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沈贞海 通讯员吴璇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我来自浙江金华开发区……”

坐在电脑这一端的是南苑中学教师柳玉莲,同时她也是浙江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而电脑另一端坐着的是离柳老师万里之远的新疆温宿四中七年级五六两个班的孩子们,他们正在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交流。

眼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虽然不能如期进疆,但金华援疆团教师积极与受援当地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学校及孩子的情况、熟悉新教材、提早备课,为进疆顺利开展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柳玉莲:作业评语“私人订制”

早上七点半起床,到班级微信群布置当天作业,柳玉莲开始了一天的英语学科支教工作。一周轮到三次早读,每次持续40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提高早读效率,柳玉莲往往提前20分钟就开始在QQ学习平台里布置早读的内容和要求。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英语课的上课时间是12点至12点40分,每次在等学生进入直播间之前,柳玉莲都会播放一些精心挑选的小视频,吸引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上完课,写完作业上交,孩子们总是满怀期待的等着柳玉莲的消息。

一张批改图,一段几十秒的语音,这是她给孩子们的“私人订制”。“这几个词的发音注意一下:shower、exercise、walk,看得出作业写得很认真,比昨天有进步,继续加油!”在收到柳玉莲的“私人订制”后,学生萨伊普加玛丽很高兴:“柳老师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我的发音也越来标准,想快点见到她。”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新疆与浙江有两个小时的时差,通常晚上十一点多还有孩子传作业过来。无论多晚,柳玉莲都会等着,批改完后第一时间发还给孩子们。上网课、批改分析作业、反馈学习情况,作为开发区援疆支教团领队,柳玉莲线上与线下两不误。

“虽然已经通过视频和孩子们见过面,但还是想早点过去。”柳玉莲说,想通过援疆支教为温宿的孩子们带去学习上的指导。

姜巧英:做了五年的中考卷

“各位老师好,我是即将加入温宿五中语文团队的姜巧英,来自金华市第十五中学。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作文批改的方法……”一周前,姜巧英通过视频,和温宿五中的语文教师们交流讨论了教学心得,这是她加入所在教研组“教学论坛”后的首次分享。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一场论坛,最短一个小时,双方教师有对教学方法的完善,对作业批改方法的研究,对有效布置家庭作业的思考。“论坛结束,课堂教学完善了,学生情况了解了,我们与温宿五中教师的心也更近了。”姜巧英说。

我能为温宿的孩子们做些什么?我能给他们教授什么?孩子们是否能听懂我的教学?从接到援疆支教任务起,姜巧英便开始思考这几个问题。“初中要进行升学考试,了解试卷内容也就更明白教学思路。”说干就干,姜巧英向当地老师要来了近五年的中考语文试卷,除了前面的内容,就连作文部分也试着写,准备进疆后再请教温宿老师。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除了做中考卷,姜巧英干脆向教研组长要了期末试卷来做,方便了解平时的教学评价。之前有过支教经历的姜巧英对此次援疆充满期待。“想和温宿的孩子早点见面,心里对援疆一直很向往,也想借此机会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以后的教育有些新启发。”

葛宝芳:提早制作了二十个课件

在金华市第十五中学教师葛宝芳的笔记本电脑上,保存着七年级下册法治科目十节课的二十个课件,这是她宅在家花了三周时间的成果。“虽然没有给新疆的孩子上过课,想着早一点备好课,到时候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更有效果。”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看教材、找素材、制作PPT,完成一个课件需要耗费葛宝芳整整一天的时间。作为一名拥有15年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为发挥“传帮带”作用,葛宝芳与温宿五中三位年轻教师组成师徒结对。一边听温宿老师上网课,一边相互学习、交流。

虽然完成了二十个课件的制作,可关于第一课的课件,葛宝芳迟迟没有做好。“想温宿的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也希望一开始就被他们喜欢,所以一直在想怎么做。”葛宝芳告诉记者,之前有听说其他教师援疆支教的故事,很想自己去体验,也希望自己能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教育氛围。

陈红霞:想给孩子们准备一份礼物

“你好!本周的教研活动主题是看图写话,学校安排我做一个经验分享。请问具体时间安排是什么时候?我要好好准备一下……”宾虹小学语文教师陈红霞以键盘敲击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与其他三位教师不同,陈红霞是开发区援疆支教团里唯一还没脱产的老师。一边是自己班级的上网课、批改作业,一边是参加温宿五中小学部二年级语文的研讨会,陈红霞就这样跨越万里“双肩挑”。每周一三四上午上网课,下午批改自己班级的作业,晚上去APP里查看温宿孩子的作业情况,忙碌到11点多才匆匆睡下,陈红霞用“充实”二字来形容自己的居家时光。

“水中可居,曰州,后来常用于行政区划。”在语文教材上,陈红霞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备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备课,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任务。“现在已经备了三个单元,备课时间越充沛,我心里越有底。”

金华开发区援疆支教团“跨越时空”搭建万里育人桥梁

对于这位还没见过面的老师,温宿孩子们很是期待。“陈老师,我想快点见到您,我会以优秀的成绩来欢迎您。”二(1)班的傅子芮在信中写道。看到温宿孩子们发来的内容,陈红霞有了一个念头:我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份礼物。“想给孩子准备一个书签,亲手写上话。”陈红霞说,自己心里一直有“诗和远方”,希望通过这次支教,给温宿的孩子带去一份宾虹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