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富蘭克林自傳的感悟

《富蘭克林自傳》是迄今為止美國最為重要,讀者最多的一部著作,富蘭克林是美國傑出的政治家、物理學家,美國首位郵政局長,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可在我看來他最成功的不是他的財富,也不是他擁有的榮耀,更不是他的政績,而是他留存在世間永被讚譽的品質。

讀富蘭克林自傳的感悟

寫作是一項能力

富蘭克林說:我這一輩子,寫散文給我派上了大用場,而且是催我進取的主要手段。寫作確實是一項能力,而多讀書和多作練習是賦予這項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富蘭克林認為文筆是可以模仿的,有了這種意識的他,便選出了幾篇文章,寫出每個句子的要旨,先擱置幾天,然後不看書,試著用到手的貼切的字眼詳盡地表達每個要旨,爭取像原來表現的一樣充分,從而再現原文。

讀富蘭克林自傳的感悟


勤奮而自由 節儉而自由

我記得之前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年紀輕輕,精緻窮有錯嗎?這次疫情應該是給精緻窮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沒有收入,才發現超越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精緻帶給你的不是體面而是無盡的焦慮。負了債怎麼辦?就是你把自己的自由交給別人去支配。如果你到時候付不起款,你就無臉見你的債權人。你跟他說話時,心驚膽戰。你會縮頭縮腦找一些可憐巴巴的藉口。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誠實,一味卑鄙地撒謊,不能自拔。第二個惡習是撒謊,第一個惡習是欠債。人一欠債就不由得說謊。空袋子,難立直。世界千變萬化,沒有所謂的穩定工作,收入是暫時的,不確定的,但只要你活著,花銷就是必然的。

因此改掉你愛花錢的愚蠢行為,那你就沒有多少理由抱怨時世艱難、徵稅過重和家庭開銷太大了。

讀富蘭克林自傳的感悟


與其言之鑿鑿 不如故顯怯懦

每個人的成長和教育背景不同,不同的話語不同的語境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對於溝通的技巧,富蘭克林先生說: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獲取信息,使人心悅或使人信服,所以我希望善意明達之人不要以武斷自負的方式說話,而使行善的力量減弱,原因是用這種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對立,使我們靠語言達到的這些目的----一一泡湯。教人時要讓人覺得你不是在教他,人所不知的事情你就說他是忘啦。另外他還告訴我們:這些愛爭長論短,反駁辯解的人做事一般都不走運,他們有時候獲得勝利,但永遠也得不到友善,而友善對他們則更有用處。確實,如果只是爭論,卻不共情,會形成習慣而難獲得友善,相對的,懂得傾聽,確實是個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