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2018年7月19日05:40(GMT + 8)时分,在中国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北纬27°29′25″,东经101°01′38″)。 滑坡掩埋了65座建筑物,并在山脚下堵住了一条河。 幸运的是,由于当地政府紧急撤离,这次活动没有人丧生。 在这次事件中,滑坡从古老的滑坡沉积物上脱落下来,约为1800万立方米,滑坡的全长约为2000 m,宽度约为300 m,分布面积约为0.6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盐源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580公里。 盐源滑坡发生在一个高山高山峡谷中,山丘高达2900 m。 河床的海拔约为1100 m,山脊和河床之间的地形高程差约为1800 m。 研究区域为中低海拔山区。 滑坡地区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年平均降水量为855.2毫米。 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之间,约占年度降雨量的70%。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降雨等值线图

地层岩性

研究中裸露的地层包括:(i)第四纪沉积物; (ii)上部第三系锡格达组(N2x),由层积粉砂岩和砂岩组成; (iii)上三叠统准博达组(T3jb),其主要地层包括阿克索斯和页岩,并含粉砂岩; (iv)由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白云质石灰岩组成的中三叠世白山组(T2b); (v)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的中三叠统盐塘组(T2y)(滑坡发育的地方,地层的分布可分为两部分;上部,地层是砂岩,厚度范围为282至423 m,而夹层砂岩和泥岩位于其下方,厚度约为850 m,方向遵循320°∠28°;此处散布于覆盖在砂岩表面的岩石产生的砂质粘土); (vi)下三叠统秦田堡组(T1q),由层积粉砂岩,泥岩,砂岩和页岩组成; (vii)上二叠统峨眉山组的第一部分(P2β1),由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 (viii)上二叠统峨眉山组的第二部分(P2β2),由玄武岩组成。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地层岩性分布图

滑坡遥感影像与分区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滑坡灾前灾后无人机影像


(1)物源区

源区的特征是有两个侧向陡坡和一个后部陡峭的凹坑,面积为3.0×105 m2,滑坡源区的最大厚度为40 m。 源区的地质地层由砂质粘土和砂岩碎屑组成,红砂岩也以28°的倾角暴露于源区。 根据现场观察,暴露于源区的岩石具有适度的风化和压裂特征,这些特征导致岩石的机械性能较差。 滑动面位于沉积物和下伏基岩之间的界面处,并假定该滑动面是位于界面上的粘土,相对较弱。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物源区地貌特征

(2)滑动区

过渡区位于滑动块的中部,过渡区的覆盖面积约为1.7×105 平方米。过渡带的范围约为400 m。过渡带的第四纪地层由砂质粘土组成,根据现场调查,在运动过程中沉积物仍保留在原始结构中。剖面A-A'显示,沉积物的最大厚度约为50 m。滑动方向随各种形态特征的条件而变化。滑动块沿着过渡区域中的地形逐渐分解成较小的完整碎片。根据现场调查,可以在过渡带中区分出两个次生带,即主要过渡带和侵蚀带。主要过渡带是一个缓慢移动的带,其中包含逐渐崩解的滑坡体。此外,从主源区到现在完整的建筑物的存在表明运输区的速度较低。侧向侵蚀带位于主过渡带的侧向边缘,浅层土壤被主滑动块侵蚀,形成陡坡。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工程剖面图

(3)堆积区

滑动块的运动因相反侧的坡度而停止,并且块沉积在了谷底。堆积带的面积约为2.5×105 m2,根据沉积物的构造和厚度可以确定两个堆积带,即滑动堆积带和流状堆积带。在滑动堆积区,沉积物仍保持原始结构,块体在停止前滑动了很短的距离。大部分滑动块沉积在堆积区中。剖面A-A'和B-B'显示了堆积带的厚度,范围为5至45 m,在滑坡的中部最大厚度为45 m。流动累积区位于滑动累积区的下游。在积水带,沉积物的结构表明滑坡是从一个缓慢移动的斜坡开始的,最终被分解成泥石流。当物料在运输过程中被粉碎并达到很强的流动性时,碎屑便顺着山谷流下,最大沉积深度约为1-5 m。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无人机DOM

(4)滑坡影响区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后缘拉张裂缝、刮铲区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受灾体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受灾体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滑坡造成的地貌高差变化图

滑坡成灾机理

初始阶段(图a):由于长期的强降雨,地下水位迅速增加,并且由于静水压力的增加,斜坡脚下形成了很大的滑动力,在该斜坡处,物质于2018年7月14日坍塌压力。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降雨数据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滑坡现场调查水源

连续滑移(图b):最初的破坏之后,破坏的滑坡体开始滑动,并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缓慢向下流动。在连续的滑动阶段中,滑动块以滑动形式分解,并且连续运动的特征在于缓慢的渐进滑动,即,在一个块发生故障并向下滑动之后,下一个块从主滑动块上分离。

类似于流动的运动(图c):只要坡度陡峭并且质量与地面之间的液化持续,滑动的方式就会逐渐转变为类似流动的形式。

地质灾害事件回顾(10):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西昌市盐源县滑坡

滑坡成灾机理

[1] Lei Zhu, Yu Deng, Siming He.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2018 Yanyuan landslide in Sichuan, China. Landslides: DOI 10.1007/s10346-019-01262-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