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公元8世紀後半葉,東亞的大唐王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開始由盛世轉向衰落;在中亞,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迅速崛起,開始向地中海沿岸的中東和北非地區進軍;在地中海地區,風光不再的拜占庭帝國伊蘇里亞王朝,開始與羅馬教廷漸行漸遠;再往西的歐洲地區,查理曼大帝建立的法蘭克帝國橫掃了西歐,正在上帝的指引下肩負著保衛基督教世界的重擔。

就在歐亞大陸的主要帝國正為各自的興衰疲於奔命時,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一支維京人,駕駛著他們的長船向東越過波羅的海,來到了拉多加湖水域(聖彼得堡東北部約40公里),開啟了改變歐洲歷史進程的冒險。

羅斯人——東渡的維京海盜

眾所周知,維京人以搶劫著稱,來無影去無蹤,他們經常駕駛著“龍船”襲擊沿海、沿河的城鎮。

然而,拉多加湖的那片水域之所以能夠吸引維京人的目光,並不是因為那是個富饒之地,可以供他們在那裡搶劫。因為那裡沒有財物豐厚的修道院,也沒有疏於防守的城鎮,這一地區只有廣袤的森林,還有東部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水系縱橫的拉多加湖

那麼,這批維京人費那麼大力氣來到這裡為了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通常情況下可以說,沒有什麼因素可以比經濟利益更能驅使人們心甘情願地去冒險了。所以,維京人到達那裡只有一個目的:做買賣。

對於來自苦寒之地的維京人來說,這裡有著豐富的原材料——他們能從芬蘭人那得到蜂蜜和蜂蠟;從拉普人(Lapps)手中獲取極地的動物皮毛和琥珀。至於生活在今天俄羅斯內陸地區的窮苦東斯拉夫人,維京人將他們作為奴隸,販賣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或者南部奴隸貿易發達的地方。

在與維京人進行早期奴隸貿易中,芬蘭人將這些維京人稱作“羅齊”(Ruotsi),後來改稱為“羅斯”(Rus)。最終,這支東渡的維京人以“羅斯”這個名字被周邊的國家和部族廣泛接受,並聞名於南部的伊斯蘭國家和羅馬帝國。

維京人都是“天生的水手”,他們能通過河流和湖泊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任何能到達的地方。公元753年,羅斯人佔領了舊拉多加村,一個坐落於拉多加湖邊緣,瀕臨沃爾霍夫河河口的要塞。通過這裡,羅斯人可以抵達兩個重要的水系: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羅斯人的兩條航線

沿著伏爾加河向東是阿拉伯國家,沿著第聶伯河向南能到達拜占庭帝國。通過這兩條河流,羅斯人得到了大量的銀器和絲綢,這兩種物品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可算得上是緊俏商品。

羅斯人是第一批能夠駕馭水流第聶伯河湍急水流的人,第聶伯河全長570英里,羅斯人要面對12處落差非常大的瀑布,因此,遇到瀑布時,他們必須把船拖上岸,連船帶貨一起搬到下游。航行路線艱險還不算什麼,羅斯人還要面對下游地區住的那些擅長伏擊搶劫的佩切涅格人部落。即使羅斯商人們安全駛過第聶伯河還不算完,因為他們還必須沿著黑海航行350多英里,才能到達君士坦丁堡。

相比於兇險的第聶伯河航線,在水流平穩的伏爾加河上的航行就簡單多了,因此羅斯人也更願意去伏爾加河流域。伏爾加河直通裡海,經過裡海羅斯人可以抵達巴格達繁華的市場。阿拔斯王朝正處於阿拉伯文明的巔峰,無論是文化還是貿易,都處於當時世界的頂尖水平。因此,羅斯人在這些富有的市場上可以賺到很多錢,不過這錢不是靠搶劫得到的,而是通過買賣賺來的。畢竟,沒有人願意永遠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即使尚勇好鬥的維京人也不例外。

當然,羅斯人在異鄉做買賣也並不容易,他們必須得到可薩人(哈扎爾人)的准許才能在伏爾加河上航行。可薩人是中亞地區的半遊牧民族,在8世紀皈依猶太教,《新唐書》中被稱為突厥可薩部,歷史中被稱為“可薩汗國”,是個非常強大的部落。可薩人以裡海附近的城市阿得水(Atil)為首都,他們控制著伏爾加河注入裡海的下游地區,以及阿得水到伏爾加河下游地區的所有貿易。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可薩\\哈扎爾人(Khazars)控制著裡海、黑海周邊的貿易

因為羅斯人從北方帶來的商品很受可薩人的歡迎,所以,他們與可薩人建立了穩固的關係,並且將俘獲的斯拉夫人販賣到巴格達的奴隸市場。

後來,羅斯人的首領為了與強大的可薩人保持跟親近的關係,在衣著打扮、儀式禮節方面都開始模仿哈扎爾人,並且以“可汗”自居。

留裡克王朝——基輔公國

羅斯人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到了9世紀中葉,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日漸衰落,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貿易就不好做了。於是,羅斯人開始尋找其他賺錢的方式。由於本性難移,羅斯人又重拾昔日裡搶劫的舊習,無情地進攻裡海附近的伊斯蘭地區。他們屠殺婦孺,強搶民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或許是看不慣羅斯人的惡行,亦或是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可薩人與羅斯人的盟友的關係開始動搖了。公元913年在羅斯人先後洗劫了巴格達和巴庫地區後,可薩人在沿著伏爾加河返航的途中遭遇了可薩人的伏擊。

可薩人的伏擊,讓羅斯人意識到,伏爾加河流域的買賣越來越無利可圖了,於是,他們開始將目光轉向西南方向的拜占庭帝國。

862年,一位名叫留裡克的維京人來到拉多加湖南部,在一座地處要塞位置的鎮子上定居下來,他給這座鎮子起名為“霍爾姆加德”(Holmgård),即今天的諾夫哥羅德。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留裡克雕像——圖中手持盾牌者

留裡克的家臣,阿斯科裡德與基爾兄弟率軍攻佔了位於第聶伯河中游的城市基輔(現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在當時本屬於可薩汗國,阿斯科裡德與基爾兄弟打下基輔城後,取代了可薩人成為基輔的新統治者。

這樣一來,羅斯人就可以向南部地區發展貿易,抵達“黃金之城”——君士坦丁堡,這對俄羅斯乃至歐洲的歷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由於阿斯科裡德與基爾兄弟並不是留裡克家族血親,在留裡剋死後並不被留裡克家族信任。879年,奧列格大公南下殺死了兩兄弟,將基輔納入自己家族的直接統治,基輔公國便形成了。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基輔公國

長期以來,在俄羅斯地區的維京人(即羅斯人)與當地龐大的原住民斯拉夫人代代通婚,這樣,維京人就基本被斯拉夫人同化了。

在前三代大公奧列格、伊戈爾、斯維亞託斯拉夫的統治下,基輔公國將統治範圍拓展到了南俄羅斯。不過,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土地與農業都是“副產品”,他們最關心的是來自周邊民族的貢稅,以及通過商業活動而獲得的財富。

歷任基輔大公最關心的事情都是與拜占庭帝國的通商,公元907年,奧列格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遠征,逼迫東羅馬與其締結通商條約。後來,伊戈爾也進行了同樣的遠征,並締結了通商條約。

皈依東正教——基輔大公受洗

基輔公國在統治初期,面臨著巨大的地緣困境:夾在基督教國家、伊斯蘭國家、草原遊牧部落之間,與周邊民族之間文化上的斷裂造成的緊張關係,一直困擾著基輔公國的統治者。公元945年,伊戈爾就是在與德列夫利安人的戰爭中喪命的。

因此,尋找文化上的認同,成為了基輔公國統治者重要的政治目標。

伊戈爾死後,王妃奧麗加掌握了基輔公國的實權,以“攝政”的名義統治了基輔公國二十年。奧麗加掌權時期,先親自前往諾夫哥羅德施行稅制改革,後來又於公元957年,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訪問。在那裡,奧麗加受洗成為一名基督徒。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奧麗加受洗

然而,“奧麗加的受洗”僅僅只代表她的個人行為,並不意味著基輔公國成為基督國家。基輔公國正式基督化,是從公元988年,奧麗加的孫子弗拉基米爾大公“受洗”開始的。

986年,拜占庭帝國內部發生叛亂,叛軍另立了一位皇帝。在生死存亡之際,皇帝巴希爾二世為鎮壓叛亂,向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請求援兵。作為代價,巴希爾二世許諾將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給弗拉基米爾大公。

弗拉基米爾派出軍隊協助拜占庭皇帝鎮壓了叛亂,巴希爾二世拒絕履行弗拉基米爾與安娜的婚約。憤怒的弗拉基米爾出兵攻佔了拜占庭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城市赫爾松涅斯,這次軍事行動迫使拜占庭皇帝履行承諾的婚約。雖然皇帝勉強同意履約,但他向弗拉基米爾提出了改宗基督的要求。

就這樣,弗拉基米爾大公受洗成為一名基督徒,並與安娜公主正式結婚。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弗拉基米爾受洗

斯拉夫人國家中,捷克在922年,波蘭在966年,後來匈牙利也在1000年分別實現了基督化。

按照基督教倫理,受洗的統治者之間在國際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也就是說,通過受洗不僅可以確保國家的“獨立”,同時也可以提高統治者自己的地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輔公國為實現改宗基督教,著實是下了很多功夫。

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動機也在於此,通過與東羅馬帝國相互提攜,不僅可以提高基輔公國在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地位,也可增強大公的威權。
弗拉基米爾大公回到基輔後,將原先信仰的佩龍神像砸毀。砸毀的神像被人扛著在城中巡迴示眾,最後投入第聶伯河。弗拉基米爾大公集合了基輔的所有人,讓他們在河畔接受集體洗禮。

俄羅斯帝國興亡史:留裡克王朝的起源——基輔公國

圖 | 弗拉基米爾雕像

隨著東正教信仰的確立,在文化上基輔公國也開始了大轉彎,他們放棄了過去維京人的北歐多神信仰,維京人的文字也被希臘人的西裡爾字母取代,草原部落的一夫多妻制被廢除,改成了基督教世界的一夫一妻制。

基輔公國(基輔羅斯)作為當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國家共同的前身,被羅斯民族奉為“萬城之母”。留裡克王朝的真正崛起是從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受洗開始的,正是確立了東正教信仰後,基輔公國才取得了基督教世界在道統上的認同。隨後大批希臘神職人員的到來,不僅為基輔帶來了宗教秩序,還為這裡帶來了文學藝術,為留裡克王朝的進一步發展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1、《維京傳奇》——拉爾斯•布朗沃思,2016年 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

2、《俄羅斯史》—— [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 / [美]馬克·斯坦伯格 2007-12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