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喚,內心的呼喚

最近被安利了一部電影《野性的呼喚》。電影根據傑克倫敦同名小說《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改編。小說我並沒有看過,本文只談論2020年電影《野性的呼喚》。

身份/自我認同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或者是關於我是誰的內在答案。電影的主角巴克是一條狗,在電影中,ta經歷了一連串身份/自我認同的轉換。

巴克的第一個身份是法官米勒的寵物。米勒是ta的第一任主人。因為這個法官寵物的身份,巴克生活無憂無慮,但同時,ta需要接受自己是一隻寵物,聽主人的話,學會抬手乞求,禁止放飛自我,如果超過了主人允許的範圍,就要被懲罰。

巴克的第二個身份是郵差雪橇犬。由於淘金熱,能夠拉雪橇的大狗非常有市場,ta被拐賣到育空,一片原始荒野的地區。Ta的第二任主人,佩羅特買了ta。佩羅特是個郵差,負責在原始荒野送信。佩羅特有一個郵差雪橇犬團隊,巴克現在是其中一份子。在成為一隻雪橇犬的過程中,巴克逐漸學會在原始荒野生存,戰勝了原來的雪橇犬領頭斯匹茲,成為了新的領頭(狗頭?)。這段時間總體而言是幸福的,佩羅特是個好主人,懂得照顧手下的狗,巴克也在其中學到了很多。

巴克的第三個身份是淘金雪橇犬。因為電報的出現,傳統的書信傳遞不再需要了。巴克的第三任主人哈爾,買下了ta,期待著在淘金潮中得到財富。哈爾不是一個好主人,他被對金子慾望矇蔽了雙眼,急於上路,無視風險,也非常殘忍,毫無同情心。巴克在哈爾的手下過得非常艱難。

當殘暴的哈爾將巴克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約翰桑頓解救了巴克。

桑頓不把自己當成主人,也不把巴克當成一條屬於自己的狗。桑頓和巴克的關係是一個人和一條狗的純粹關係,彼此陪伴,無分高低。他收回了人類對於狗的約束,由此巴克得到了自由。桑頓不是一個淘金者,他到育空是為了探索沉迷探險故事的已故兒子口中的荒野之地,地圖上沒有的,沒有人去過的,荒野之地。桑頓和巴克一起踏上了真正的冒險之旅,最終他們到達了地圖上沒有的,沒有人去過的,荒野之地。

巴克在荒野之地完成了最後一個身份轉變,從狗到狼的轉變。Ta在荒野之地第一次聽到了狼群的聲音,桑頓告訴ta:這是你遠古的祖先的聲音。巴克遇到了一頭雌性白狼,在雌性白狼的牽引下,融入狼群,逐漸有了作為一頭狼的體驗。最後由於桑頓的死去,巴克徹底失去了在人類社會的羈絆,化為了一頭狼,深入原始荒野。

在整部電影中,觀眾可以喜悅地看到巴克進行著ta的自性化過程。Ta接受了野性的呼喚/召喚(Call),展開了關於自己生命的冒險,在冒險中成長,從聽命於人服從於人活在人類文明世界的狗,轉化為聽從自己內心聲音的活在原始荒野的狼。有科學家認為,狗是人類馴化灰狼的產物,由此,狼和狗,就成為了非常有意義的意象,原始的貼合本性的狼,被馴化的遠離本性的狗。

在榮格的心理學體系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意識層面的自我(ego)。然後,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常常是無意識之處),還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自我,被稱之為自性(Self)。

自性化,就是內在自性推動的一種過程:一個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整合或完整的,但又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自己的發展過程。

自性在電影中的象徵,就是那一頭黑狼。黑狼出現了4次。

第1次是巴克剛剛成為郵差犬,進入到育空荒野之中。在夜幕之下,岩石之上,巴克看到了一頭黑狼,原始、野性、巨大,巴克被嚇到了,後退中踩到了其它的郵差犬,再轉回頭,黑狼已經消失。這種自己能看到,別人卻看不到的存在,必然是內在的存在,本質上跟有些人看到的幻覺是一樣的,都是內心的外顯。而巴克初遇黑狼的反應,也是很多人第一次與自性相遇的反應,因為心中的自性與意識的自我存在著差異,人對於自性感到陌生,也容易被其中的內容所嚇到。電影中的旁白說:今晚,ta開始聽到ta自己的聲音(Tonight,he would begin to hear his own)。

第二次,因為冰層破裂,佛朗索爾掉入水中。巴克為了救人進入水中,跟弗朗索爾同困在冰層之下,這時ta看到了冰層之上黑狼的身影,接受黑狼的指引衝破冰層逃出生天。這個片段象徵著巴克在危機中接受自性的指引。

第三次,在與斯匹茲的戰鬥中又看到了黑狼。巴克作為一隻人類馴養的寵物狗,與自己內在戰鬥的力量失去了聯結,因此即使體型力量佔優,在跟斯匹茲的戰鬥中依然落入下風,依靠著黑狼的指引,拾回了內心的力量,最終戰勝了斯匹茲,成為了新的領頭。

第四次,送信的過程中遇到雪崩,主人佩羅特的指令是向左避開雪崩,但巴克看到右方的黑狼,ta選擇相信黑狼,跑向右方,最後成功從雪崩中存活。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片段,象徵著巴克在外在/人類/主人的聲音與自己內心/自性/黑狼的聲音中,選擇聽後者的。

後面的電影中,黑狼不再出現,不是意味著內心的自性就此消失,更多是巴克已經學會了接受自性的引導,聆聽內心的聲音。黑狼不再是一個外在的存在,而是在巴克的內心中繼續引導ta進行自性化。

黑狼隱入內心,白狼又登場了。

巴克進入了最終的荒野之地,遇見了白狼。白狼對應著榮格心理學中的阿尼瑪原型,阿尼瑪指的是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被稱為阿尼姆斯)。阿尼瑪在神話傳說中往往表現為林中仙子、美人魚、海妖、優雅女神等等。在童話中,往往是王子或者勇士搭配的女性伴侶,或者即將要去拯救公主。

白狼對於巴克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正是被白狼吸引,巴克才離開桑頓,跨越了河流,走入森林中。這也是阿尼瑪對個體常見的影響,一種難以抵抗的吸引力,幫助個體跨越界限,走向彼岸。

巴克走入森林後,與白狼相遇,ta舉起了前爪,以一種人類文明的語言向白狼打招呼。這種舉起前爪的語言,象徵著巴克作為狗/寵物的身份認同以及ta身上的人類文明屬性,雖然桑頓不需要巴克作為一個寵物,但他依然能夠理解這種語言,因為桑頓也是人類的一員。但對於白狼來說,卻並不如此,白狼拍開巴克的前爪,跑掉了。這象徵著阿尼瑪拒絕了巴克的這種狗的身份認同以及巴克身上的人類文明成分。

電影中,巴克通過拯救了狼群中的一員,得到了白狼的認同,開始了融入狼群的過程。在白狼的支持與引導下,巴克開始學習如何作為一頭狼而存在,與狼群合作,捕獵。巴克會將捕獵的成果帶回去跟桑頓分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克在狼群中的時間越來越長,回到桑頓身邊的時間越來越短。這也象徵著巴克越來越向狼的身份認同轉化,如同在電影中桑頓說的:我覺得很難想象他回到文明社會中的樣子。

對於巴克而言,迴歸內心,尊重本性,成為一頭狼,回到原始荒野中生存,是ta的自性化之路。就像電影中說的:這段旅程似乎引導巴克走向他的命運(This journey seems to be leading Buck to his destiny)。

心理學家榮格說,他的一生,是一個無意識自我實現的故事。

我想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內心無意識的自性化過程,都在成為完整而獨特的自己。不過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自性化的道路也顯得非常豐富多彩。

自性化的道路雖然不一致。但對於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而言,花一些時間去聆聽內心的聲音,聆聽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拒絕,那自性可能就會給你創造各種身心症狀,讓你的生活中出現各種“事故”,敲一敲警鈴,引起你的注意。

9\\\\u9+�=S\u0001�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