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一個企業除了以利潤為目標之外,還要又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因此,這需要企業管理者有慈悲心、眾生平等心,俗稱“菩薩心腸”。“十心”領導具體指的是——慈悲心、平靜心、清淨心、寬容心、忍耐心、利樂心、平等心、奉獻心、淡泊心、無慾心。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1、慈悲心

為什麼很多現代人生活得不快樂?為什麼我們拼命追逐、苦心經營,卻往往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佛教對此的回答是:今日人類所面臨的問題,需要以一種正面的心態和慈悲心來面對,藉由開展一種普世的責任感,便能解決我們大部分的問題,而這種普世的責任感,便是慈悲慈悲是佛教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只有達到慈悲與智慧雙重圓滿才能證悟成佛生活中,我們對他人產生一種真正的關懷,並且勇於承擔起給予他們幸福、拔除他們痛苦的責任,這種關懷和愛便是慈悲。

與此同時,慈悲也是一種最為徹底的自利——當我們淨內心的大門敞開,去關懷和愛護他人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生命中的一切都變得很容易因此,慈悲也是現代人自愛的最佳方式。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2、平靜心

會“舍”就是要學會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如果能夠主動停歇、做減法,減掉貪慾、執著、心靈負擔,這個人就不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功德、壽命就會增加。因為心裡的空間越來越滿,煩惱也越來越多;你放棄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當你放棄的那一刻,你的心的容量,就在無形之中變大了。

這樣,減少一次奢靡,就等於增加了一份靈魂的純淨與人生的寧靜;減少一次應酬,就等於增加了一份家人的親情與生活的從容;減少一次諂媚,就等於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嚴與心靈的輕鬆。這就是減法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減法使人更能清醒科學地悟透人生的內涵,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使人生不至於走向極端,從而使人生更充滿活力,更健康、更有意義。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3.清靜心

什麼是清淨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淨心。什麼叫一心,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唸佛,心裡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每個眾生,蚊蟲螞蟻、妖魔鬼怪、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一向專念,心就覺悟了。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4、寬容心

假如你不按“寬容”行事,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試想,如果你因別人的一點過錯就心生怨恨,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想打擊報復,整日沉湎於一些瑣事上,那麼你還有精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嗎?所以,我說,學會善待下屬,擁有豁達、寬容的胸懷是成功領導必須走出的第一步。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或解決時,你不妨用寬容去試一下,或許它能幫你實現目標,解決矛盾,化干戈為玉帛。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人能饒人,人才會容你,這也是寬容的回報。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善待。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5、忍耐心

世界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意志堅強的人,另一類是心態薄弱的人。後者面臨困難、挫折總是逃避,畏縮不前。面對批評,他們極易受到傷害,從而灰心喪氣,等待他們的,也只有痛苦和失敗。但意志堅強的人不會這樣。他們的內心都有股與生俱來的堅強特質。所謂堅強的特質,是指在面對一切困難時,仍有內在勇氣承擔外來的考驗。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6、利樂心

靠犧牲自身生存和生殖而增加其他個體生存機會和生殖成功率的行為。有些是表現型層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基因型層次上的利他;有些是徹底的利他行為,即表現型和基因型均是利他的。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7、平等心

有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盡一份孝順得一分利益,獻一份愛心得一分利益。什麼叫真正的敬愛與禮貌?就像剛才說的,時時處處當中,你都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都能誠心誠意、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奉獻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敬愛。真正做到了,能積累無量的功德與福德。內心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還有什麼可難的?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8、奉獻心

領導幹部要講奉獻。一要能吃虧。要牢記“吃虧是福”。“虧了我一個,幸福千萬家”的信條,把責任看重一點,把地位看輕一點,把事業看重一點,把名利看輕一點。

要常懷學習之心,把工作當作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應該認真吃透“上”情,準確把握“下”情,努力成為“政策通”、“活字典”、“筆桿子”、“多面手”;要常懷服務之心,時刻保持甘為人梯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心態,多記人的好處,多看他人的長處,多想他人的難處,不自私、不嫉妒,“利萬物、而不爭高下”,甘當“無名英雄”,甘作他人“嫁衣”。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9、淡泊心

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種貪慾。當今社會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並非沒有。志遙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強調這一點,且身體力行,把榮譽給別人,快樂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欽佩他的學識修養。

“淡泊”是人們常常向往和追求的一種境界,人們常常把“寧靜致遠,淡泊明志”作為最高境界。當然,凡事都要講究個度,特別是領導幹部,如果凡事都“淡泊”,勢必會滋生惰性、影響工作。因此,辯證對待“淡泊”,對於領導幹部保持政治覺悟清醒、提升人生價值、弘揚優良作風大有裨益。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10、無慾心

領導者不授權,不“無為”,企業就會被人連根伐去,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散人”,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讓企業活得更久更強大。筆者表示,這個“散”是“形散神不散”,在企業當中,企業運營的格局、戰略、思維、運作的模式和系統都離不開領導人的思想,就如同樹幹從根部不斷地吸收養料和水份輸送給各個樹枝分叉。因此,企業領導者需要用一種無形的思路指揮全局,最終無為而有治,這才是立大業的根本之道。

讓自己無用,團隊有用,是領導者最重要的戰略部署;讓自己無能,團隊有能,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所在;讓自己無為,團隊有為,是領導者在企業最大的作為。

想當領導或老闆,你一定要有“菩薩心腸”!蘊含人生智慧

管理者的認知,決定企業未來的高度!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對周圍的世界有足夠認識,並不斷的精進自己。

想了解更多管理和行業案例,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收穫管理智慧,破譯發展密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