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武则天最终选择还政李氏,将国家大权重新回归到李氏皇族,狄仁杰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狄仁杰上书劝说武则天,才让武则天打消了将皇权传给武氏家族的想法,唐朝才有机会回归正溯源。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当时武则天身边也是有李氏子弟的。她的小儿子李旦便在身边,以皇嗣子的名义担任储君的职务。按道理说武则天还政李氏,李旦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可狄仁杰却选择拥立被流放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让不少后世学者感到疑惑。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拥立太子是还政李氏的大事,这不仅关系到唐朝正统的问题,也是平衡朝中势力的重要选择。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一直犹豫不决。一方面是担心自己去世后武氏遭到李唐皇族和各方权贵的报复,另一方面也担忧武氏底蕴浅薄无法承担国家大任。从后来的历史发展开,武则天的担忧都成为了现实,这两种情况都引起了朝中政变的发生。可是年近八十的武则天不得不考虑继承人问题,因为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同时朝中官员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最积极的便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他们都在谋求太子位。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而当时朝中距离太子位最近的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旦,他是以皇嗣子的身份存在,也受到很多拥护李唐皇族的大臣的支持。甚至有大臣提出折中方案,让李旦改姓武,再成为皇太子。所以从朝中的情况看,武承嗣、武三思和李旦都有机会成为皇太子,而远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反而不是第一选择。

这一方面是因为李显在李治去世后即位为皇帝,但在五十五天后便被武则天废除。第二个原因是,地方上李唐皇族为拥立李显复辟引发了多次叛乱和战争,其中以英国公徐敬业、越王李贞等为代表。虽然这些叛乱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却让武则天更加猜忌李显,使朝中大臣不敢拥立。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唯独狄仁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其道而行之,劝武则天拥立李显。在选李氏还是武氏的问题上,狄仁杰是倾向于李氏的,他可以说是帮助李氏夺回皇权的第一功臣。他以太庙祭祀为理由劝说武则天,让武则天放弃了立武承嗣和武三思的打算。他的理由很直接,也很有说服力。从家庙祭祀的角度看,只有儿子祭祀父母的,哪里有侄儿祭祀姑姑的。也就是说,从法理上看武则天不是武家的人,而是李家的人。如果让武氏当了皇帝,那太庙中必然继承武氏的人,武则天自己的神位就显得非常尴尬了。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这个问题更深的影响是,太庙不仅仅是皇族的家庙,也是国家的国庙。国家的功勋大臣都是要入太庙祭祀,以推崇其曾经的功勋和荣耀。而这些功勋贵族的家族,向来是皇帝统治国家的根基。如果武氏登上皇位,那太庙中的功勋大臣灵位必然由武氏决定。而武氏本身是庶族出身,受到武则天的额提拔才成为新贵,根基浅薄,朝中亲信没有多少人值得放入武氏的太庙。反而原来太庙中李氏的和唐朝的功勋大臣却要被请出太庙,这很显然是与天下人为敌的。以武氏家族的实力,这么做会带来家族覆灭的灾难。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虽然武则天在执政的几十年间大力的扶持寒门和庶族,打压门阀贵族,但在实力上依然不能改变其悬殊的差距。以五姓七宗为首的门阀贵族,动辄就是数百年的根基,甚至还有千年世家。他们在民间的势力根深蒂固,垄断了大量的人力、土地等国家资源。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压迫,只能限制其对国家资源的垄断,却不能动摇其统治根基。武则天扶持起来的武家,根基薄弱,没有她的支持完全无法与这些豪门望族对抗。所以强行把武氏推上台,实际上是把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扔在火坑里,整个家族早晚被夷为平地。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武则天之所以说她是政治家,是因为她看问题不仅在于家族私利,更是放眼天下。武氏是当时寒门和庶族的代表,武氏的覆灭意味着寒门庶族在政治上的失势,那样隋末动乱就会再度出现。因此扶持武氏上台,不但会毁灭武氏,甚至毁灭整个唐朝。所以武则天不能这么选择,她只能选择让一个平衡能够寒门和豪门的角色上台。而李唐皇族既是门阀贵族的一份子,又是唐朝正朔,是平衡政治态势的最好选择。狄仁杰的劝说表面上讲的是家事,实际上隐藏了很深的含义,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武则天于是下定决心还政李氏。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当时李氏两个人选李显和李旦,而李旦作为皇嗣子,呼声最高。狄仁杰却选择了受到武则天猜忌的李显,这让朝中大臣大跌眼镜。狄仁杰的选择其实非常高明,可以说对武则天的想法了如指掌。常人以为李显受到叛军的拥戴,被武则天猜忌,流放在外十四年,所以失去了继承国家的机会。他们认为拥立李显就是和叛军站在同一立场,将会成为武则天的敌人。以武则天心狠手辣的手段,这与找死没什么区别。在狄仁杰看来皇太子人选中,李显却是最优的选择,能够一下解决武则天的两个顾虑。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首先,武则天必须是要保武氏的,从国家和私人层面上都是如此。失去武则天的武氏,是朝中众矢之的,吕雉的前车之鉴不可忽视。在不能扶持武氏上台的前提下,必须选择对武氏有利的皇帝。李显与武氏关系密切,他的好几个女儿都下嫁给了武氏的儿子,两家是姻亲关系。在武则天处置李显的过程中,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也曾经替李显求情,所以李显对武氏并无太大的恶意。而李显原来依托的韦氏受到武则天镇压后,他要重新坐稳皇帝宝座,也需要新的势力支持,武氏就是最好的选择。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第二,李显受到叛军的支持,而这些叛军大多是唐朝开国元勋和李唐皇族的王爷。虽然他们被武则天镇压,要么被处死,要么被流放。但是这些人在民间仍旧有很大的影响力,也有不少门阀贵族暗中支持。李显上台后能够平息这些反对势力对朝廷的憎恨,让武则天称帝带来的政治风波逐渐恢复平稳。如此一来便能化解寒门庶族和门阀贵族之间的仇恨,让朝廷处于平衡状态。李显虽然支持门阀贵族,却也不是强势的皇帝,不会打压寒门庶族作为报复。这对武则天建立起来的,以寒门庶族为主的官僚体系而言,是最好的保护。

重识薛家(三五)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为何拥立李显不选李旦

可以说狄仁杰的选择体现出他非常高明的政治智慧,以及和武则天君臣之间的高度默契。所以武则天便以养病为由,秘密召回李显,打算立其为皇太子。后来在李旦主动辞去皇嗣子地位后,李显顺利成为储君,武则天正式开始做还政李氏的操作。

与狄仁杰相比,张柬之等五人就弱爆了。他们搞的神龙政变,逼迫病重的武则天让位,实际上是画蛇添足。他们这么搞,让李显即位反而成了夹生饭。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朝中势力无法平衡。而李显的皇后韦氏又联合武氏独霸朝政,搞得政治动荡,武则天和狄仁杰的计划差点被毁于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