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我一直想把美國最近一個月時間,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用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聊聊。昨天橋水的新聞出了後,匆匆寫了一篇文章,效果明顯不好。今天,就再嘗試一次吧,講講過去一個月的美國金融市場: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股票暴跌。




玩金融的人,與其說是交易資產,不如說是交易風險。

把金融資產按照風險和收益,可以劃分一下:

首先是股票:高風險高收益。可以稱為風險資產。

剩下的,原則上都可以叫避險資產,包括:

債券:股票下跌,企業本身也不需要賠償股民。但企業借的錢,只要不破產,總有一天是要還的。所以,債券的風險比股票低。債券有分成很多類:

  • 高息債券(High Yield) 指公司比較差(評級低)發行的債券。一些還可以的公司發行的超長期債券也可以算成高息債券。比如大銀行的永續債,大公司的50年期這種超長期債券。這類債券的收益高,風險也更大。
  • 普通的投資級債券:指評級在投資級的公司發行的債券。這類收益低一些,風險也低一些
  • 國債:指國家發行的債券。美國國債是市場上通用的避險資產,收益低,風險低。大部分人認為是無風險資產

黃金:亂世買黃金。黃金是大家心目中絕對的避險資產

準現金資產:如貨幣市場基金。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餘額寶就是貨幣市場基金。這個大家都認為和現金沒什麼區別

最後一類就是現金:就是銀行存款。

金融做的事情,就是把腰包裡的錢,分配到這些資產中,構建一個“組合”。儘可能低風險,高收益。

大家腰包裡的錢,一共總量是有限的。這些資產要分有限的錢,所以相互之間,特別是風險和避險資產之間有競爭關係。

一般而言,股市好的時候,所有人都願意掏腰包都願意買股票。風險資產股票漲,避險資產價格跌。

另外,所有的風險和避險資產,都和現金有競爭關係。實際利息(利率-通脹率)高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存在銀行吃利息,所以無論股票還是債券還是黃金,價格都會下跌。利息低的時候,沒人願意把錢放在銀行貶值。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上漲。

這個是經濟學上的常理。但是市場不遵循常理......




講講這個月發生了什麼,就從我自己的SB操作講起。

2019年股票大牛市,當時我感覺到美股股票市場要出問題,於是就基本清倉了股票。開始時持有了一段時間現金。

但存款利息實在太低了,現金在手上,心裡那是一個毛躁呀..... 總想換成資產。

按橋水老大Dalio今年在Davos上的說法:現金是垃圾。

“Cash is trash,” Dalio said. “Get out of cash."

最後沒剋制住、當時也預料到了美聯儲會繼續降息。降息肯定債券價格要上漲嘛,黃金估計也要漲。於是,在今年初,就把手頭的大部分現金買入避險資產。主要是債券相關的和少部分黃金相關的(黃金ETF)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道指走勢

這張圖看美股的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注意這幾個時間點(藍色方框)。2月24日週一,市場開始波動,3月3日,美聯儲第一次降息,3月9月,黑色星期一,第一次熔斷,3月15日,美聯儲第二次降息,推出救市計劃。



大幕緩緩拉起。

在2月24日股市崩之前,一切都很正常。(因為債券市場流動性差,下面我用債券ETF和黃金ETF圖表來讓大家看價格走勢)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2月25日股市開始下跌後,高息債市場也開始不穩(第一個藍框)。但大體還沒有崩盤,3月3日美聯儲降息後,高息債市場還出現一個反彈。但3月9日,第一次熔斷後,高息債市場就崩盤了。(第二個藍框)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第二個是普通債券(這裡用BLV,美國長期債券ETF來說明一下普通債券市場)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第一個藍框是2月25日。可以看到,2月25日的股市下跌,影響了高息債市場,但對普通債市場幾乎毫無影響。普通債市場繼續上漲。轉折點出現在3月9日的熔斷。普通債券市場高開,然後就一路掉頭向下。普通長期債券市場隨之崩盤。從高點下跌20%。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第三個是美國國債。美國國債被普遍認為是無風險回報的基準。是最優秀的避險資產。與長期債券一樣,第一個藍框2月24日的股市下跌基本沒有影響,反而因為3月3日的降息而大幅攀升。但第二個藍框3月9日的熔斷也逆轉局勢,國債市場也崩了。從高點下跌20%,請大家注意,3月15日的美聯儲二次降息。利息下調100個基點加上流動性救助計劃,根本沒有改變企業債和國債市場下跌的趨勢。當然,股市下跌的趨勢也沒有改變。

最有避險意義的資產黃金也崩了,黃金呈現一個雙頭。2月24日股市下跌,崩了一次,3月3日第一次降息,提振了黃金市場,形成第二個波峰。但隨著3月9日的熔斷,黃金也崩了。3月15日的二次降息,多少提振了一點黃金,但也沒能改變大趨勢。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貨幣市場基金也出問題了。(這裡用MINT走勢也說明貨幣市場基金。MINT嚴格上不是貨基,但和貨基很像)

在2019年,這個資產非常穩定的提供週迴報。只有一週下跌了0.01%,其餘都是穩定成長。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只有一週是紅色的,下跌0.01%。MINT在炒股時,基本都當成現金等價物來看。收益很小,但超級穩定。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這次也出問題了。畫藍圈的是3月9日第一次熔斷。但畢竟這個風險很小,就跌了一點點。但這類基金出問題,單天能跌0.67%其實已經是很難以置信了。

所以,美聯儲在3月3日第一次緊急降息時,除了股市之外,已經看到了高息債市場的不穩。

而在3月15日第二次降息和救助時,股市,高息債,普通債,國債都有崩盤的跡象,美聯儲不把全力以赴出來挽救局面,才是錯誤的。



對債券市場的判斷錯誤,純從理論出發,以為債券黃金是避險資產,股票不好,可以買點債。結果摺進去了。時候仔細想,自己也是活該。

在2019年,利息本來就很低,而且每個人都在預期會降息。少見的股票、債券、黃金都走出了大牛市。標普漲了30+%,美國國債漲了14%,債券漲了將近20%,黃金漲了17%。

既然所有資產能普漲,為啥不能普跌..... 漲的時候全賺錢,就不覺得驚詫了?跌了就著急了。不是市場,還是人太SB了。

2008年那次金融危機,在2008年下半年的瘋狂降息週期中,國債的表現確實不錯,但在2009年1-3月股票市場最恐慌的時候,國債一樣暴跌。這次的區別是跌的實在太快了,降息對債券的正面影響完全被信用風險溢價所抵消。

我這次很SB,但美國的對沖基金的大佬們,我感覺不少人和我犯了類似的錯誤.... 在股票和債券組合中,出現了股債雙殺。

好在我清空了股票,債券也沒加任何槓桿。

真正做基金的大佬們,因為債券的回報太低,同時風險也低,一般買債券特別是買國債,都是加大量槓桿操作,這次應該損失慘重。

看來看去,還是巴菲特比較NB。雖然股票持倉也賠了錢,但是老老實實持有很大比例的現金。後面估計抄底能賺不少。


最近一個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