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發表於 1903 年的英文同名小說《野性的呼喚》,透過了一定程度的改編,讓部分較為殘酷的情節變得柔和許多,也使得這則最初便廣受歡迎的故事,在電影版中變得更適合闔家觀賞。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既是文學改編,也是經典重製,2020年全新版本的《The Call of the Wild》(《野性的呼喚》)還可以為觀眾帶來什麼新衝擊?一,Harrison Ford 飾演人類男主角 John Thornton 有令人感動的滄桑;二,狗主角巴克及一眾夥伴的全 CG 演繹直達《獅子王》級數。關於第二點,爭議聲音出奇地多,大都覺得精彩的 CG 特效令巴克表情過分豐富,太有人性,反而不夠真實,應該找“真狗”演出。


“真狗”也好,“假狗”也好⋯⋯《野性的呼喚》的 CG 對我的觀影體驗並沒有負面影響,我甚至享受看到巴克的豐富表情和動作,配合著不同劇情,時而散發人情味,時而釋放野性。況且,我一直覺得《野性的呼喚》原著故事殊不平凡,有點奇幻風味,主觀地認為巴克和其他動物顯得特別有靈性並不成問題。話雖如此,《野性的呼喚》主打合家歡市場,劇本改編處理實為中規中矩,有動人的情感推進,但也有明顯的缺點。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野性的呼喚》透過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娓娓道來的旁白,使整個故事具有一種彷彿鄉野傳說的質地,至於情節則圍繞在名喚巴克的狗主角身上,讓我們看著牠從一開始的養尊處優,到一度受盡壓迫,並逐漸挖掘潛力,最終順隨自己的心發展而去,於整個故事發展裡,正如同許許多多的經典英雄傳奇一樣,使《野性的呼喚》以迷人而安穩的姿態,展現出了一則好故事所具有的魔力。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巧妙的是,雖然劇情圍繞在巴克身上,但電影並還沒有透過旁白針對巴克的心境做出過多描述。也就是說,有關巴克的想法與情緒,在《野性的呼喚》中大多均直接透過影像來讓觀眾體會。雖然巴克並非是真實的狗演員,而是以電腦特效製作而成,但整體呈現還是令人不禁佩服,成功使觀眾得以在許多時刻感受到巴克的各種情緒與想法,因而也以更為直覺的方式,沉浸在這個雖說還沒有必充滿新意,但卻由於故事說得好,因此依舊動人的傳說之中。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除此之外,本片也藉由巴克的境遇,讓我們看見了各種人類對待狗的方式。有人把巴克視為寵物,也有人把巴克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同伴。只是,有好就有壞,正如同現實一樣,在某些人眼中,狗則不被當成生命看待,而只是一種商品或工具。


也由於巴克與這些角色的關係,使得《野性的呼喚》有時令人感到開心溫暖,有時則讓人心頭沈重,甚至還會鼻頭一酸。而這樣的感受,其實則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動物,以及與它們共享過怎樣的回憶。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對於有寵物,無論種類為何的觀眾來說,《野性的呼喚》都是一部相當討喜的電影。只要你真心愛著你的寵物,便會在觀賞這部電影時感到五味雜陳,既著迷於眼前的故事,同時也希望能趕緊回家,好好地與自己的寵物窩在一起。


《野性的呼喚》:呼喚不只來自野性,也來自於我們的愛


於是,對於巴克來說,它的這場冒險確實可稱之為“野性的呼喚”,但對於我們這些人類觀眾而言,《野性的呼喚》這部電影卻也同樣成為了另一種呼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