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純資本型投資已過,流量型投資已來

今天上午上看到兩條新聞,一是說去年剛起網“修正快運”恐怕撐不下去了;另一個是老牌二線快遞企業速爾要“落幕”了。一家是去年才行創立的快運公司,一家是傳統的二線快遞企業。上午在群裡談到這兩件事的時候,有朋友說,物流快遞行業已經過了“燒錢模式”時代了。我補了一句:

不是燒錢時代過去,而是“燒不起錢”的企業時代已過,燒錢模式依然在繼續,只是燒錢的人變了而已。快遞和快運巨頭之間的競爭也許才剛剛開始,依然還會有新入局者,只是這些入局者的身份在發生變化。

這不,前幾天京東加盟快遞網絡“眾郵快遞”已經開始招商;還有去年就開始起網的J&T(極兔)最近也到處在招兵買馬,這兩家快遞行業新人,正不亦樂乎的忙著到處起網呢。當大多數人都認為,快遞市場大局已定的時候,這兩家卻突然冒出,迎難而上了,並且業界很多人還非常看好,因為他們“背後”有人。


資本投資物流熱情在減退和放緩 物流行業已進入了資本時代,很多事實已證明,沒錢根本就無法在行業中真正立足下來。我這裡說的大中型企業,網絡型物流企業,一切都要依靠資本來開路,去低價搶奪市場。前幾年,還可以依靠一個概念,一個所謂的創新物流商業模式去尋找到資本的支持,而這個時代已逐漸將過去,即使現在有企業可短期內獲得資金支持,但一般也很難具有持續性,因為新的網絡型企業需要不停的燒錢去獲得流量,創業者只能疲於奔命的去尋找新的資金入局,隨時都有可能資金鍊斷裂而“身亡”,前面提到的“修正快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可以看出,這種模式從去年開始已經在發生改變,因為早前已獲得資本投資的頭部企業已經確定了一定的行業先發優勢,而後來的企業同質化嚴重,並不能讓市場和資本看出與之前同行的區別和優勢所在;而資本們通過這幾年的投資經驗,已基本知道了物流行業內企業的一些商業模式和套路,投資變得更加謹慎,加上資本圈這幾年也開始缺錢了,所以他們不會輕易出手投資一些新創企業了。

流量型企業投資物流或成趨勢過去我們的網絡型企業大多數是通過先加盟起網,形成網絡,也吸引流量,不停的積累式發展,最終形成相對完善的快遞和快運網絡體系。而今後,這種模式將越來越難維持,除非你有足夠多的資本不停的去燒錢,但這樣的時代已過;而未來可能是正好相反,是有了流量貨源支撐之後去吸引快遞網絡,這種模式起網的速度將是非常迅速,因為對加盟網絡網點來說,活的吸引力是最大的,這們多年來,這一點已經讓加盟商們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沒有業務,共同成長的空頭支票式承諾已維持不了長久。

自建或整合快遞和物流網絡已成為一些流量巨頭企業的一個標配。只要你有足夠的流量,為了服務好這些流量,這些巨頭們都會考慮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或去獨立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物流網路公司,這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京東的自建物流不用說,加上現在正起網的眾郵;阿里的菜鳥及其背後的溪鳥、驛站以及三通一達等皆是如此;還有現在正在起網的J&T號稱是得到了OPP0的支持,並且和拼多多之間有某種淵源。去年,還有小米、騰訊等都有傳出自建物流的消息。總之,這些企業一般會通過自身流量養起物流,物流反過來支撐和服務其商業流通業務。今後,沒有流量支撐的純新創網絡型快遞和快運企業很難再會出現。

而現在有流量、有貨的企業,一般都是有錢的主,他們前期有錢去建這樣的快遞物流網絡,因為好的快遞物流服務網絡能很好的支撐流量主的業務,它本身在就在創造價值,即使他在物流上在虧本,但在商流上給了流量主們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然後等這張物流網絡成熟以後再去吸引資本加入,會反哺商流。京東、菜鳥們現在都是這樣在做的。而沒有流量,僅靠有限資本去起網的企業,其新創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而對於已經成型的快遞和快運網絡來說他們也必須去尋找大的流量主去作為靠山,否則生存的也非常辛苦,因為僅僅靠物流賺錢實在是太辛苦,這種燒錢的模式實在看不到一個頭。

寧願自建物流體系,也不願去收購改造 另外,還有一個讓人奇怪的現象,為什麼這些新的快遞公司寧願去新建起網,也不去收購已有的一些二線快遞網絡呢?之前很多人都在自嗨說拼多多會收購一家二線快遞,後來又傳言J&T會收購一家二線快遞公司,我們還有很多媒體特地弄了一個排名,說誰家最有可能被拼多多收購。但到現在似乎也沒有跡象表面拼多多會收購誰家,這是為什麼呢?老漂的理解是:目前社會上的這些老的二線快遞快運公司,建立時間都相對較長,可以理解為他們都是傳統物流企業,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和股權結構都比較複雜,且大多都處於虧損狀態。而這些新起的物流快遞公司,大多具有互聯網基因和背景,所以這兩類企業本身就基因不符,合作起來會非常的吃力,往往達不到1+1>2的效果。之前這樣的案列也是有的,比如:蘇寧花巨資收購天天快遞,這也整合了好幾年了,天天快遞依然在虧損,我們似乎也沒看到它有太大的改變。我們也看到菜鳥這幾年在城配行業也整合了很多城配公司,但總覺不是那麼很如意。

所以,對於這些具有流量,又具有資本的巨頭企業來說,與其收購一家傳統的快遞網絡,還不如去自建一張加盟快遞網絡,這樣來的也許會更快,更徹底。比如京東的眾郵快遞;還有如順豐收購了唯品會的業務而寧願把品駿的隊伍解散,而非收購整合過來。

以上只是個人關於物流投資變化趨勢的幾點判斷,個人見解,不喜請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