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玩手機的水平還不如現在四五歲的小孩玩的好呢?

健康人生2057


這個說的沒錯,現在五-六十歲的人的確沒有幾歲的小孩會玩手機。但是,這個不是絕對的。本人55歲,比很多年輕人玩兒的好多了。

現在的老年人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如果老年人真的跟上時代了,那麼,看問題就會比年輕人更透徹。關鍵是不能懶惰,或者有依賴心理。

本人經常結交年輕人,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一,現在的年輕人智力上不如幾十年前,這可能主要是食品和教育出了問題。其二,現在三十左右的年輕人只有大概1%能夠跟上這個時代,這部分人很有創意,是將來的精英,但90%的年輕人從來就不瞭解這個時代,不要說跟上了。本人經常跟年輕人交談,年輕人普通認為,通過一次談話(主要談科技、創新、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的發展),他們大多認為,開了眼界,瞭解了一點這個時代,有脫胎換骨之感。

當然,老年人脫離這個時代的比例更多,一萬個人,可能才有一個能夠了解這個世界,這是事實,不得不承認。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懶,不會學習,也不願學習,依老賣老,無所事事,而且道德水平低下。我經常會跟年輕人說:等我們這一代人都死完了,社會風氣就會好了。

的確,現在很多老年人在公共場合做出了很多不道德的事,而且振振有詞。誠想,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要在各種事情上多多體涼,說嚴重一點,沒有現在年輕人的努力、奔波,老年人憑什麼領退休工資?是年輕人養活了你呀!所以,老年人要有正能量,多為年輕人考慮才好,我們的國家才能和諧,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每日一篇小禪文


要問為什麼六七十歲的人,玩手機還不如四五歲的小孩順溜,不妨先聽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怎麼說的。

要知道1955年出生的莫言,年紀並不算太大。當記者問他的心理年齡有多大時,莫言說:

我覺得我的心理年齡有一百多歲了。因為我常常害怕新事物,比如新手機、新電腦;同時,留戀舊事物,留戀茂腔、說書人、老母親擀的麵條的味道。但每當我提筆寫作時,我會忘掉自己的年齡。……

有了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我們就像生活在一種透明的狀態下。和世界隔著一層單向玻璃,我們看不清外面,外面卻把我們看得清清楚楚。

我也感到恐慌。有太多新鮮的東西,像新手機、新電腦,我剛學會使用,技術已經更新換代了。

他很真實地說出了,老年人面對新事物,有種跟不上趟的恐慌感,因適應性差感到無力。當今大約是幾千年來,社會變化最快的時代。大多數層次的老人,不再是智慧經驗的積累者,而是無所適從的茫然,尤其保守戀舊的人。

在很多60歲以上老人看來,電腦手機,無疑是屬於年青人的高科技產品。經歷過物質匱乏年代的人,對日新月異的網絡而言,需要反覆學習才能掌握的時髦技能,而不是生活的應用小工具。

除去身體原因——老眼昏花,手拙記憶力差,同四五歲的小孩子無知無畏相比,他們有著更多的顧慮。比如網貸,某某又被新型網絡騙局騙了多少錢,如果沒有Wifi手指頭一點,流量會跑光一套房子錢,點手機支付錢付多了怎麼辦?

更擔心轉賬轉錯了,手機掉了錢沒了,他們害怕後果。所以銀行裡一到發工資日子,擠滿了取款的老人,除了急用,不少人覺得拿到手裡踏實。

四五小孩子新奇好學,手機不過是個好玩的電子玩具。他們善於學習摹仿,也喜歡探索未知,更不必為錯誤買單。如有失敗的經驗,頂多大人不給玩了,如果亂刷了不用負責任,大人更多自責,孩子也不明白為什麼。

但是四五歲的小孩,每天玩手機不應超過1小時。對於低齡孩子來說,避免手機依賴症,多運動和父母相處時間更重要。

"蘋果之父"喬布斯,就限制他的三個孩子,在家使用智能電子產品。

人人都有老去的時候,身體的衰老也許能慢慢接受,而精神的落伍,不可避免產生虛弱感。

因此老人們對於智能手機的態度,除了逃避拒絕使用,也要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新事物才行。

(也說給終將老去的自己。)


湘會大叔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前浪曾經也很浪,如今卻成糊塗糨。'

六O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了,經歷坎坷,多災多難,到了這個歲數想學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難啦。就像本人,自認還不笨不愚,可自從買了智能手機後,到現在有些功能和程序還沒全整明白呢。孩子教會了,過後就忘。倒是我那六歲的小外甥無師自通,她爸媽玩手機,她在一邊看一會兒就會了。

老了就是老嘍。不服不行啊!


老墨樵


馬拉松為送情報一溜小跑80多里,活活累死,為啥不用通訊設備或手機?梁山好漢徒步行程千百里奔梁山,為啥不坐高鐵或飛機?明白這個理,回答了你的題。


前景樂觀


我們五十年代的人,是對電腦手機玩的都慢,因為那時窮,家裡沒電腦了,我借了兒子光了,很早就學電腦了,就是學打五筆字來著,還有看張愛玲寫的書,還有鏡花源這本書,上QQ是2000年就開始了,只是不會,也幾天上一次,後來才懂怎麼說話,怎麼打開,那時感到新鮮,我記得我的第一個名叫彩雲飄飄,網友演員多,而且都很年輕,用了有一年,被別人給盜了,黑屏了,沒辦法找個老師給格式化了,和那個QQ,不是一個批次的,進不去了,因為密碼不對,我想買是別人進去,改了密碼了。就又開始學打字,一打開就是李白的將進酒,就慢慢的記住了。那時不到五十歲,記姓比現在好多了,兒子去山東,把電腦拿走了,幾年沒有了,愛人給我手機,就只能打電話,發短信,所以真不如孩子會電腦。,2010年別人的不要的電腦拿來了,就開始用上了,這回就會多了,為什麼那時那麼不會電腦,只因家庭困難,每家安於掙錢,所以沒學的電腦知識太多了。後來一直用了幾年電腦,現在手機是有了,小米手機也挺好的,也比那些雜牌好用,一直用到現在,微信都會玩了,出門也用微信買東西了,交話費都會了,只是在別的手機上買東西還沒弄明白,我想得加那個手機才行吧,也算會了。這都不如小孩會。

社會在前進,一些手機能辦的事,一定要學會,在家學會買東西,給送到家,買藥給送到家也學會了,再有的就是這個樣子,都要學會 出門遊都是房卡,一切都是電話訂單,買火車票買飛機票,都要用手機,所以我們這代人努力吧!





金秀雲


我看了題目感覺有點不舒服,50年代60年代的老年人,玩智能手機不如小孩們,是不是打擊面太大了。我是5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智能手機已經離不開我的日常生活,無論菜市場買菜,還是逛超市,都是掃支付寶二維碼付款,既方便又安全。自從有了智能手機,退休養老金再也不用排隊等候叫號領取了,我都是用智能手機下載的手機銀行轉賬,外出旅遊購買飛機票、火車票、訂賓館,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機操作,方便快捷。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在淘寶或京東網上購買的。另外、我身邊會玩智能手機的老人多的是,有用智能手機理財的,有用智能手機炒股的等等。老年人會的孩子們不一定會。誰會誰不會關鍵看你學不學。我的體會是不管男女老少,只要學習,一學就會。學習互聯網軟件產品研發,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玫瑰][玫瑰][玫瑰]



廣志2017


我已過花甲,但一般青年人會玩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音響等,我都會玩。90年開始學打字(五筆),96年開始用數字手機,99年買了電腦,02年註冊了QQ,電子郵箱,微博等,那時網上聊天和打牌,是去上海熱線聊天室和遊戲中心玩的,還有聯眾;09年迷上開心網偷菜停車,13年開始註冊微信,直到現在。在這方面和同齡人相比,我算是超前的,喜歡新生事物及其產品,網絡衍生很多的 APP軟件,我基本都會用。會排電路,拆修電腦,會用辦公軟件,財務報稅等等。呵呵,其實沒什麼難的!


Xzk58


我是五七年出生的,北大除名,清華遲到!自學成才。以前玩QQ,停車位,偷菜我是老手,自從有了徽信,開始玩徽信,這兩年開始玩頭條。不是很精通。反正每天早上去釣魚,下午看頭條,開心快樂每一天!玩手機高手又能怎樣?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知足常樂才是最好的……


大懶蟲dlc110986861


我六零後的,非計算機電子專業畢業,公司幾十臺電腦我組裝維修裝軟件,手機從摩托羅拉4.3寸安卓,到三星note5.3寸,酷派,HTC,再到現在的努比亞黑鯊,小米mix系列,華為P系列,nova系列,第一個水冷榮耀note10……我兒子的手機都是我買的。除了不玩遊戲,手機什麼功能我都用過,上海第一批刷手機坐公交,有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沒刷過,公交車售票員叫我把交通卡從手機殼裡拿出來,結果拿下手機殼,什麼有沒有,再刷通過了,售票員狐疑的眼神我現在還記得,沒有NFC功能的手機不買,銀行卡,交通卡,門禁卡……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用過?這些跟人的年齡有關係,但主要還是跟人的興趣關係很大,喜新不厭舊,永遠充滿好奇心才能跟上時代節奏,五六十年代的人接觸智能手機的時候大都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重,哪有功夫研究這些新鮮玩意?就拿我小學同學來說,好多人連微信群裡改名字都不會,教他們一些東西,時間長了就忘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新鮮事物以及記憶力都很強,上了歲數的人比不過他們很正常。


雲遊四方的雲


我是1951年出生的,從兩千零六年退休開始上網,上QQ,上搜狐,寫博客。有再後來用手機上網,玩微信,看優酷視頻,看小說,忙的不亦樂乎。微信支付,網上銀行也基本能夠應用。不過終究年齡大了,手指不如小孩靈活,記性也不如孩子們好,更重要的是小孩不怕弄壞,老年人生怕弄壞點錯,其實這是一種心理障礙,玩得時間長了,顧慮也就少了。後來發現,同樣老年人,女的比男的會玩,可能與好奇心有關。所以小孩比老人會玩,很正常,因為電子產品就是好奇心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