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追尋自我的海邊少年——《海邊的卡夫卡》成長主題解讀

那個追尋自我的海邊少年——《海邊的卡夫卡》成長主題解讀

2002 年秋,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推出了他的新作《海邊的卡夫卡》, 上市後立刻成為暢銷書,。2006年榮獲弗蘭茨·卡夫卡獎,併成為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爭奪者。這部凝結著作者心血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當代的日本讀者,同時在海外引起極大的震動。誠如作者所說“該是由我向他們傳遞些什麼的時候了”。

整部作品一改村上往日俊逸的筆風,變得筆調深沉、語重心長。書中作者闡發了更多對於人與自然、人與戰爭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等眾多的人生問題的思考。被日本達文西雜誌票選為 “2002 年度圖書榜第一名”,翻譯後進入我國高居暢銷書榜排行榜。

小說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位離家出走的十五歲的少年,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在不幸的境遇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獲得人生的意義, 在心理上不斷成熟, 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少年”的經歷。在田村的童年時代, 他的母親帶著姐姐拋下他離家而去, 田村一直在父親的陰影下成長, 少年時代他被父親詛咒 “長大後會殺死父親, 玷汙母親和姐姐”。於是帶著對生命的困惑和恐慌, 在 15 歲生日這天,田村決心離家出走, 來到四國的高松縣, 在以後的二十多天裡, 他經歷了夢中殺父、圖書館與“母親”( 佐伯女士) 幻愛、穿越森林幻遊“彼世界”等奇特體驗, 在櫻花、大島及佐伯女士等人的幫助下, 他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動機, 最後以堅韌、頑強的姿態返回現實生活, 開始了新的生活。

不同於村上春樹以往小說的主人公, 在這部作品中, 作者寫了一個 15 歲少年成長過程中一段奇妙卻深具寓意的經歷。正如作者所說: “他們的身體正以迅速的速度趨向成熟, 他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 困惑和猶豫”,“ 而同時許多人願意拯救或結果上拯救了他的靈魂”。

正如作者在中文版序言中說:“ 把一個少年設定為主人公是這部小說最根本的一個主題。”所以我們說, 在某種意義上, 《海邊的卡夫卡》可以視為一部成長小說, 它有著深刻的成長主題

本文通過對小說文本的細讀,從作品的主題表達、敘事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文中的隱喻含義等方面入手, 分析作者小說內含的深刻寓意以及對西方小說 “俄狄浦斯情結”手法的成功運用,並引發當代人對自身成長過程的思考。


那個追尋自我的海邊少年——《海邊的卡夫卡》成長主題解讀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與卡夫卡

作者村上春樹為何要借用卡夫卡的名字來給作品中的主人公命名呢?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對話:“不用說, 你看過弗蘭茨·卡夫卡的作品嘍? ”我點頭: “《城堡》、 《訴訟》、 《變形記》⋯⋯”這段話似乎可以證明, 村上的小說在題名、荒誕故事以及人物構想上, 均受到奧地利現代主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的顯著影響。卡夫卡的小說諸如代表作《變形記》, 故事、人物是變形和荒誕不經的, 而且人們一般喜歡用“卡夫卡式”來形容生活的孤獨和命運的荒謬,。村上春樹顯然是用這個隱喻作為一個內在的精神線索貫穿了全篇。

在捷克語中“卡夫卡”就是烏鴉的意思, 布拉格人習慣以“卡夫卡式的”來比喻生活的荒謬,;而日本自古以來即視烏鴉為靈鳥, 以其叫聲占卜吉凶

, 東京又是一個多烏鴉的城市, 少年於是起名叫卡夫卡。令人驚奇的是弗蘭茨·卡夫卡與我們小說的主人公有著極其相似的童年生活

小說家卡夫卡自幼生活在嚴父的身旁, 父親的暴躁形成了他的夢魘; 而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所描寫的十五歲的中學生“田中卡夫卡”為逃避殘破和孤獨的家庭生活而出走的情節與卡夫卡非常相似。

弗蘭茨·卡夫卡筆下的人物雖然看似強烈變異、荒誕不經,但渾身卻散發著揮之不去的孤獨氣質;而本書中的主人公也沿襲了這份孤獨感,母親帶著姐姐的離開、成長時受父親的詛咒,這一切讓主人公有著一種“宿命式”的孤獨感

這種孤獨感來自於主人公‘自閉’症狀,他極端自閉,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甚至不能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除去同體育館教練員的交談,除去跟隔一天上門一次的家政阿姨之間的三言兩語以及學校必不可少的幾句話,我差不多不向任何人開口

”,在潛意識之中“在自己的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儘量不放自己出去”,並每時每刻注意不讓這堵高牆崩塌。

主人公在“自閉”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心中對愛的嚮往,並且這份嚮往更加強烈和真切。 雖然和周圍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之中,有著難以逾越的界限,但是主人公仍幻見一位叫“烏鴉”的少年,他像哥哥般地陪在他的身邊,指導著他的一舉一動;而當他看到用同車的櫻花時,立即讓他有久違的姐姐的感覺;在甲村圖書館看到佐伯女士時,更是讓他有“母親”的幻覺;以及和大島像“朋友”般的相處,我們都能清晰地看到一個內心孤獨,而又渴望愛的滋潤的少年形象。

田村卡夫卡在與父親關係決裂後,獨自一人茫然上路了。他的父親在小說中有一個預述性的虛幻存在, 他曾詛咒式地預言說, 田村卡夫卡將像希臘神話中的俄狄浦斯王那樣弒父奸母。結果, 田村卡夫卡果然在夢幻與現實地臨界處沾染了血汙( 實際殺死他父親的是另一人物中田) , 且與生母佐伯( 少女時代) 發生了戀情與性事。

對此卡夫卡通過冥冥之中一直與自己交流的一位名叫“烏鴉”的少年道出了心聲:

你再也不願忍受讓各種東西任意支配自己、干擾自己。⋯⋯你心想如果那裡存在詛咒, 那麼就應該主動接受它。你想迅速解除那裡面的程序, 想爭分奪秒地從其重負下脫身, 從今往後不是作為被捲入某人如意算盤的什麼人、而是作為完完全全的你自身生存下去。

為了獲得一個全新的自我, 卡夫卡的確如父親詛咒地那樣做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完結, 而是“什麼也沒擺脫, 莫如說詛咒在你精神上地烙印比以前更深了。⋯⋯遺傳因子裡至今仍然充滿著那個詛咒, 它化為呼出的氣, 隨著八方來風撒向世界。你心中的黑暗的混亂依然故我。

為了徹底擺脫這種夢魘般的折磨和不惑, 卡夫卡憑藉母親給自己留下的《海邊的卡夫卡》這幅畫找到了時間的“入口”, 在另一個時空裡他遇見了年輕時的母親, 得到了“母親依然愛我”的答案,從此母子冰釋前嫌。卡夫卡也因此重獲新生, 雖然心中依然有些許感傷, 雖然還未完全明白“活著的意義”,但畢竟一切都已過去, 最終自己也“一

覺醒來時, 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總之, 一切都沒有明白的答案, 因為小說主人公是個 15 歲的少年, 少年們的靈魂正在四處遊移而不是固定於一個方向, 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 而精神仍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困惑和徘徊, 如果沒有人對其敞開溫暖的懷抱, 伸出有力的雙手, 他們就有可能墮入被詛咒的命運, 隨波逐流。

文中出現的與書同名《海邊的卡夫卡》這首歌的歌詞也讓人值得玩味:

你在世界邊緣的時候

我在死去的火山口

站在門後邊的

是失去文字的話語

⋯⋯

溺水少女的手指

探摸入口的石頭

張開藍色的裙裾

注視海邊的卡夫卡

歌詞隱喻了這個十五歲少年,他被衝往世界的盡頭, 又以自身力量返回。而返回之際他已不再是他, 他已進入下一個階段。於是, 我們領教了

世界是何等兇頑, 同時又得知世界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

《海邊的卡夫卡》與“俄狄浦斯情結”

《海邊的卡夫卡》套用了古希臘著名神話故事“俄狄浦斯王”的素材,為我們描繪了一出具有“俄狄浦斯情結”的現代神話。古希臘神話講述了一個叫俄狄浦斯的孩子因為被神詛咒長大後將會“弒父娶母”。為阻止悲劇的發生,在他一出生後便被拋棄,後幸運地被他人收養。但長大後因擔心詛咒實現出走到遠離養父母的地方進行自我的放逐,但最終還是未能擺脫命運的捉弄,當俄狄浦斯得知一切真相後,悲痛萬分之下刺瞎自己的雙眼

田村卡夫卡為了逃避父親加於他身上的“軾父娶母”的詛咒, 遠走他鄉, 最後卻還是陷於命運之中。他借中田的手殺死了父親, 又在似夢非夢中與母親, 姐姐交合。因此在田村卡夫卡的身上, 明顯疊印出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俄狄浦斯王的影子

而與俄狄浦斯相比, 田村卡夫卡的命運要更加痛苦, 因為他無論是出走還是留駐, 都在有意識地遠離那詛咒

如果卡夫卡留在家裡,雖然是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和母親姐姐相遇的可能性, 但是也離殺父的詛咒最近; 如果他離家出走, 雖然離殺父的詛咒最遠, 卻又最大可能地遇見母親和姐姐,並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對她們的罪孽,因為卡夫卡已經不記得她們的相貌。他似乎怎麼做都是錯, 都是險。

《海邊的卡夫卡》正是借用了這個神話為我們講述主人公卡夫卡“離家出走”、 “殺父奸母”的經歷,從雖然兩人的命運和行為看似十分的相像,但行為本質又有著極大地不同。俄狄浦斯在得知神諭之後對自己的“自我放逐”是對“弒父娶母”的命運進行抗爭的行為,而“弒父娶母”的罪行正是在抗爭命運的過程之中無意而為之,這正是古希臘悲劇的主題“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

而卡夫卡的“離家出走”似乎是故意而為之或是為了實現這一命運而故意為之的。卡夫卡離家出走,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出逃而是抗爭, 他沒有單純地等待,而是默默地向命運探進

到後來, 他明知佐伯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 卻並不逃走, 仍然接受了和她的性愛關係; 然後又以夢境的方式,並與“被自己認定姐姐的櫻花”在夢境之中發生性關係。既是對命運的實踐,更是通過這一行為對命運的另類抗爭。是作者意圖賦予主人公宣戰的姿態。

即使主人公田村卡夫卡也有疲憊惶惑的時候,“我周圍發生了那麼多事情, 其中有的是我自己選擇的, 有的根本沒有選擇, 即使以為是自己選擇的, 感覺上似乎在我選擇之前即已註定要發生, 而我只不過把某人事先決定的事按原樣刻錄一遍罷了, 哪怕自己再怎麼想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甚至覺得越努力自己越是迅速地變得不是自己, 好像自己離自身軌道越來越遠, 而這對我是非常難受的事。”

此時, 小說中另一個含義非常深刻的人物大島告訴他: “縱使那樣, 也就是說縱使你的選擇和努力註定徒勞無益, 你也仍然絕對是你, 不是你以外的什麼。你正在作為自己而向前邁進, 毫無疑問, 不必擔心。”只要人沒有在命運的漩渦裡失去自己的本來面目, 沒有被命運剝掉本質內涵而仍然堅守在自己的位置, 一切抗爭就都不是無意義。

俄狄浦斯是在對“弒父娶母”命運的鬥爭過程中中了“命運的毒箭”,小說中的主人公卡夫卡卻從主動實踐父親詛咒的過程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從而返回真實世界。

正如書中寫到的“他被衝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力量返回。返回之際他已不再是他,他已進入下一個階段”。村上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古希臘神話故事,為我們描繪出當今世界人們困頓、迷茫,但卻堅持不懈尋求出路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一個新的現代神話形象

村上春樹的藝術特色

1、雙線結構

村上春樹的小說採用了“雙線結構”,作者用兩條平行線推進故事,一動一靜,,一實一虛, 一個“此側世界”, 一個“彼側世界”。

真實與想象、現實與虛構、日常與怪異相互交織重疊,形成村上文學的獨有的特色

《海邊的卡夫卡》共分 49 章, 用奇偶數章節分開。奇數章節是用寫實手法講述 15 歲少年田村卡夫卡的成長故事;偶數章則用魔幻手法展現一位老人的奇遇。兩條線索在並行發展中兩次偶合: 中田老人殺死虐貓狂人 (即田村的父親 )的時間,與田村夢見殺死自己父親的時間一致;中田老人臨終前奮力封上通往彼岸世界的“入口石”,正是田村答應母親的請求從彼岸世界返回現實時經過的“入口石”。 小說以這兩點偶合為紐帶 ,將兩條敘事線索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

兩個故事交錯推行,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逐漸接近,終究交接,然後又分離,從寓言的世界迴歸到現實的世界。而主人公也最終成長為“新世界的一部分”,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 15 歲少年”。

這種平行的寫作結構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形成了一種條理有序的敘事空間。作者一邊用夢幻般的文字推動情節的發展,一邊又將某些細節用寫實的手法真實地描繪出來。一正一反的敘事結構,完美的虛實搭配,集現實與夢想、客觀與主觀、平常與不平常於一體,使《海邊的卡夫卡》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2、荒誕和魔幻

荒誕是上個世紀出現在現代主義文學中有著鮮明表現的文學創作手法。《海邊的卡夫卡》在創作中也運用了這種荒誕。表現在對隔離感和陌生感的一種營造,並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刻畫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及荒誕。

如在卡夫卡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他做出了這樣的描述:“田村卡夫卡? 是那樣的名字。不可思議的名字。可那是我的名字,我堅持道。”另外,村上春樹的創作也深刻受到後現代主義黑色幽默思想的影響,對世界的荒誕給予了付之一笑的態度。

小說另一條情節的敘述也是荒誕的,充滿了魔幻色彩。故事開端先交待一件有發生時間、地點的學生集體昏迷、失憶事件,再引人學生中一名叫中田的人半輩子渾渾噩噩的經歷。這位中田似乎到了老年記憶仍是缺失。當他遇到專門殺貓、收集貓的魂靈製作笛子的怪人瓊尼·沃克後,瓊尼·沃克對貓的虐待誘發了他 心中的殺人慾望。

中田結果了這個兇殘傢伙的性命後,才開始走出了混沌的生 存狀態。後來,中田請途中偶然相遇的青年人星野去神社尋找一塊神異之極、會誘來雷電的“人口的石頭”。最後,石頭出現,中田死去,這時他體內又出現一個形態怪異的“物體。這是一個拒絕用生活常理與因果敘述連接的荒誕的故事,充滿魔幻主義色彩

3、隱喻的手法

隱喻的最初含義是將原意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出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隱喻是一種採用不同語言表達事情的表達方式。”隱喻可以與現實形成互補,彌補現實中的缺憾,讓人們更生動、準確地認識現實世界。

小說詳細論述了人們對圖書館的印象,每個人的腦子都如同一個盛滿書的圖書館,盛滿了記憶,每當我們想要發掘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就需要製作出一張記憶檢索卡,這樣可以及時對頭腦中的記憶進行梳理、更新和淘汰。可以說,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設置的圖書館中。

主人公卡夫卡的名字也具有豐富的隱喻意義,有時表達的是烏鴉的含義,有時表達的是一種另類的生活方式,這種現象在小說中比比皆是。比如卡夫卡父親瓊尼沃克的名字來自一個商業品牌,由此,卡夫卡父親的名字被隱喻為現代商業社會的一種象徵。

此外,在《海邊的卡夫卡》這部小說中還存在多處隱喻:音樂是隱喻,油畫是隱喻,風是隱喻,晝與夜是隱喻,圖書館是隱喻,森林是隱喻,小木屋是隱喻,入口石同樣是隱喻,烏鴉是隱喻,蝴蝶是隱喻,大島是隱喻,瓊尼·沃克和佐伯也全部是隱喻。在隱喻中向人們展示了這個世界上扭曲的東西,這個世界是荒誕。而人的無知更是可怕

讀懂了隱喻,才能真正讀懂了《海邊的卡夫卡》。它在“成長小說”的框架中,用光怪陸離的隱喻,展示生活的“兇險”。正是這種種充滿奇思妙想且寓意豐富的隱喻,將一個少年曲折的經歷以及內心的成長過程刻畫得活靈活現,生動地告訴讀者“這個世界如此險惡,但是也有它溫暖和美好的地方”。

結語:《海邊的卡夫卡》立足於現實的日本社會,巧妙的融入了魔幻主義色彩,其現實與魔幻互相穿插進行,互相融合,真實的將殘酷的現實與奇異的魔幻境界結合起來,通過奇幻式的隱喻描寫,道出了現實世界的存在,表達了 “我”在現實世界殘酷現實下的內心世界。在魔幻與現實之間,讓我們的身心靈魂在離奇、矛盾和複雜的過程中不斷蛻變昇華,告訴 “我”要積極面對生活,熱愛生命,熱愛和平,與現實世界相抗爭。在這部作品中, 我們可以找到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 或許正像作者本人所說的那樣, “田村卡夫卡君的許多部分是我、又同時是你。”《海邊的卡夫卡》如實地道出了成長的苦悶、無奈、恐懼與好奇, 足以引起我們的感動與共鳴。


那個追尋自我的海邊少年——《海邊的卡夫卡》成長主題解讀

作者隨緣:溫柔浪漫的雙魚座女主,對生活有夢想有激情,珍惜那些看起來平淡的幸福時刻。相信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