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烽火戏诸侯,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的传说,早已被证明破绽百出,是《吕氏春秋》《史记》“合谋”创作的故事,但传说中也有几分真实的投影。

比如,拱卫王室的诸侯是有的,幽王遇袭是真的,无人救驾是真的,拥立新王也是真的,那么“烽火戏诸侯”显然是后世抹黑周幽王、褒姒的诛心之论,本着“谁受益谁嫌疑大”的原则,这个民间故事隐藏Boss呼之欲出——秦,从王室盾牌华丽升级,成为真正的诸侯国,在烽火戏诸侯中到底做了什么?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吕氏春秋》这么写:

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到了史记就变成了: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则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 周本纪》,中国文史出版社,第26页。

活脱脱变成了成人政治版“狼来了”的故事,周幽王落得个身死妻散的下场,同时,由于犬戎的入侵,周王室决定东迁到洛阳,西周就此灭亡,风起云涌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此开始。

烽火戏诸侯中的假与真

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博褒姒一笑而启动烽火台当然是假的,褒姒这口黑锅背了几千年。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但“烽火戏诸侯”的真相之一也被忽视了——秦国的先祖们的确没去救周幽王。

根据前人考证,周王室在西部周人的大本营地区,采取王室直辖加小国拱卫的“天子守国门”模式。但是到了周宣王后期,也就是周幽王老爸统治时期,周人在西部节节败退,甚至还一次性丧失了“南国六师”这种直辖部队;对西部敌人也从前中期的进攻,变为了周宣王、周幽王时代的防守为主。

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而周幽王控制西部边境,依靠的是西申国和秦国的先祖们。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由地图可以看出,秦和西申国控制着渭河与泾河的上游,是西周国都抵御西戎等异族的坚强防线。

可周幽王因为继承人问题,对西申国用兵被反盘决杀时,秦部落这支王室护卫并没有及时出现。“熊孩子”周幽王东逃洛阳未遂,被追兵在丰镐以东50里的骊山被追上: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

秦国军队并不是完全旁观了这场入侵,他们做了两件事:救周和护送平王。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事后按功分配,秦部落在这场周王室的权力斗争中获利最丰,不但由此建国,而且赢得了以前周人的地盘,从而在几百年后统一中国。

“烽火戏诸侯”笑到最后的,就是这位隐藏男主角——秦襄公。

秦国Boss成长之路

其实,秦在成为隐藏Boss前,与周王室有绵长的恩恩怨怨。

从杀父之仇到世保西陲

秦人先祖是个“颠沛流离”的动物爱好者,因为养动物养得好,在商末就是诸侯,部落首领飞廉恶来父子是纣王的猛将兄,可惜武王伐纣,二人先后身死。

幸好飞廉还有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重孙子造父驯马独有一套,有幸成了周王的车夫,后来因为驾车帮助周王平定叛乱,获封赵城,因此得“赵氏”,就是后来的赵国的先祖。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烽火戏诸侯”大配角西申国此时出场了,他与赵家可不只是同殿称臣的关系——赵家是西申国的女婿,申国担心自己的女儿女婿成为旁支,特意向周王表示:申赵两家是西部边陲的支柱,赵家别的儿子可没我这个老丈人支持哦。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于是周王把赵家另一个儿子封到了“秦”地,继承了远古的“赢”姓,赵家从此有了两支,一支在犬丘,一支在秦地,在秦地的第一位首领被称为秦赢。

大秦的死战与和亲

到了周厉王在位,西戎入侵,秦家作为抵御异族的第一道盾牌,犬丘的一支惨遭屠戮。

此时是秦赢的孙子秦仲作为讨戎先锋,也败战身死,地盘、族人都没了。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周宣王看秦仲5个儿子可怜,也更多地考虑到边境安全,估计还有西申国的游说,

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复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氏由此获得更大的地盘,但几百年与西戎打来打去,这个部落估计此时已经看清“周室已死,西戎当兴”,所以秦部落想法变了。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秦仲的儿子秦庄公的大儿子是部落里的反戎先锋,主动要到防守西戎的第一线。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

这位公子在老爸在位时,从没有被西戎击败,结果弟弟一掌权,他就做了俘虏,随后还能回到秦部落。

襄公二年(公元前777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馀,复归世父。

这说明,秦部落和西戎达成了某种交易。

再让时间倒回到襄公继位时,

襄公元年(公元前778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这里的丰王,指的是西戎丰国的国王。丰国在什么地方呢,据《路史国名记》记载:“秦襄公以女弟穆嬴为丰王妻,地蓋豐(沣)水之西——作酆(丰)”,所以当时的丰国就在沣水西岸,即周朝之前的丰京之地。

纳尼,西戎已经站在周王京城的边上了?那还用什么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所以,丰国应该是西戎打跑了周王室之后,在周都废墟上建立的西戎国家,“丰王妻”是一句追述。

翻译一下就是,秦襄公上台就实行和亲政策,把妹妹嫁给了西戎一个首领,这个首领后来成了西戎丰国的国王;而秦襄公的哥哥被俘,代表着秦人部落反抗西戎、忠于王室的力量遭受打击,从此之后,秦襄公坚定了“投降”西戎的想法。

他只差一个机会。

烽火戏诸侯成就秦国第一桶金

周幽王的继承人之争,就是秦的机会。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

无论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还是申国主动联系西戎、缯国攻击幽王,反正在周幽王受到攻击时,距离王室最近的秦襄公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

当时,许多诸侯都曾带兵勤王,比如说卫武公、鲁侯、许男、郑子等,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周幽王因此被杀,西周灭亡。

这时,秦襄公才奋起赶到。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秦襄公到底与谁“战甚力”?如果他站在幽王一边,西戎怎会第一时间突入周王室核心地区,如果他是与申侯、西戎大战,那么申侯拥立的平王怎么又得到“襄公以兵相送”;所以秦襄公的“战”必然是与周平王的敌人大战,救也救得是未来之星平王,因此史书上写的是“将兵救周”,而不是“将兵救幽王”。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功高莫过救主,勋大难比护驾,秦襄公与世代通婚的西申国同气连枝,在申侯、西戎、犬戎入侵时,恰恰“晚了一步”,然后在平王面前攻击毫无纪律、抢劫西周国都的戎人,也可能是和戎人做了一场戏,让平王看。虽然没有直接拥立之功,但是救驾、派兵护卫登基的功劳也不差。

就此获得平王承诺:周王室的故地,凡是被戎族侵占的地方,你打下来就算是你的。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秦部落利用周王室的分裂,借助戎人的力量,驱逐了周王室,自己终于不用在苦寒边疆打生打死;此次得到丰饶的泾渭下游地区,秦国有了莫大的地利、经济潜力;加上与戎人数百年打交道的经验,秦从周王室的马夫、车夫成为一代诸侯,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烽火戏诸侯”隐藏Boss,他是那个不来救援的诸侯,还误导太史公

另外,“烽火戏诸侯”最早出自秦国的《吕氏春秋》,不得不说大秦这个腹黑Boss,占了便宜还“诛心”,这个故事显然让太史公司马迁对“西周灭亡”有了误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