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F16相比,米格29是一款失敗的戰鬥機嗎?為什麼?

戰鬥機解說家


▲發射空空導彈瞬間的米格-29戰鬥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國的F-16和前蘇聯時期(以及今日俄羅斯)的米格-29都是兩國在冷戰時期開發的三代輕型戰鬥機,其起初研發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與兩國各自的重型戰鬥機即F-15和蘇-27進行高低搭配,執行截擊,空中護航,對地/對海攻擊等任務因此,從研發的定位來看,二者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F-16戰鬥機的掛載能力較為出色,而這也是其特點之一(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在二者各自的性能上來說,F-16系列和米格-29系列的最大飛行速度都能到2馬赫左右,且二者也均能配備多種對空對地對海攻擊武器,而相比於F-16系列來說,米格-29系列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在於其採用了兩臺發動機,因此,在其中一臺損壞的時候,飛行員還能憑藉其中的一臺勉強飛回自己的基地,另外,採用兩臺發動機也有比較容易上航母的好處,比如現在的米格-29K戰鬥機就是米格-29戰鬥機家族重的艦載版本,主要裝備在俄羅斯海軍和印度海軍的艦載航空兵,故而從這點來說,反而是採用單發的F-16所不具備的優勢。

▲俄羅斯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話分兩頭,早期的米格-29主要存在“腿短”和“看不遠”以及機載武器和電子設備較為落後的問題,而從這點來看,F-16則表現得要更好些,當然,經過了這幾十年得不斷髮展,如今的米格-29也針對自身的不足進行了多次改進,其大概最新版本米格-35系列就是基於米格-29發展而來的新型“米格-29”,其各項性能指標根據俄羅斯的人看法已經不輸於F-16系列的最新版本。加上,二者的外銷記錄也都不錯,因此綜合來看,相比於F-16系列來講,米格-29系列並不能算失敗的產物。


軍武次位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自己看看數據就知道了。

米格29自誕生以來,生產高達1600餘架。然而,用了幾十年,米格29竟然沒有在空戰中擊落過一架敵人戰機,僅僅在俄國和格魯吉亞戰爭中擊落過一架無人機。

相反,在海灣戰爭、埃塞俄比亞與厄立特里亞衝突、科索沃戰爭、卡吉爾戰爭、南奧塞梯衝突等戰爭中,米格29都是被打的滿頭包,前後被擊落了幾十架之多。

以科索沃戰爭為例,南聯盟的米格29中有11架起飛迎戰,但沒有任何擊落記錄,被北約聯合部隊擊落6架,在機場摧毀5架,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米格29是多麼差勁。

相反,F16的戰績極佳,共生產近4600架。

讓人驚訝的是,F16幾乎參加了70年代以來歷次戰爭,卻只有1架在空戰中被敵人戰機擊落。而擊落F16的戰機也不是蘇制,而是法國的幻影2000擊落。

當時土耳其的F16之所以被擊落,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當時土耳其F16飛入希臘所屬愛琴海上空挑釁,和希臘的幻影2000發生對峙。誰知道奚落人果斷髮射魔術空對空導彈,將毫無準備的土耳其F16擊落。另1架土耳其F16不知所措,只得迅速返航,沒有敢於反擊。如果F16是有備而來,幻影2000是討不到便宜的。

而僅僅以色列的F16在1981和1982年這2年內,就擊落了45架蘇制戰機。

即便今天,我軍最先進的殲10B戰機,相對F16V也並沒有什麼優勢。

可見F16設計是多麼的成功。


薩沙


仔細觀察這張照片▼,大的是蘇-27戰鬥機,小的是米格-29。這兩款戰鬥機一個重型,一箇中型;一個負責遠程奔襲,一個負責前線支援;一個設計成功,威名遠揚,一個表現平平,臭名昭著。一個被世界譽為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一個卻被諷刺為機場保衛者。其實這兩款戰鬥機都來源於同一款原型機,同一個戰鬥機發展計劃,即著名的蘇聯空氣動力研究所的T-10原型機和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


當時美國的YF-15重型戰鬥機和YF-16輕型戰鬥機進展順利,成功服役兩款性能遠超過當時世界所有二代機的戰鬥機,將前蘇聯甩在了身後。軍備競賽怎麼可能落後?不存在的。於是為了對抗美國的F-15和F-16,前蘇聯提出的全新一代戰鬥機計劃,即上文所說的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前蘇聯未來前線戰鬥機計劃採用同一款原型機米格和蘇霍伊共用,發展一款中型戰鬥機對抗F-16,再發展一款重型戰鬥機對抗F-15。最後這個計劃孕育出來對抗F-16戰鬥機的就是米格-29。

米格-29這款戰鬥機和它的對手相比究竟怎麼樣呢?不吹不黑,的確失敗!米格-29“支點”戰鬥機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對抗F-16,就它這個性能,怎麼對抗F-16?面都還沒見到就燃油耗盡返航了吧?雖然總體來說,米格-29算是一款成功的三代機,但是遇上F-16它就是一款失敗的作品。沒辦法,F-16實在是太成功了,米格-29根本不是對手。從戰果就可以看出,雙方陣營發生戰爭,F-16戰果累累,而米格-29至今的戰果仍然還是那一架無人機。這怎麼比嘛?是吧。

米格-29氣動佈局非常優秀,問題出在發動機和體格上。米格-29使用的兩臺RD-33渦扇發動機實在是性能堪憂,單臺正常推力50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兩臺加起來也僅僅能夠提供不到163千牛的推力。推重比雖然超過了1,但是油耗很大。同時中型機的體格讓它的油箱不大,僅僅4365升。在攜帶一個1268升副油箱,4枚導彈的情況下,它的作戰半徑僅僅570多公里。想要加大作戰半徑,就必須佔用武器掛架,增加攜帶的副油箱數量。不過這種掛載對火力影響太大,實戰意義不大。
光帶副油箱了,沒地方掛武器了。

那F-16適是個什麼情況呢?F-16型號太多,以早期型號為例。早期F-16採用一臺F-100-PW-100發動機,正常推力72.5千牛,加力推力111.1千牛。這個數據也不是很出色,但是對於一架單發輕型戰鬥機來說,已經夠用,F-16擁有相當出色瞬時盤旋能力,在空戰時優勢非常突出,這也是它力壓米格-29一截的所在。而且F-16的油箱3968升,而且有保形油箱和副油箱,在掛載豐富的機載武器前提下,擁有超過1000公里的巨大作戰半徑。這個優勢,是米格-29,怎麼也無法與之比擬的。



雖然對標F-16米格29是失敗的,但它依然是那個時代前蘇聯的拳頭產品,如果拋開對標F-16這一條,也算是一款成功的戰鬥機的。作為早期的三代機,米格-29雖然腿短,但是性能達到標準,比當時世界上主流服役的大部分二代機性能優秀。這就使得在某些地區,米格-29依然有著可以大展拳腳的機會。總得來說,作為一款前蘇聯對標F-16的戰鬥機,米格-29是失敗的。但是放眼當時世界,和二代機相比它也確實有很大的進步和優勢,只能說米格-29生不逢時!


赤焰噠噠噠


米格29和F16人們都說是蘇27和F15的高低搭配戰鬥機,其實都是不懂的結果,包括有些所謂的專家。

F16的定位是攻擊戰鬥機,強調多用途,攻擊為主,掌握制空權為輔,當然性能也很出色。

米格29本身就是空優戰鬥機,所謂的腿短眼睛看不清,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當年的蘇聯強調地面配合。為什麼要腿短呢?因為地面雷達就這麼遠,再遠了沒用,他們是互相配合的。不像下16,強調單獨作戰,單獨作戰面對體系作戰,也是無力取勝的。

米格29強調的是機動性,掌握制空權,強調的是地面雷達網,他的攻擊夥伴是蘇25,他們本身是一個小體系。如果單打獨鬥,米格29不是F16的對手。而現在米格29的體系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了米格29光桿一個,頂多做防禦戰鬥機了。

所以米格29和F16相比,不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各種綜合性能,都不如F16,這是必然的結果。



大志遠思想空間


如果我們以銷量和用戶數量來對比的話,那麼Mig-29確實挺失敗。但我們僅僅以銷量來定勝負,那麼Mig-21完虐F-16。其實Mig-29給人印象不好的原因基本集中在以下這兩點:

1.Mig-29的用戶通常都是非對稱戰爭中的弱勢一方,連基本的作戰體系都不完善甚至壓根沒有作戰體系,實戰往往被“爆錘”。

2.Mig-29隨著蘇聯的解體也出現了停滯,沒有像F-16那樣繼續發展,所以進入21世紀後F-16基本碾壓Mig-29。


Mig-29和F-16都是上世紀70年代蘇美兩國典型的中型戰鬥機的代表,分別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發。但Mig-29在蘇聯被賦予了一個比較“悲壯”的定位,他是作為“前線戰鬥機”設計以配合蘇聯的鋼鐵洪流推進在己方戰區爭奪制空權,為Su-24等前線轟炸機和攻擊機提供空中護航。既然是前線戰鬥機,那麼Mig-29就很明顯的帶有前線作戰的特徵,最典型的就是前起落架擋泥板和進氣口堵蓋,具備簡易機場的起降能力,雖然為此付出了上百公斤的代價。

其實很多人對於Mig-29的1350公里的航程和不到600公里的作戰半徑非常吐槽,甚至認為這是他的致命弱點。但是我們把這個問題帶到作戰體系中來看,作為應用在西歐的前線戰鬥機本身就是應用在前線機場,伴隨裝甲部隊快速推進後在前線臨時野戰機場直接起降,然後進入下一波推進,在推進過程中總不能再修建大型永備機場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聯很多機型實際都是非常注重野戰起降能力的,除了Mig-29之外,包括Su-25攻擊機甚至伊爾-76大型運輸機。所以與作戰半徑相比,Mig-29其實更為看中的是上面提到的條件惡劣的簡易野戰機場的起降能力,具備了這一點就等於彌補了作戰半徑問題。如果硬要說他是“機場保衛者”,那麼這已經假設Mig-29只能從後方起飛了。

其實按照蘇聯的傳統思路,像Mig-29這種機型有點類似於消耗品,所以從設計上還是顯得略顯“粗暴”,整機壽命一般不到4000小時。比如還有冒黑煙的RD-33發動機,早期型的RD-33壽命偏短且油耗並不低,大修時間只有220小時,可能蘇聯覺得這些飛機打起仗來可能生存不了多久,這些發動機設計的也很粗糙但是相對簡單,能夠批量生產。所以蘇聯保有很多RD-33發動機,甚至Mig-29發動機直接用換替代修。

但是美國F-16剛好相反,美國人並不想那樣拿著戰鬥機當“人操導彈”來用。早期F-16裝備的F100-PW-200型發動機設計壽命已經達到數千小時,而之後換裝的F100-PW-229型設計壽命達到7100小時。其實這方面對於用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像Mig-29這種用完就扔的發動機,對於那些小國家來說根本承受不起,200萬美元的單價換一次就要400萬美元,Mig-29全壽命換3次發動機就要超過1200萬美元。反倒機體壽命和發動機壽命更高的F-16對用戶來說後期的花費反而少,只是採購的時候能貴一些。但是在這個角度上看,Mig-29和F-16還是處於設計思想的不同,一個是沒打算讓他用多久,一個是儘量多用會,所以只能說對於有保障能力的國家來說Mig-29也夠了,但沒有保障能力的國家來說Mig-29就是湊合用了。下圖為升級美空軍試驗f100發動機升級型數字電控設備


但我們說Mig-29一定失敗嗎?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角度去看,一個是單機性能,一個是作戰體系,而後者是Mig-29在歷次大戰中都失敗的根本原因。

從單機性能來看,早期Mig-29並不比F-16差。從飛行包線來說,Mig-29包住的範圍似乎更大一些,二者各有千秋。比如在0.6-1.2馬赫7G包線內F-16更勝一籌,也就是低速段F-16有優勢。但是到了高空高速段,Mig-29的包線更大一些,爬升率,高空高速能力要比F-16要強一些。東德西德合併後原來東德裝備的Mig-29在軍演中完全不輸於北約的F-16。


而且早期F-16並沒大家想象中的那麼有信息化優勢,最開始F-16只能攜帶不具備迎頭髮射能力的AIM-9E,有效作戰距離不到10公里。而80年代初期的Mig-29就已經可以攜帶60公里級的R-27中距彈(有紅外製導版本)+R-73近距格鬥彈(頭盔瞄準具)在近距和超視距空戰領域中都力壓F-16。直到1982年,也就是F-16服役4年後才開始裝備APG-66+AIM-7“麻雀”中距彈(射程40公里),而真正達到60公里以上射程的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是1990年以後的事情了,那時候蘇聯就已經快消失了。下圖的南聯盟空軍Mig-29同時掛載R-73、R-27和R-60

就像我們最開始提到的那樣,蘇聯的消失基本葬送了Mig-29的未來。F-16在未來幾十年內不斷改進,發動機從服役之初的F100-PW-100(106KN)換到了現在的F110-GE-132的(144.6KN),發動機推力增加了40%,帶彈能力、航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AIM-120 AMRAAM空空導彈,與JHMCS頭盔瞄準具配合的AIM-9X空空導彈也先後裝備F-16系列。再加上較高的使用壽命,到目前為止F-16系列已經是全球最成功的的中型戰鬥機之一。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沒有能力繼續發展Mig-29系列戰鬥機,出口的版本也僅僅是進行一些小幅度改動以適應不同客戶,革命性的改變基本沒有,也就是沒有任何發展勢頭,所以到現在為止Mig-29基本被F-16碾壓了。


另一個角度就是作戰體系的問題,我們上面一直強調,Mig-29是前線戰鬥機,他是依賴於蘇聯地面引導體系的。這套前線作戰體系除了Mig-29外就是地面雷達、防空導彈等一系列支撐,至於為什麼是地面引導體系,因為蘇聯那時候沒有可靠的空中預警機。這句話反過來說F-16也適用,只是美國將這套系統建立在有完備的空中預警體系下。

關鍵就是這套作戰體系,如果將Mig-29放在蘇聯這套系統中那麼他會發揮出很優異的性能。但是Mig-29的海外客戶篇篇都沒有這個能力建立這套與蘇聯一樣的前線作戰系統,包括伊拉克、波蘭、約旦、敘利亞等等。就拿最典型的例子來說,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Mig-29機隊幾乎全軍覆沒,就連荷蘭空軍F-16都有擊落Mig-29的例子,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荷蘭空軍裝備的F-16A是經過mlu升級後接近F-16C作戰能力的,而且E-3“望樓”預警機進行全程支持,對戰場信息保持絕對優勢,南聯盟單打獨鬥的Mig-29幾乎從升空那一刻起就註定失敗。下圖就是荷蘭空軍F-16A和被擊落的尼克裡奇少校駕駛的Mig-29

其實話說到這裡單純的比較Mig-29和F-16已經沒有意義,脫離作戰體系下的任何作戰裝備單純的比較已經偏離現代戰爭的本質。只能說蘇聯的解體乾脆直接葬送了Mig-29後期的發展,如果說將F-16變成蘇聯的產品,那麼到現在F-16未必還有Mig-29好。


雛菊西瓜Peterpan


米格29作為前蘇聯研製的一款性能優異的多用途戰鬥機,其設計定位就是為了對抗美國的F16。不過,由於米格29在多場局部戰爭中表現不佳,給外界留下了失敗戰機的影響。其實,米格29一共有20多種改型,生產了1600多架,裝備了超過30多個國家,應該算是一款比較出色的機型了。相比於F16,真正失敗的並不是米格29,而是前蘇聯的國家和它所在的那個時代。

(米格29戰鬥機)

米格29是前蘇聯設計的最後一款前線戰鬥機,其在整體設計上還是具有很高的水平的。米格29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上升力型機身和大型機翼完整的以整體空氣動力學形式融合,使得該機整體升力要大於西方同類戰鬥機,獲得了更好的機動性能。兩個配備有可調進氣口的低軸心發動機,可以適應前線機場惡劣的環境。再配上當時性能出色的RD-33發動機,依靠7.87的推重比,使得米格29在能量機動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米格29機體可以承受持續9G的過載,共有7個武器外掛點和1門機炮。米格29還是第一款使用由雷達、紅外光電探測和頭盔瞄準具組成的綜合火控系統的戰鬥機,配備當時蘇聯先進的多模式脈衝多普勒雷達,全面的火控和電子戰系統。在性能上是完全具備對抗F16戰機的實力。那麼既然米格29性能不輸F16,為何在實戰中要遠遠遜色於F16呢?

(米格29的氣動設計使得能量機動能力很強)

(米格29裝備的頭盔瞄準具在近戰中優勢明顯)

這主要與米格29在蘇軍的定位有關。由於米格在蘇聯是以前線戰鬥機定位的,什麼是前線戰鬥機呢,就是那種像士兵一樣,造價低廉,補充容易,可以在前線戰時大量部署、消耗和補充的飛機。像米格21這樣簡單便宜的戰機就是前線戰鬥機的代表。米格29為了保證性能,犧牲了航程和壽命。米格29最初的作戰半徑僅有約600公里,被戲稱為機場守衛者。而機體壽命僅有F16的一半,RD-33發動機則只有F16發動機的四分之一。而且受蘇聯電子技術落後於西方的影響,米格29在電子系統和操作系統上要落後於F16等西方戰機。在蘇軍的預想中,米格29會在世界大戰中伴隨蘇聯大兵團作戰,執行防空和對地攻擊任務,所以對於航程和壽命並不會有太大影響,而蘇聯的防空作戰體系也會給予米格29支持。因此,在蘇聯作戰體系中,米格29的缺點其實並沒有太大影響。

(米格29在航程和壽命上做了犧牲)

(米格29的航電系統要遠落後於西方)

針對米格29的性能,西方曾進行過多次研究。德國統一後,F16就曾幾次和原東德的米格29進行過模擬空戰,結果發現米格29的電子系統和航程遠不如F16,在超視距空戰中處於劣勢。但能量機動能力很強,搭配頭盔瞄準具,在近距格鬥中要比F16更強。如果要對抗米格29就要多利用超視距作戰和航程優勢。隨著蘇聯的轟然倒地,原本支持米格29的作戰體系也已經逐漸落後於時代。而且由於米格29主要裝備的是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訓練水平和體系作戰能力並不強,裝備的更多是早期性能不完善的米格29。再加上美國和西方先進的配套體系支持,米格29的缺點被不斷放大,甚至近乎於“裸奔”的去和F16等三代機作戰,自然也就沒什麼好下場了。海灣戰爭中,單打獨鬥的米格29根本架不住體系化的聯軍空軍,不是被幹掉就是逃到了伊朗。科索沃戰爭中,單打獨鬥的米格29早期型即使載著空軍司令上天作戰,還是被F16中期升級版在超視距空戰中被擊落。

(F16在超視距空戰方面要遠勝於米格29)

(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米格29)

米格29在這些戰爭期間無一例外的沒有配套的體系支撐,而F16則依靠全面的支持取得了完勝,米格29根本沒有近戰的機會。而蘇聯解體後,更大更先進的蘇27被擺上了貨架,不好的實戰經歷,腿短壽命短等問題,使得米格29徹底走向了衰落。不得不說,米格29生不逢時,雖不算失敗但卻是一款充滿悲情的戰機。

(米格29註定是一款悲情的戰鬥機)


戰情解碼


米格29確實不像F-16那樣名滿天下,它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拙劣表現讓俄製戰機名譽掃地;西德空軍通過兩德統一獲得9架米格29之後又讓這款神秘的優美戰機秘密曝光,它的極不可靠性和短暫的滯空時間讓美軍對其不屑一顧,而性能中庸的F-16戰機有很多戰術手段可以擊敗這個看似可怕的對手。伊拉克空軍裝備米格29和米格31之後沒能發揮任何遲滯美軍進入巴格達的作用,這是它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米格29 被認為是停留在驗證機階段的不完善武器,原因就是蘇聯開發出這款裝備後還沒來得及逐步解決技術缺陷就解體了,當時的F16也存在發動機不可靠、飛行員戰場感知能力不佳的問題,早期的F16甚至沒有配備頭盔瞄準具,這些問題都在後續幾十年的改進升級中得到解決。其發動機已經從加力推力僅有111.1千牛的水平增加到128.9千牛,目前最新的F-16D性已經換裝加力推力129.6千牛的 F-100-PW-229和F110-GE-129發動機。

而米格29能選用的發動機就只有81.4千牛的克里莫夫RD-33發動機,兩臺加在一起也就160千牛而已,這也是他總體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推力強進的F-16可以隨意加裝副油箱因此航程遠非米格29可比,以色列裝備的F-16I最終型號機身氣動外形已經與之前有天壤之別,不僅背部增加背鰭還在機身上增加了保形油箱,背鰭中安裝的電子設備讓F-16擁有近似四代戰機的作戰能力。而這種改進是推力不足的米格29無法做到的。

截止到目前為止各種改進型號的F-16已經生產4500多架,雖然美軍要停產這款戰機但是土耳其、印度等國都搶著要引進生產線,可見他的建造數量還會有進一步提高。而米格29僅僅有1413架的低產量,而且幾十年來都沒有繼續生產過,根本無法與F-16相比,這是外界認為米格29不如F16的主要原因。


利刃號


米格-29不能說是一款失敗的飛機,但它肯定沒有F-16成功,這是毋庸置疑的。

Mig-29和F-16,都是輕型機,又分屬兩大陣營,經常被拿出來比較

F-16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服役的輕型戰機。儘管F-16目前在美軍都是拿來當執行地任務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這是世界上首款採用了靜不安定設計的戰鬥機,最初的定位就是一款專注近距格鬥能力的戰機。F-16也完全具備上艦能力。到今天,F-16已經累計服役了4000多架,發展出了多個改進型,它可能是陣風戰鬥機出現之前狗鬥能力最強的戰鬥機,注意,沒有之一。

F-16和F-4E轉彎半徑對比

Mig-29也是上個世紀70年代研發的,最初的定位是一款輕型的前線戰鬥機,相比Su-27更像一款消耗品,所以它的發動機其實不怎樣。在飛行包線上,Mig-29總體上比F-16包住的面積更大,但是有一點,在低空,0.6-1.2馬赫這個區間的7G過載包線上,F-16的包線包住的面積更大,而這恰好是亞音速到跨音速格鬥的範圍。所以格鬥能力上還是F-16更勝一籌的。而且由於Mig-29採用了中央升力體設計,發動機間距較寬,滾轉率比F-16也有一定差距。

F-16C和Mig-29飛行包線對比

如果說格鬥能力上Mig-29稍微差點也沒什麼,那麼在拓展性和演進能力方面F-16就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優勢。F-16經歷了A/B C/D E/F三個主要改進型(具體還有數不清的Block)和其他多個出口改進型的發展,發動機推力也從F100-PW-100的106KN一路提升到了F110-GE-132的144.6KN,推重比有了很大提升,載彈量和航程也有了很大提高。相比之下Mig-29雖然也有繁多的改進型,但是很多都是賣給不同東歐國家的不同版本,改進並不大。Mig-29使用的RD-33發動機與美國差距相當大,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改進也不大。除此之外精確制導彈藥也和美國差距相當大,主要是蘇/俄在光電吊艙上技術過於落後,甚至在90年代被我國迎頭趕上,這些就不多說了。

當然Mig-29也不是毫無優勢,上圖的飛行包線大家可以看到,在高空範圍其實Mig-29反而包住的面積比F-16要大。這是因為Mig-29也需要Su-27那樣類似的截擊任務,所以在爬升率,高空高速能力要比F-16強不少。只是冷戰結束後,多用途戰機是國際市場的主旋律,這個能力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紙上的宣仔


米格29戰機是一款“半路出家”的輕型戰鬥機,因此在定位和最終成型上出現了偏差。

F16作為第三代戰機是一款輕型的戰機,但是卻頗受歡迎。反觀米格29,它源自於當時的“先進戰術戰鬥機”。該計劃最初的設計目的是旨在對標F15,對其施展相應對抗。隨後這個計劃被拆分成兩個計劃:一個輕型戰機型號即米格29,一個重型戰機型號即蘇27。因此,這也導致了米格29在設計定位上存在一個缺陷,這一點下文會提到。

▲停機坪上的蘇-27(左)與米格-29(右)

首先需要了解F-16戰鬥機,它通稱“戰隼”、國際戰鬥機。是美國空軍一型單座單發噴氣式多用途空中優勢戰鬥機,它也是世界公認的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F-16戰鬥機雖然定位是一種“低檔”輕型戰機,但它的低主要是指價格和一些性能。從技術水平來講,F-16不僅不低,有些方面比F-15更先進。另外,當時F-16為了降低出廠成本,因而電子設備比較簡單。但是它在設計之初就有一定的升級潛力。所以,自1978年首次服役以來,F16歷經了數批次的升級。其機載電子設備已日趨完善和先進,作戰效能和價格也隨之上升。

F-16戰機強調中低空跨音速機動性能和遠程作戰能,它突出了空戰能力的同時也兼具較好的對地攻擊能力。它座艙蓋為氣泡形,並且沒有阻礙視野的邊框。座艙前方配備有抬頭顯示器,座椅為30度傾斜。這一設計,將飛行員的視野與駕駛舒適性大為提高。而且,在當時服役之處,該機型的控制系統便首次採用了電傳操縱技術。改系統主要由信號轉換裝置、飛行控制計算機、電纜和動作裝置組成。在這套系統之下,飛行員下達的操控動作都先進入電腦,再由電腦計算出最佳的變動給各個機械。這樣一來,F16的操作更為簡單,更為平滑,也有更好的全天候作戰能力。

▲F16的模擬駕駛艙

目前已知其服役國家有以色列、埃及、土耳其、韓國、希臘、荷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丹麥、挪威、比利時等。實戰表明,F-16飛機的空戰性能極佳,它問世不久,就受到服役國家的好評。但是F-16在惡劣作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隨著第四代戰鬥機的研發和投入使用,許多國家計劃逐漸淘汰早期批次的F-16戰鬥機。

▲1989年拍攝的米格-29

再來說說米格-29戰鬥機,它是蘇聯米高揚·古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生產的雙發空中優勢戰鬥機。是蘇聯第一種從設計思想上,就定義為國內第四代戰鬥機的型號。米格-29後來的改型達20餘種,包括教練機、戰鬥轟炸機、海軍艦載機等。除蘇聯外超過30多個國家使用,是一款出色的多用途戰鬥機。

米格-29的機身邊條設計有些類似於F-16,但是它的垂尾的前沿向前伸展到機身與機翼接縫處的上方,與BVP-30-26M箔條/紅外誘餌發射器相連。這樣一來增大縱向安定面的面積,提高了空中格鬥時從尾旋中擺脫的能力。此外,米格-29機身結構主要為鋁合金組成,部分機身加強隔框使用了鈦材料,另少量採用了鋁鋰合金部件。這樣的設計使其相比於F-16更能適應惡劣的作戰環境,尤其是較為簡陋的前線機場。

▲德軍米格-29與美軍F-16同行,因東德曾經列裝了米格-29,所以聯邦德國在上世紀合併後還留存有一定量的米格-29.

米格-29的基礎型米格-29A首創性的採用了以雷達、光電和頭盔瞄準具三者組成的綜合火控系統。該系統能讓飛行員看哪就鎖定到哪,而無需調轉機頭方向。不過由於米格-29本身採用較為落後的機械式操縱系統,使得頭盔瞄準具與R-73格鬥飛彈都無法發揮最大效能。因而,該機型實戰能力比想象中要差一點。另外,在蘇聯的防空體系下,米格-29需要同地面雷達站協同作戰才能發揮最大攔截戰力。因此,缺少地面引導的米格-29單機作戰能力實際上遠遜於F-16。但是主要進口國,如伊拉克、古巴等國都沒有能力建立起一套完備的防空體系。這樣就導致了米格-29在少有的幾次與F-16的交戰中處於下風。

▲斯洛伐克空軍裝備的米格-29

米格29作為雙發高性能戰機,它的近距離格鬥性能會比前者要強不少。同時從服役的國家數量來看,它的受歡迎程度也不低。但是進入20世紀下半葉,空戰越來越講究先敵發現,先敵開火。近距離格鬥漸漸退居於次要地位。因而米格-29實際上,是一型錯生時代的戰機。此外,在不掛載副油箱的情況系下,它的作戰半徑僅有600km。同等情況下,F-16的作戰半徑卻有1852公里。這一點致命傷,使得米格-29最終成為了一款瑜不掩瑕的戰機。


WarOH協虎


就米格29而言,俄羅斯能在已經擁有諸多可代替型號的情況下,依舊決定挖掘和延伸米格29戰機,這其中自有米格29戰機的獨到之處。


要知道,目前米格29戰機的改裝型號已經達到了20多種。對米格29戰機來說,其更新和升級的遲到是導致如今唱衰它的聲音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吧。

要知道當初米格29“支點”在設計之處就是和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輕重搭配,對標美國的F-16和F-15戰機的。

米格29和F-16戰機早期型號對比,顯然是米格29強的。米格29是中型、雙發戰鬥機其在速度、加速性能、機動性上有天然的優勢。又由於其比F-16戰機要更大的機身,在設備容量上,改進和升級空間上亦佔優。

但米格29服役沒多久蘇聯就解體了,俄羅斯好長時間沒有對米格29進行升級,反觀F-16戰機,洛馬公司財大氣粗,到現在為止已經更新換代了十幾代,自然是老舊的米格29無法比擬的了。

俄羅斯有點小錢後開始了對米格29的升級和深入挖掘,如今已經在米格29基礎之上延伸出了20多種型號,最新的型號米格-35"支點-F",也是米高揚的野心之作。其配備第四代戰鬥機標準的航電系統,能夠獨立作戰。

只是,無論是因為其裝備的幾乎一代代差的武器系統,還是俄羅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電子科技方面的短板,在米格29基礎之上的野心勃勃之作米格-35,也被外界形容成了雞肋。



總歸來說,米格29“支點”其生不逢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