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初見呂隆弟,一位濃眉大眼的中年人,穿著很乾淨,很難和已經種了十幾年地的農戶聯繫上來。聽說我們的來意後,熱情帶我們到門前的地裡,向我們展示剛準備好育辣椒的“苗床”。

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這是已經做好的苗床,你剛才走過的那些地,去年已經種過辣椒,今年必須要換個地方,苗才長得好!”未等我們開口問,呂隆弟主動向我們介紹其自己的“育苗”經。“今年我打算種5畝辣椒,還打算種一畝林下魔芋,現在政府有好政策,我自己在加把力,脫貧都是自己奔出來的。”他臉上掩飾不住的喜悅,也看出他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呂隆弟是城關鎮五三村人,和兒子共同生活。2016年因離異帶小孩家庭貧困進入貧困系統,2018年脫貧,短短三年裡,他帶著孩子從無到有,從貧困家庭的邊緣成為村上脫貧致富的典型。

2016年以前,因為要照看年幼的孩子,呂隆弟找工作多次都被拒之門外。心灰意冷的呂隆弟返回五三村老家,重拾父輩留下的5畝土地,開始種地謀生,因為沒人指導,傳統的種植沒有帶來豐厚的收入。

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在五三村脫貧工作隊的努力下,支部書記向鳳林多次找到呂隆弟,不厭其煩的給其宣傳產業獎補政策,動員他將土地用來發展辣椒產業。呂隆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試種了一畝地的辣椒。因他本人也善於鑽研,第一年便有了不錯的收成。他本人說道“開始我也不怎麼在意,但想著有獎補,我也有多年種植的經驗,便試試看,沒想到還不錯,一畝地辣椒第一年便賺了3000元。”

嚐到發展產業的甜頭,呂隆弟一鼓作氣,主動找到村委會,要求擴大發展。自己的土地不夠,呂隆弟便將哥哥土地流轉,一口氣種下了7畝地的辣椒。村工作隊主動聯繫收購公司,為其配發辣椒種子,並簽訂訂單合同。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細心的照看。待到收購季節,更是一個人當三個人用,為了能趕上第二天清晨收購公司的收購車,甚至晚上打著探照燈,在田間採摘辣椒。

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呂隆弟的辛勤勞動換來了回報,他家的7畝辣椒喜獲豐收,按照每斤1.5元的訂單收購價,光辣椒收入就有3萬元。此外他還種了2畝有茄子。按照脫貧獎補政策,2019年他獲得了5100元的產業獎補資金。“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給別人打工一年也兩三萬元,現在在家裡一年毛收入就有4萬元,還能照顧到孩子”呂隆弟說在嘴裡,喜在心裡。

談到今年的發展,呂隆弟更是信心滿滿“我今年打算種5畝辣椒,要把產量提上去,另外還準備發展2畝林下魔芋,明年還準備再買個農用車。”有了發展的盼頭,呂隆弟也主動忙碌起來,他還購置旋耕機,在農閒季節,幫助鄰里鄉親耕地,打點零工,掙補貼一些家用。

令呂隆弟驕傲的是,兒子小呂在自己的影響下,雖然缺少母親教導,但養成了自律自學的良好習慣。在疫情防控未開學這段時間,爸爸在山上幹活,小呂就主動在家上網課。小呂的學習成績很好,門門功課都得到了A的評價,家裡的獎狀也是貼滿的客廳牆壁。

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經過幾年的摸索發展,呂隆弟辣椒種的好已在這個小山村遠近聞名。又到春耕播種季節,呂隆弟便被早早的“預定”了,眾多鄰里鄉親請他幫忙育苗。呂隆弟也樂意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他說“我現在發展起來了,都是鄉親們拉我一把,我一定也要帶動大家一起發展”

據五三村支部書記向鳳林介紹:五三村是農業大村,原來村上經濟來源主要靠勞務輸出,通過近幾年的幫扶,一些勞動力出現了迴流,向呂隆弟回家發展還有好幾家,都在工作隊的引導帶動下,發展起種養產業。2019年在經濟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的帶動下,五三村發展魔芋150畝,辣椒65畝,茄子38.5畝,都是訂單農業,為每戶種植戶帶來不低於3000元的直接收入。

有了這些“能人”的示範帶動,五三村民風也逐年轉好,原來三三兩兩的上訪、三五成群的打牌也不見了蹤影,大家都用自己的雙手爭取著美好生活,暗地裡比著幹,較著勁。在脫貧攻堅的文明新風下,這五三村的未來值得期待。

脫貧是自己奔出來的:記脫貧路上實踐人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修改標題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