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有感

1,老子是寫給統治者的覲言,關乎治國方略。而一旦發生讀者錯位。其中的政治哲學就很容易被誤解成,形而上學或修心養性的道理。

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到極致,就是無為而無不為。這時候就可以輕鬆鬆鬆取天下了。這是老子政治哲學的核心方法論。

3,無為而無不為。是叫統治者少管事或不管事,管的越少國家就越好。

4,根據《史記貨殖列傳》的觀察,如果沒有政府指手畫腳,老百姓自然會安居樂業。這正所謂老子的為道日損的體現。

5,文景之治來自於休養生息的政策。所謂休養生息的要領正是政府少干預,少幹事。任由民間之生產力自由恢復,民間經濟自由發展。

6,在自由主義者看來,政府既沒有發展經濟的義務,更不該做這種拔苗助長的蠢事。

7,1833年,威廉福斯特.洛伊德發表關於控制人口的兩課講義。其中對公地悲劇的邏輯推演影響深遠。1968年美國生態學家加內特.哈丁發表公地悲劇,深化了洛伊德的想法。

8,公地悲劇的規則意味著百姓的幸福生活只能寄希望於剝削者或掠奪者的高度組織化,出路何在,需要另闢蹊徑。

‌無為而治的限度:

9,在小社會里,習俗制約著公共生活方式不使公地悲劇發生。

10,當社會變大,量變達到質變,公地悲劇發生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11,最常見的瓦解小社會的力量是眼界的拓寬,而這正是流動性帶來的。

12,老子的政治理念是從最古老的小社會發展來的。放到大帝國裡就會顯現出內在的矛盾。一方面似乎在支持亞當斯密的經濟原理,聽任看不見的手主導一切,一方面又不喜歡流動性,懷念那種自給自足的社會結構。

13,欲取先予。是老子哲學的一大核心。常常被人作出陰謀論的解讀。

14,把治理百姓當做父母教育小孩子是古人的共識,老子也不例外。

15,從文景之治到漢武帝高度集權化中央管控正是帝王家欲選取的體現。所以在帝制結構裡,道家無為而治的哲學註定無法長久。

16,一個國家要不要有確定的目標。道家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我讀《道德經》有感


我讀《道德經》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