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哈利規則

如果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為99%,那麼他會僱傭相當於自己能力99%的人(綜合能力絕對值為98%);如果綜合能力為90%,他將僱傭自己能力90%的人(綜合能力絕對值為81%)。這就是哈利規則。

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如果一個企業的最高層領導者是具備99%能力的人,那麼企業中第四層僱員的能力絕對值將是不低於92%的人。但是,如果最高領導者的綜合能力只有90%。他將僱傭相當於自己能力90%的人——即:這些人的絕對能力為81%。而這些81%的人所僱傭的人,其絕對能力為66%,因此,企業第四層僱員的綜合能力絕對值只有43%。


就如同“彼得原理”一樣,哈利規則同樣揭示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種現象:是我們自己阻礙了我們自己的成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追求相似性。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在他們看來,喜歡比能力更重要。

2.虛榮心作祟。人們往往接受不了他人比自己更優秀,特別是下屬比自己更優秀,這會讓自己很難堪。

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在於自己的表現如何,而在於他領導的人表現如何,只有充分地發揮了他人的優勢,整體的效力才能夠得到最大發揮。這似乎是一個非常顯然的道理,但我們往往就輸在這裡。

我曾經仔細觀察過一些領導者,有的人很聰明,人際關係經營的也不錯,專業知識也很強,但總是走到“半程”就停止了,之後就很難往前邁進了,有的甚至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條原因就是“哈利規則”在作怪,不能尊重和任用一些比自己更有水平和能力的人。而且他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總是想方設法“打壓”一些人,限制一些人的表現,從不把他人放在眼裡,處處表現自己“卓越的領導才能”,如此一來,下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消磨殆盡了。

可以說,哈利規則就是每個領導者生涯中的一道坎,有的人邁過去,成就了卓越,有的人沒有邁過去,只能忍受平庸。

彼得原理

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這種現象由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研究發現,被稱為彼得原理,也被稱為“向上爬”理論 。

彼得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導致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

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本人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組織帶來損失。

彼得原理表達 “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


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每一個職工最終都將達到彼得高地,至於如何加速提升到這個高地,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動”,即依靠裙帶關係和熟人等從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動”,即自我訓練和進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採用的。

彼得原理對組織和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組織中的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

這就要求企業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乾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員選聘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職工的能力和水平,將職工安排到其可以勝任的崗位。

不要把崗位晉升當成對職工的主要獎勵方式,應建立更有效的獎勵機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

有時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職工的獎勵,反而使職工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對個人而言,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期待著不停地升職,但不要將往上爬作為自己的惟一動力。與其在一個無法完全勝任的崗位勉力支撐、無所適從,還不如找一個自己能遊刃有餘的崗位好好發揮自己的專長。

哈利規則:人們都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排斥與自己不相似的人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階層制度之謎。凡一切層級制度組織,如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