得地告訴小李:"孩子的眼睛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寶寶的眼睛比較小,所以看起來會覺得沒睜開眼。"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原來小李和丈夫兩個人的眼睛都比較小,而且還是單眼皮,孩子遺傳了小李夫妻的眼睛,所以眼睛小得和"沒眼睛"一樣。

聽完醫生的解釋,小李才放下心來把孩子帶回了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沒有帶孩子的經驗,他們很多都像小李夫妻一樣沒有基本的育兒常識,最終鬧出了各種各樣的笑話。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可見新手父母在養育孩子前應該學習多一些育兒知識,那麼父母們要怎麼做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呢?

  • 學習有關知識。父母掌握相關的育兒知識是照顧好孩子的第一步,正確的育兒觀念能幫助父母知道應該怎樣科學地照顧孩子。有的父母認為沒有必要去專門學習育兒理論知識,雖然在照顧孩子方面上的經驗和實踐很重要,但沒有一定的育兒知識是很難在從根本上照顧好孩子的。

父母們可以通過書籍或網絡瞭解育兒有關的資料,還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來獲得育兒方面的知識。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 向長輩討教。長輩的人生閱歷和經驗都比年輕人豐富,所以我們可以向家裡的長輩討教照顧孩子的方法。在和長輩交流時家長應該謙虛耐心地討教,不能總是認為老人的方法是錯誤的。有些老人會認為只要用流傳下來的"土方子"去照顧孩子就肯定沒問題.

但隨著現在科學的進步,現代的育兒方式能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各位父母應該學會甄別老人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是對寶寶有害的,只有選擇合適的育兒方法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 不能一意孤行。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要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還會認為別人的意見都是錯誤的,這種育兒的態度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有些父母很少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孩子被錯誤的育兒方式傷害了,這些父母依然不更正自己的做法,而是固執己見繼續教導孩子,這隻會讓孩子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應該聽取別人的建議,不能總是一意孤行,要學會了解更多不同方面的育兒知識,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 聽醫生意見。醫生作為專業人士能給父母提供一些比較科學的育兒方式,比如孩子在幾歲時應該停止餵食母乳,在幾歲時孩子會開始說話等,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有時父母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因此父母在帶寶寶上醫院時可以向醫生諮詢適合自己寶寶的育兒意見,雖然有的意見可能和父母的想法有所違背,但只有遵循這些專業的意見才能讓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

寶寶出生後“沒眼睛”,媽媽擔心送醫檢查,醫生卻哭笑不得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參與孩子成長的全過程,但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不去了解有關的育兒知識,所謂的"照顧"可能還會傷害了孩子,因此各位父母在生養孩子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育兒準備,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

更多育兒小妙招請關注淺淺寶貝育兒,我是一個27歲的職場媽媽,經常和你分享日常育兒技巧,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