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祕密

在各種可以用來釀製酒精飲料的天然果汁中,葡萄汁只是其中一種。葡萄酒幾乎和遊牧民族的馬奶酒一樣古老。

葡萄的好處是可以釀造出很多樣的酒。

而且葡萄可以適應很多種土壤和氣候,產量也很高。果實能大量保存一種罕見的酒石酸,這種成分很少有微生物能夠代謝,卻有利於酵母菌生長。

成熟的葡萄含有大量糖分,能讓酵母菌產生足夠的酒精,其他的微生物因此無法生存。

因為這些特質,葡萄成為全世界產量最多的水果。其中70%是用來釀酒的。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產地和出口國。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曾在伊朗西部挖掘出一尊約公元前6000年的酒甕,底部留有葡萄酒的殘跡。

在法老陵墓發現的雙耳細頸葡萄酒瓶,其中許多標示了釀造日期、產製地區,有時還有簡短描述,還附上了釀酒人的名字,可見品酒的起源有多早。

早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葡萄酒已經是西亞和埃及的重要貿易品種。

最早的葡萄酒和野生葡萄都是紅的,用來釀白葡萄酒的突變葡萄最早出現在埃及,這是神唯獨賜予埃及的美酒。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西亞和埃及人把葡萄汁裝進大土甕中發酵,甕中汁液經過品嚐、分級、標示後,就塞上塞子並以泥土密封。

用氣密容器盛裝葡萄酒,可以讓熟成時間長達數年。

而好的葡萄酒,和葡萄本身的品質和成熟環境有關。


葡萄


似乎好葡萄也需要磨練。

要釀出好酒,葡萄必須成熟,孕育出足夠甜度。因此植株必須接受充分日照,還需要溫暖的溫度、礦物質和水。

而能孕育出足夠甜度、釀出好酒的葡萄,成長環境都比較艱難。在這種環境中葡萄的成熟速度雖然緩慢,但恰到好處。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如果水分過多,會讓果實淡薄無味;

如果土壤含氮過量,葡萄葉片就會生長過密,遮蔽果實,變了味道;

如果日照太盛、溫度過高,雖然果實甜度會升高,但酸度和香氣化合物卻會降低,釀出的葡萄酒強烈又單調。


這些條件並不是年年相同,因此葡萄酒的“年份”才顯得那麼重要,因為這代表著葡萄成長、收成的品質。有些年份出產的葡萄酒就是比較好。

既然葡萄如此重要,那麼孕育葡萄的周身環境自然更為重要。

當葡萄酒流向世界餐桌,品酒家們為了彰顯自己的專業素質,總會刻意強調葡萄酒的來源、產地、釀造溫度。

人們跟著重視起眼前這杯葡萄酒源自於哪裡。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法國將葡萄園的整體自然環境稱為terroir,意即“風土”。

葡萄園的海拔、坡度、位置;土壤的結構、礦物質成分、含水量;氣溫、陽光、溼度、降雨量等微氣候...都囊括在terroir之中。

這些條件在不同地區可以有很大變化,而不同的變化就會影響葡萄植株的成長和果實發育。

坡度和土壤會影響葡萄根部周圍的水分,位置和海拔影響著葡萄藤吸收到的熱量與陽光。

比如南向斜坡能增強秋季陽光照射,與平地相比高出了50%,能延長成長季節,積聚更多風味化合物。

為了釀出好的葡萄酒,釀酒者們總會盡力彌補這些年份與terroir的不足。

法國人在葡萄發酵時加糖已經幾百年了,就是為了補償成熟度不足的缺憾。

不過現代技術已經可以在釀酒過程中對成分進行不同程度的操控,年份與產區的影響就略微遜色了。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開始發酵之前,釀酒師通常先在壓榨果汁裡增添兩種物質。


一是二氧化硫,用來抑制有害的野生酵母和細菌滋長,還可以防止風味分子和色素分子氧化。很多幹果也採用這種處理方式。

二是糖或酸,用來平衡糖與酸。如果氣候寒冷,葡萄含糖量低,就無法生成足夠的酒精,釀不出穩定的葡萄酒,所以要加糖。而炎熱氣候成熟的葡萄則會代謝部分酸類物質,釀成的葡萄酒滋味平淡,要加酸。


法國釀酒師通常加糖,美國釀酒師一般會添加酒石酸。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相比於穀物,葡萄更容易發酵,甜汁裡面的酵母菌一旦出芽馬上就開始滋長。因此,儲存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儲藏


葡萄酒是一種敏感的液體,要費點兒心思才能保存得好,懂酒的人,甚至能在儲藏期間改善酒的品質。

在溼度適中的陰涼處,將酒瓶側放儲藏。

保存葡萄酒最好的地方是傳統式酒窖,適當的溼度可以防止軟木塞外緣收縮。

而恆溫是為了防止瓶中的酒液和空氣的體積、壓力發生變化,避免瓶身和軟木之間的空氣和酒液位置移動。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陰暗的環境。減少高能量的光線穿透氣泡酒和其他種類的白酒,可以避免酒生成含硫的異味。

在10℃~15℃的低溫環境可以延緩葡萄酒醞釀氣味,長期保持葡萄酒複雜的風味。

家庭儲存喝不完的白葡萄酒,保存的秘訣是低溫,塞上瓶塞,放進冰箱就可以了。

但紅酒成分比較複雜,冷藏後溶解物質會析出而出現雜質,風味會改變,並且無法復原。

喝剩紅酒的儲存秘訣是儘量避免接觸氧氣,可以把酒瓶裡半空的空氣抽掉,或者倒進可以裝滿的小瓶子裡。


醒酒


有時,葡萄酒在飲用前“醒”一段時間,風味還能再改善。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醒酒,就是讓酒“呼吸”。增進葡萄酒的香氣,酒的呼吸能加速某些異味散失,還能促使新釀的紅酒加速熟成。

當酒中的揮發性物質散失到空氣中,同時也會讓空氣中的氧氣進入酒液,和揮發性分子反應,改變酒的香氣。

最有效的醒酒作法是把酒液倒在開口廣而淺的醒酒瓶中,讓液麵持續大幅與空氣接觸。

不過,呼吸也會讓香氣散失,還可能讓已在瓶中醞釀多年的陳酒喪失繁複的風味。

從葡萄酒倒進酒杯開始,即便是在杯中靜置都會吸收氧氣。

從飲用的第一口開始,直到喝完,酒的香氣會一直改變。細細品味這種過程,循序品鑑其變化,也是飲酒的樂趣之一。


口感與滋味


葡萄酒的滋味大半要靠酸度、酸甜平衡度和酒的鮮味而定。

葡萄酒有了酸味才不會顯得單調,有時這股略澀的酸味甚至成為整體風味的精髓。

一般而言,白葡萄酒的含酸量約為0.85%,紅酒大概為0.55%。不過酵母還是會製造出甜味分子。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有的葡萄酒入口後略顯澀感

。原因是我們的唾液中的蛋白質具有潤滑作用,葡萄酒中的單寧酸會和蛋白質作用,讓唾液顯得粗澀而不滑潤。

這種微澀綜合其它成分中的順滑粘滯,再加上味覺的甜稠,共同作用成一杯口感複雜風味強勁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風味與口感,香氣深入靈魂。

我花了3個月研究葡萄酒,發現了這些秘密

儘管酒精中的香氣分子只佔酒液總重的0.1%,卻是葡萄酒風味飽滿的重要成分。

葡萄酒的香氣迷人到難以琢磨,有時你會從酒杯中聞到熱帶水果的味道,有時聞到的是木料香氣,有時還會有淡汽油的味道散出。

不過,釀出酒香的主要功臣是酵母菌,酒液中的揮發性分子大半來自酵母代謝生長的副產品。

酵母菌為人類帶來的美妙之處實在難以想象。

釀酒師發現了這點,還把它與泛酸的葡萄酒液體混合,製成了流傳千年的液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