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

廳榭精美,花木繁茂

東花園開闊疏朗

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

西花園建築精美

拙政園,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蹟和典故。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歷史沿革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

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賭博將園輸給閶門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他“以己意增損而失其真”。此後,徐氏在拙政園居住長達百餘年之久,後徐氏子孫亦衰落,園漸荒廢。

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荒地十餘畝為刑部侍郎王心一購得。

清兵入蘇,園為鎮將佔。當時園主系徐氏第五代後人,不得已在順治五年(1648)左右以二千金將園廉售於大學士海寧陳之遴。

康熙十八年(1679),拙政園改為蘇松常道新署,參議祖澤深將園修葺一新,增置堂三楹。

蔣氏擁有復園七十餘年之後,終於易主。清嘉慶十四年(1809),刑部郎中海寧查世倓購得此園。

同治二年(1863),李鴻章佔領蘇州後,將忠王府作為自己的江蘇巡撫行轅,藩臬司也在其中辦公。

民國十四年(1925)1月27日,奉軍第一軍軍長張宗昌率所部第一梯團約1500餘人到蘇,總指揮部設於奉直會館。

民國二十七年(1938),負責組建日偽“江蘇省維新政府”的北洋遺老陳則民見奉直會館大部分房屋倖存未毀,即租用拙政園為偽政府辦公處,還向張氏借租了補園。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園林特點:

以水見長

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鬱,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築十分稀疏,僅“堂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築數量很少,大大低於今日園林中的建築密度。

庭院錯亂

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遊廊畫舫等園林建築明顯地增加。

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空間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間的欲放先收、欲揚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侷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

花木為勝

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

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留 園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秫香館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秫香,指稻穀飄香。此處以前牆外皆為農田,豐收季節,秋風送來一陣陣稻穀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

涵青亭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園林建築,以亭的變化為多。亭是一種只有屋頂而沒有牆的小屋,玲瓏輕巧,一般由屋頂、柱身和臺基三部分組成。

天泉亭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出簷高挑,外部形成迴廊,莊重質樸,圍柱間有坐檻。

四周草坪環繞,花木扶疏。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蔥鬱。


古典園林:跟頤和園並稱為“四大名園之首”,此生不去,必將後悔

網友評論:

拙政園很大,時間充足可以花半天時間在這裡慢慢感受。
這種園林設計一定要聽導遊講解設計由來,歷史故事,不然真的天下園林都長得一樣。
園區配的導遊是4點那班,估計是趕著下班,講解得很不用心,差評。但也有人說園區的免費講解比較好,大家可以早點去體驗一下。


不過我們來的時間很尷尬,什麼都沒得看。
拙政園是很大氣的一個園林,融合了主人的一些政治思想嚮往,但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退思園的小巧玲瓏,很多小心思的巧妙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