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三國演義》的連環畫誰畫得最好?

用戶4926450536547


《三國演義》連環畫成書於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又二次再版,其影響之大,在連環畫史上絕無僅有。現在能夠不假思索的說出上美版系列連環畫《三國演義》的畫作者的人,大多是上世紀70左右出生或是更早的人了。並且肯定是自身對三國曆史和美術都有側重的喜歡。

散發弄舟亦是少年時偏愛三國連環畫,各個課本的空擋處塗鴉畫滿了仿摹的三國武將。到現在多少年過去了,還能信筆畫出連環畫上的各個武將,頗為自得。

少年時因為連環畫,而喜歡三國,喜歡的程度可以說看到三國兩個字,都感到親切。一手拿著連環畫,一手拿著文字原著對比著看,沒少辦過。那時最願畫的是武將,最願談的是誰誰名字,字什麼。以至於每本的作者是誰,一看畫風就知道是誰,誰誰字什麼,到現在還在腦海裡多有。

去年底朋友薦我註冊頭條,也做做自媒體。根據興趣,我也是首選了歷史領域這類。寫的短文也是先從三國方面開始上手的,配圖也大都選取於上世紀三國連環畫,並自設色,以為獨趣

說起你認為《三國演義》誰畫的最好,在公認各有風格功力的基礎上,大家差不多吧,一致認可了趙三島、劉錫永、陳光鎰、李天生略略拔尖。我個人當年臨摹,偏喜趙三島、李鐵生。趙三島畫風細膩,善於描繪兩軍交鋒全景場面,李鐵生畫人物,整體比例舒暢,易於臨摹。後來隨著年齡閱歷及對美術認知的增長,又發現王亦秋的《馬躍檀溪》實則是一部上上乘佳作,60集連環畫中,王亦秋只畫了這一本,就這一本的構圖,不少頁面打破了連環畫常規的中景式取圖,作者採用了俯角、仰角的不同形勢的構圖,而又不顯突兀。仔細再讀這本可以看到,我是有種感覺,當年王亦秋畫此本的聚力凝神、費盡心思構圖的大師精神。可惜,愛好者多不提及。

再就戰馬來說,識人多認陳光鎰畫的馬,我也敬服。但個人認為,三國系列連環畫畫馬最強的是徐正平,《桃園結義》、《捉放曹》,包括被讀者不喜換掉的《戰長沙》,他畫的馬,似乎沒有陳光鎰的筆觸細膩,但匹匹生動,躍然紙上。

時光荏苒,多數作者已經離世。當年一張白紙,幾枝鉛筆和毛筆,大師們聚精會神,埋頭耗力的工匠精神,在現今正在被功利思想、快餐式製作逐步吞噬。再聯想趙三島、陳光鎰等幾位大師,還在創作高峰時,受到政治運動衝擊,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被遣送原籍。不勝唏噓,悠悠歲月。

藉此短文,謹向當年創作《三國演義》連環畫的大師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附 獻醜多年前臨摹加自創一張: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這套連環畫我擁有五套,最早是家裡大人託朋友從香港帶回來的,一套十本,每本六篇,與文革後上海人美再版的不同之處是,《空城計》《戰長沙》等不是徐正平先生創作的,據資料記載,是因為原先創作的水平不行,因此再版時讓徐先生重畫了,於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風格也與《桃園結義》和《捉放曹》有很大不同;文革後的再版對套書重新作了編輯,開始的四十八冊基本把記載孟德罪行的故事擯除掉了,也把一些內容進行了尊重原著順序的調整,於是導致如《犯長安》變成了兩本,《犯長安》和《李郭交兵》,《白馬坡》和《千里走單騎》裡也出現了,李鐵生和陳光溢先生的“合作”。後來上海人美還出了一套函裝線裝版的,定價3000元的,因為當年經濟許可,也被我收入囊中……至於繪畫風格,早先喜歡趙三島、劉錫永和陳光溢先生的作品,覺得生猛,漂亮,寫實,隨著年齡增長,現在看來更喜歡徐正平和王亦秋先生的了,因為覺得,這兩位的畫除了生猛漂亮之外,整體節奏感更好,視角景別有變化,人物形象識別度高……但總的來說,那個年代,眾多畫家創作出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大部頭的連環畫,絕對屬於值得載入的事情了


黃崴的歪理諧說


《三國演義》連環畫可說是兒時最愛,哪個畫家畫得最好,大家見仁見智~就我個人來說,最喜歡的畫家也是一直隨著閱讀不斷變化著的,最先喜歡的是劉錫永先生,他的畫風細膩,人物表現纖毫畢現,打鬥動作凌厲有氣勢,我尤其喜歡他畫的甲冑。推薦《虎牢關》《長坂坡》。之後喜歡的是朱光玉先生,他的畫風符合現代人看古代人的審美,而且絕不怪誕誇張,功力深厚,刻畫英雄形象尤其突出~推薦《定軍山》,當中的黑衣曹操很酷!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趙三島先生繪製的作品尤其耐看,而且兼有前兩位老先生之長,畫風不奢迷,藝術語言概括簡潔,畫面控制得恰到好處~推薦《天水關》(劉錫永先生繪製的封面我認為也是全套最佳)聽說老先生繪完此作,被下放憤而擱筆,實在是令人遺憾!




捲曲的維


《三國演義》連環畫的畫家都是大家,小時候的記憶延續在今。就個人看陳光鎰先生可稱翹楚,其畫風如宋代山水畫家范寬,從頂上而覽下之,尤其先生畫馬如溪邊聽馬嘶嘯而奔。

下面如排也可:

李鐵生 趙三島 徐正平 屠全楓 汪玉山 凌濤

王亦秋 錢笑呆 楊青華 劉錫永 朱光玉 徐進

嚴紹唐 馮墨農 楊錦華 水天宏 張令濤 盧汶

陳履平 徐一鳴 葉之浩 湯義方 吳起峰 蔣萍

大家雲積更連環,三國風雲入書卷。

鐵馬金戈公亦曉,原來晝筆在心端。











白溪釣客


我第一次看連環畫《三國演義》,就被《鳳儀亭》裡面的意境吸引住了,感覺繪畫作者徐正平,徐正方畫的不錯,當然了還有劉錫永畫的戰爭場面,馬🐴🐴🐴🐴🐴奔跑的動式特別強 ,有《虎牢關》,《火燒赤壁》,《長坂坡》,《二士掙功》等






wjh高山流水


《三國演義》連環畫有很多種版本,其中最為著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般指1955年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全套60冊的版本。個人認為畫的好的大師有:陳光鎰,代表作有:《董卓進京》、《千里走單騎》;趙三島,代表作有:《犯長安》、《天水關》;李鐵生的《官渡之戰》、《煮酒論英雄》以及和陳光鎰合畫的《白馬坡》(陳畫的前一半,李畫的後一半);劉錫勇的《長坂坡》、《二士爭功》。以上的幾冊都是整套中的精品。

至於說我國著名的連環畫大師劉繼滷,可以說是大師中的大師,可是他確實沒有參與《三國演義》連環畫的創作。


幸運老辣椒


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小人書伴我度過美好的童年少年。也是自那時起,小人書引導我對中華文化、名著甚至歷史開始逐步認識。個人認為《三國演義》連環畫是畫中最好的,其次是《西遊記》《岳飛全傳》。而《三國演義》中尤覺《定軍山》《定四州》《反西涼》《千里走單騎》《諸葛亮渡瀘水》上佳。初中時候常臨摹,自畫自賞,帶來多少樂趣。雖然看過,但九一年出差北京,在新華書店看到大合頁合裝本,共五冊,九十元。雖拮据,但毫不猶豫地買下來,時常放案頭、枕邊翻翻,常看常新……現在送給十幾歲的侄子鼓勵他們看。現在想想逝去的歲月,甜美中帶點苦澀,畢竟五十歲的人了,感慨時光飛逝、青春難再……向老一輩兢兢業業的連環畫作家致敬!是你們開啟了我們的求知之夢。


荷香蜂蝶亂


《三國演義》連環畫是一套經典畫冊,絕大部分畫冊都很精彩,非常喜歡的有如下三位畫家:

李鐵生~代表作《反西涼》、《戰官渡》、《煮酒論英雄》,人物輪廓線條飄逸,對戰鬥場面的繪製大氣、流暢而清晰。

陳光溢~代表作《董卓進京》、《千里走單騎》、《七擒孟獲》,人物表情刻畫極為生動,繪馬專家。

趙三島~代表作《犯長安》、《李郭交兵》、《天水關》,人物生靈活現,畫面細膩工整,其畫作頗具古典之風。

不太喜歡的就是凌濤,其所繪畫面無論是人物、馬匹還是兵器,整體感覺比例失調,很生硬。


子龍57230


水天宏,然後劉錫永,汪玉山,李鐵生,趙三島,凌濤,朱光玉,張令濤,胡若佛


用戶1646641019703


張令濤,胡若佛畫的《三國歸晉》,仙風道骨,真個精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