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马未都,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他曾经在一期节目上透露:30多年前,我因为嘴欠,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王八”。这件事过去了三十多年,也是记忆犹新,看来也有它令人深刻的地方。王八向来是稀罕物,想必当年马未都为了买这只王八没少花钱。那么,马未都如何与这只王八结缘呢?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故事要从30多年前说起,那时候马未都还是一个编辑,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马未都在工厂里当铣工期间,他发表小说。结果被当年的《青年文学》,用了整整一个板块来连载他的小说。因此,他成为了《青年文学》编辑。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后来,他跟朋友一起去安徽的集市上转悠,不凑巧的是,他在转悠的时候看上了地摊上一只王八。马未都觉得很好奇,就问了价格,这下不得了了,人家地摊贩子开口十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当年马未都买一个乾隆官窑都得五六块,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十多块,一只王八十块,基本上是大开支了。马未都当时身边不少大作家,面子上挂不住就问八块成不?地摊贩子,一锤子买卖行你要吧!这下,马未都也是不得不买了。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这只王八,跟上马未都也是沾了光。当年邮递事业还不发达,况且邮一只王八也不划算。于是,马未都就想着带上这只王八吧!马未都带着这只王八,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抛物线。马未都带着这只王八,从安徽走到了海南,又从海南回到了北京。让马未都不可思议的是,这只王八非但没有因路途颠簸而遭受皮肉之苦,相反还活得很精神。于是,这只王八硬生生的跟着马未都一个多月。马未都提起这件事,也是哭笑不得。其实,马未都想通过这件事情,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看到稀奇的东西,不能随便问,不要嘴欠。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虽然多嘴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别人的一句多嘴,也可能让自己脱离一个骗局,同样,马未都也遇到过这样一个高手,差点被高手忽悠了!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马末都当时做收藏已经十几年了,当时他在收藏界也小有名气。他听说有一位天津的朋友打算出手青花瓷。马未都十分兴奋啊,立即买了火车票就往天津赶。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据说当时这位朋友出手的青花瓷价值一百万左右,马未都一见到这件青花瓷就觉得很合眼缘,于是就问了价格,朋友说六十万,马未都一听那是相当的开心啊,就打算入手,不过按照惯例他还是和这位朋友商议起价格了。据说讨价还价这是收藏界的规矩,无论你再怎么喜欢这件宝贝,都要讨下价,也是为了防止自己吃亏。毕竟一个人再怎么掩饰,是否喜欢这件东西还是有迹可循的。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为了不让卖家觉得你非要这件宝贝,还是适当的还下价格,免得卖家随意报价。最后马未都和这位朋友讨价还价最终俩人达成一致,打算八万块钱成交,马未都当时开心坏了,觉得自己今天是捡到宝了。马未都当时也没有意识到有任何不妥?就打算付了钱带着这件青花瓷准备离开。谁知这时卖家多了一句嘴?那卖家到底说了什么呢?卖家竟然问马未都,你带钱来了吗?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带了的话就直接付款吗?马未都一听这话心里就觉得不对劲了。古董文物一般价格都十分昂贵的,谁会出门带那么多现金,而且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微信、支付宝的,只能现金交易的。卖家这么急着要钱,莫非这件青花瓷有问题。马未都当时就说自己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所以就走了。幸好马未都走了,不然他就要上当了。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等马未都第二次来的时候,因为心里有怀疑就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这个青花瓷,没想到还真的发现了猫腻,这件青花瓷其实是件以假乱真的高仿品,幸亏自己又仔细研究了一下,不然连自己这个收藏家都骗过去了,自己因为当时太喜欢这件青花瓷了,所以没看的那么仔细。


马未都:30多年前,我因为多嘴,在地摊上买了只10多斤的王八!



小编觉得大家在收藏文物的时候一定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谨慎,别人在沟通的时候,多听听别人的对话,当然也不能太多嘴问价格马未都,花了8块钱买了只王八回家了。像马未都这种收藏名家都可能被骗,更何况我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