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野性的呼喚》有感

這本書既是寫動物,也是通過動物寫人。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全書的主人公巴克的一生,有點像駱駝祥子的一生,被環境逼迫到退無可退,巴克最終選擇迴歸荒野,比祥子最終成為凡世中沉淪的一員隨波逐流,更讓筆者唏噓。其實現代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無奈,現代人的很多選擇都不是自己內心的選擇而是被生活推著走,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這本最終乾脆放逐社會迴歸荒野換言之就是迴歸自我的選擇,內心是佩服的。

巴克小時候是不缺愛的,作為莊園中受到重視且被主人呵護得很好莊園犬,無憂無慮的生活鋪在眼前讓巴克十分享受。作為書本的主人公,如果一直這麼順遂的生活,書就沒得看了,因而巴克的第一次磨難轉眼就來到眼前。巴克被拐賣了,從溫暖的天堂垂直掉入現實的人間,拐賣販子可不是莊園主,不會對巴克和顏悅色,而是一百八十度轉變為疾言厲色。雖然生活艱難了,但巴克並非不能忍受。

原本生活在溫暖山谷的巴克,被拐賣到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原本只需要在莊園中走走轉轉的巴克,不得不成為拉雪橇的狗。吃不飽穿不暖這樣的形容詞對於狗而言不太合適,但巴克每天的確食不果腹而且需要賣大氣力,甚至每天生活在狗鞭之下,畢竟拉雪橇的人都是比較粗魯的人,對狗並沒有太多的憐惜,更多是物盡其用,為了多拉一點貨物,甚至不管不顧狗狗的死活。最可惡的是書中,為了拉一點破衣爛衫破銅爛鐵,對狗狗各種鞭打,最後發現著實是超過雪橇的運載能力,才開始各種丟東西,著實自私。

生活中我們也有如此感受艱難的時候,感覺家庭生活的重擔都扛在自己肩上,所以只能直面生活給的各種挑戰,如同一頭老黃牛一般不停的拉著自己的小家庭往前走。中年男人只能躲在私家車上透口氣的新聞也是一個證據,我們都如同巴克一般,在冰天雪地中不得不咬緊牙關才能拉動雪橇,扛起生活的重任。

雖然環境極為惡劣,但巴克強壯的體魄和堅韌的內心讓巴克成長成熟,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狗。書中巴克戰勝了狗王坐上了雪橇犬的頭把交椅,獨自拉動很重的雪橇成功的震懾了人群成為超脫的存在,這些都讓巴克成為不一樣的雪橇犬,極為出色的雪橇犬。即便如此,巴克依然會受到虐待,被毒打到遍體鱗傷奄奄一息,而且是毫無緣故的被打,唯一的原因可能就是主人的殘暴。

解救了巴克的人,叫約翰桑頓,溫柔的約翰對巴克十分友好,照顧得也極為盡心盡力,因而巴克也決定傾心相待。在生活中艱難生存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點溫暖,會盡量的靠近溫暖,保護溫暖,巴克也是如此。雖然生存環境的惡劣對巴克並無太多的改善,但因為有約翰的溫暖,巴克還是願意盡力的支撐自己,好好的生活。我們不也如此,因為生命中有能給與自己溫暖的人存在,所以即便生活艱難我們也願意儘量支持。

行文到這裡,如果要繼續小說,自然需要有一個改變加進來,於是溫暖的約翰遇害了,徹底的隔斷了巴克對人類環境的眷戀。畢竟身強體壯,巴克如果不想留下來,自然沒有人能留得住。小說的最後,在荒野中,巴克遇到一群狼,最終仰天長嘯,然後被狼群接受,狗成為了狼。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作為從小就被養活在人類溫暖環境對人類保有善意的巴克,最終覺得和天地鬥,成為獨立的自己,不管是以狗的方式生活還是以狼的方式生活,都是巴克的生活。

野性的呼喚不是要社會人成為荒野人,而是希望從書中讓人感受到生命的不斷進化的力量,不斷地和生存對抗最終成為獨立的自己,有自己的判斷,才是野性的呼喚罷。

讀《野性的呼喚》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