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的城市環境治理經驗值得廣州學習


東莞的城市環境治理經驗值得廣州學習


經常開車從107國道進入東莞的朋友都有這樣一種感受。

廣州範圍內的新塘鎮幾百米一個紅綠燈,三條車道幾乎被摩托車佔據兩條甚至三條,這讓脾氣再好的司機都幾近失去耐性,特別是遇到塞車的時候心煩意亂甚至狂躁。

終於經過了多達十來個紅綠燈後,突然剛看到“東莞”二字,眼前豁然開朗,橫衝直闖的摩托車群突然猶如全部消失了一般,六車道的馬路也變成了寬闊的八車道甚至十車道……

這讓司機突然感到剛才還開著的拖拉機,突然變成了法拉利。

東莞的城市環境治理經驗值得廣州學習


這就是東莞大力治理城市髒亂差成果的縮影。

為何一江之隔的廣州和東莞竟如此大的差距?(只談城市面貌,不談經濟)

東莞在2003年開始禁摩,是一開始就下定了決心,一方面抓到違法上路的摩托車一律重罰,另一方面對主動上繳自家舊摩托車車主進行獎勵。在這種獎懲分明情況下,東莞摩托車迅速消失,整個城市變得井然有序,因摩托車而起的交通事故大大降低,因摩托車造成的犯罪事件幾乎消失(摩托車搶奪)。

筆者也不是說一定支持完全禁摩,我知道少部分人還是反對禁摩的,因為他們覺得摩托車出行更加靈活更加方便,這種觀點我也認同,像我國寶島就是鋪天蓋地摩托車,但你們做到了像他們那樣嚴格遵紀守法了嗎?如果能做到在專門車道行駛,嚴格遵守紅綠燈,嚴格實行登記制度,像小汽車一樣同制度管理,那我還是支持。但目前廣州郊區的摩托車處於一種無管理狀態。

東莞的城市環境治理經驗值得廣州學習

我們還看到東莞很早前道路就實現了大部分道路黑化(鋪瀝青),而廣州範圍內的新塘,雖然經濟高度發達,但是到今天為止都還有大量的破爛水泥路。

新塘鎮內很多人行道無法行人,不是破破爛爛就是被亂停放的小車佔據,你要想連續在人行道上走一段路,那是很困難的事。但這種事情在東莞是不會發生的。

107國道廣州範圍內一直不見改造,瀝青也是前年才鋪上。而同是東莞範圍內的107國道早已經過拓寬改造成了八車道十車道,還大幅減少紅綠燈進行了快速化改造。

就算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城中村”在東莞都是統一規劃建設,車輛可以直接進出大部分樓棟,反觀廣州,“髒亂差”,“不見天日”,“握手樓”是他們的代名詞。

東莞在極短時間改變了人們對它的固有偏見,連續蟬聯幾屆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現在還是全國森林城市,這些種種成果都不得不讚嘆東莞在城市治理方面的魄力,更是讓隔壁的“家長”廣州羞愧難當。

廣州似乎對城市治理方面不夠重視,髒亂差不僅體現在增城區,主城區之一的白雲區更甚,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意外。

廣州幾次創文都失敗,不得不折射出廣州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無能,特別是郊區地帶。

廣州真的應該放下大哥的架子,多多像隔壁的東莞,深圳等城市學習,把廣州早日建成一個優美的城市。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